转自:明灯医学网;传统医学实践人

隔下逐瘀汤之妙用

胃脘刺痛无时(医院检查前表性胃炎,现在根据发展考虑是糜烂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综合征),刺痛拒按,按则不见其痛,遇冷则重,饮食如常,乃淤血也,以清朝淤血症名医王清任的处方《隔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另外,病人时常犯口腔溃疡,乃淤血积食内阻产生内热也,一并治之。

明灯医学院处方:

灵脂20g(炒)现在药房有备当归30g川芎20g桃仁30g(研泥)调剂应该给研的,越碎越好丹皮20g赤芍20g乌药20g元胡10g甘草30g香附20g红花30g

枳壳20g厚朴20g山楂30g(炒焦)现在药房有备

大黄30g(酒炒)/每剂量,如先买五剂,既为 150g。

如下法炮制:这个需要自己炮制了:将大黄放于干净铁锅中,加热,令药微热,然后将一两好白酒,洒到锅里(注意失火噢),药都着火了,然后再加好黄酒三两,这时候带火炒,可以将锅暂时离开灶具。待锅中火灭了,再放到锅中炒。炒到微干,分于每服药中。夏天并注意发霉。

焦米饭:用小黄米或大黄米做的黏米饭一碗(或老粽子,有人给小孩子过生日,包粽子挂于门头者最妙;有人五月节包粽子,吃不完挂于通风处者亦好,总之需要依后边方法炮制方好用),铁锅中炒到黑焦糊,研为细末,包煎(及时将药放到纱布包内,不包煎就会糊锅的)。此药炒焦后,约有半碗,也就不很黏了。

以上药,于一处为一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三煎兑一处,分三次温服。十剂一个疗程,基本效果明显;一般两个疗程痊愈,最多三个疗程。

药的剂量大,吃半个疗程后,看病人若现,气虚体弱的(气短无力,若是服药前就现此兆,亦不可加,那是邪气太盛的缘故,有的人服用此药后,反而有力气了),可以考虑加党参30g为妙。

最近效验:

上药五剂,效如蜉鼓。这个病人以前所求治的中医大夫都按照阴虚、阳虚、胃寒等治疗,毫无效果。用凉药则病人虚损精神,疼痛加重;用温补热药则疗效不明,痛感不减,仍有持续疼痛迹象。处以上边药方,五剂完,疼痛止。

此例远在黑龙江,并未把脉,只以症状推断之而处以方药,立见效果,可见中药神奇之一斑。

而且此病人在服第一剂药时,仍然出现了不适应(凉药,其中大黄本是苦寒急下之烈药)的情况,其女儿反应,病人有虚的症状,头略晕。当时嘱咐仍照方服药(并告知不要跟病人说用了寒凉药,免得其有神经性反应),而且时时给与小米粥补益,疗效明显,并没有出现任何危险。看来药之寒温,制法为准。用药而不知炮制之法,诚愚昧也。

此例犯胃病同时,并发严重的口腔溃疡,开始给与制菌霉素口含,略见好转,令其买同仁堂“口腔溃疡散”,其处无售,并处以下方,给预治疗。

口含药:青黛3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鹿角霜10克,丹皮10克,煅龙骨10克,煅牡蛎10克,煅石膏10克,蒲黄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冰片3克,炒鸡蛋壳10个,制菌霉素片20片。

上药共一处细研,去渣,成细粉末,装于广口瓶中,不令跑味。每次用棉签蘸药,含于口中。专治大人小儿,口疮,溃疡,日久不愈者。

五日而痛消病减,精神渐佳;然口舌生疮,而边垂烂,尿急尿痛;略修其方,并皆治之。

处方:

当归30g ;川芎20g ;丹皮20g ;赤芍20g;乌药20g;元胡10g

甘草30g ;香附20g ;红花30g ;枳壳20g;白术20g;桂枝20g

茯苓20g;生地30g;小蓟30g;金钱草30g;车前草30g;王不留行20g;生姜七片

大枣七枚,破开;灵脂20g(炒)现在药房有备;桃仁30g(研泥)调剂应该给研的,越碎越好;

东阿阿胶捣碎30g(每剂量,要是五剂应该同时炮制150g)用黄米炒成珠花制法:先将阿胶事先捣成粗粉,如高粱米粒大小;将锅烧温热,把黄米放入锅中,炒三五下,微火不能太大火;而后将阿胶粉放入锅中,慢火,紧炒紧搅拌,几分钟,米和阿胶自然成药珠,犹如爆米花模样。

生大黄,用黄酒蒸熟,炒干20g(每剂量,要是五剂应该同时炮制100g。炮制方法:将药100克,加黄酒一斤,白酒三两,放置小盆中,上屉隔水蒸熟;取出滤去酒,放到锅中炒,炒干为止)。

病人胃痛即止,不欲主治胃痛尔,而欲通治全身淤血之症状。

背心发冷(寒瘀之甚也,必须用大黄经过制服而用,若用其他去瘀之血药,不但不能行血去瘀,反而导致更伤好血,顾此失彼也;大黄酒制,去瘀力专而缓急下之暴,前方用三十克炒制大黄,不但没有腹泻之兆,反而令其病者久久便秘之症得以缓解,此用药之秘者也,不可不知。

病人背心冷,乃气血虚弱真阳不足,而以前医家尽用扶阳补气添精之药而不效者,实乃不知淤血必要去瘀而生新,急需驱邪而扶正矣,此处瘀在于先,邪藏于内,且要先去邪而后方可扶正,不可一味热补,愈补愈瘀也。故和以桂枝,亦血脉药也,有和血通阳,行血引导之效,阴阳寒温并用,取效可也!

手足干热枯涩,此乃血郁日久,气血不通,血脉难以濡养诸经,所以发病,血本属阴,故手足心热;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手少阴心等经络所行之处也。

虚汗,厥阴虚损则体表发热,少阴虚损则盗汗短气,太阴虚损则神疲乏言。

舌干苦,口苦和舌苦不同,口苦乃一时,胃热熏蒸也;舌苦日久,乃少阴有君火作苦,实是真火不离本经,木火相刑,火炎土燥者也。

尿急尿频尿痛,以前检查有膀胱炎,心与小肠相互为表里,心经有热,下行则尿急尿痛,乃小肠有邪热也,实出一经,治病与看命乃是一理,一通百通也。此处用药,有人或直接用黄连黄柏等,而我独不用,只用大黄一味,酒制其燥,米缓其急,用以活血化淤,涤荡尘垢,下其邪火,清其旧积,一味可也;若用黄连、黄柏,恐增其苦寒之燥,更增其便秘血虚之症,经言:苦寒伤阴也,因为苦寒可以助火。

此与命学中土之枯燥与否同理,现在人见到丑土说其寒湿,观其未土说其燥热,言辰能藏水,戌能脆金,实是不同易理之愚氓,其愚诚可见也,不知万物之性情,何言说命?就如胃疼严重的人,一般八字都会有寅、卯、辰、未、戌、丑、戊、己枭等,其实中医理论始终都是借鉴于阴阳五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