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与母亲

位于贵州南部的望谟县,一眼望过去是延绵不断的山地。起伏的地势预示着,如果不熟悉路径,要穿行其中并不容易。

年轻的男人骑在他的摩托车上,风驰电掣,穿过大街小道,只留下一串串尾气。

男人名叫刘秀祥,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走遍了望谟县的各个角落,只要学生的家在,那么他便一定不会遗漏。

刘秀祥是参与“特岗计划”的一位中学老师,上山下乡、披荆斩棘,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们做家访。

他的摩托车上还放着一个音响,只要到了地方,刘秀祥就会利用它来对村民进行宣传。

在他看来,这些农村孩子的希望全在教育,哪怕可以带领一个孩子走回正轨,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了说服乡亲们把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他常常用自己举例。

刘秀祥

数年前,刘秀祥同样是一个出生贫寒的农村孩子。

他出生于1988年,前面还有几个哥哥姐姐。

在幼年时,靠天吃饭的一家人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一家人齐齐整整,是刘秀祥记忆中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刘秀祥4岁那年,一场重病夺取了刘秀祥父亲的生命。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脆弱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过度的悲伤蚕食了女人的意志。

母亲的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定,她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

家里的两位大人一死一疯,孩子们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担子。

年幼的刘秀祥隐隐约约能发现家里的巨变,他跟着哥哥姐姐忙里忙外。直到相互依靠的兄姐们也一个个消失在家中。

刘秀祥

他们也承受不住家庭的重压,留下了弟弟与疯母留守家中。

从此,刘秀祥与母亲相依为命。

不幸使人早熟。为了活下去,小小的孩子空闲时便游荡在村中,四处捡垃圾、寻找打零工的机会。

回到家,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他用稚嫩的小手做饭、打扫,为母亲洗脸梳头。动作熟练,俨然一个小大人。

因为要上学,刘秀祥变得更加忙碌,当时的他对于教育的意义还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只是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他实在交不出学费时,是班主任帮他垫付的。他仍然记得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你人来上学就好。

为了鼓舞刘秀祥,语文老师赠送他一本《平凡的世界》,书中的励志故事让刘秀祥深受震撼。

这些细小的关心和爱支持着刘秀祥在疲惫、贫乏的生活中坚持下去。

刘秀祥

他小学毕业考的成绩是全县第三名,这也使得他顺利地考上了县城里的学校。

一手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边是神志不清的母亲,刘秀祥根本读不起这所全县最好的初中。

幸好有一所民办学校向刘秀祥投来橄榄枝,愿意免费录取他入学。这是刘秀祥第一次离开生活数年的祖屋,他把母亲揣在身边。

来到县城,母子俩依然没有收入,也没有一方遮头瓦。聪明的刘秀祥找了一块空地,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稻草棚,勉强度日。

他们在这三年唯一的收入来源,依然是刘秀祥在课余时间捡破烂、打零工赚的钱,很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刘秀祥与母亲

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刘秀祥的成绩保持得很不错,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刘秀祥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但是家中没有一丝存款,为了支付对于自己而言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刘秀祥到遵义的一片工地上打苦工。

正值盛夏,猛烈的日头使刘秀祥汗如雨下,他稚嫩的肩膀扛着沉重的钢筋,衣服都被磨破了,皮肤上留下了伤痕。

工地上的活很繁重,一次不慎,刘秀祥差点从近百米的架子上摔落,幸好有惊无险。

刘秀祥

在入学前,赶到安龙县的刘秀祥,因为付不起好房子的房租,他就与母亲租住在一个猪圈中,环境恶劣,四面漏风。

刘秀祥的钱在支付完学费后就所剩无几了,为了自己与母亲的生计,他只好利用零碎时间打工,平时勉强应付自己的三餐。

在高中三年中,他不像同龄人那样有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相反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把刘秀祥挤压得瘦弱不堪。

为了挤出多点时间,刘秀祥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常常精神疲惫、营养不良。

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他的身体抵受不住,病倒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刘秀祥落榜了。

刘秀祥与母亲

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失望、无助、不甘、痛苦……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他不懂,为何命运如此偏心,明明全力以赴地追逐光,但是一场考试便否认了自己多年的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在真正的残酷命运面前就像一场笑话。万念俱灰的他也想过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

但是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你抱怨自己没有鞋,但别人没有脚。”

身体健全、头脑聪明的他不是只剩半杯水,而是还有半杯水。

刘秀祥

为了母亲,为了活下去,也为了活得更好。刘秀祥带着仅剩的86元钱,与母亲离开安龙,找了一家足浴城,成了一名擦背工。

工作看起来很无聊,但是在与客户的交谈中,他们不经意勾画的美好世界,燃起了刘秀祥到更大的天地看看的念头。

他想回到学校,想为了自己的青春再拼搏一次。

为了复读,刘秀祥找了5、6所学校,但是没有一位校长愿意收留他,情急之下,在最后一位校长面前,刘秀祥跪了下来。

刘秀祥

就这样,他获得了入学的机会。

这一次,刘秀祥全力把握住了机会,终于在2008年,考入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新的学校远在千里之外,刘秀祥放不下母亲,这么多年来他们一刻都没有分离过,这次也是一样。

升入大学的刘秀祥,生活好像没什么改变,但是却充满了希望。他的生活不止是忙碌,还有了充实。

也是在这时,这个“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感人故事,被媒体传唱到大江南北,一时之间,刘秀祥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刘秀祥

面对外界的赞美和帮助,他默默地拒绝了善意的捐助。

在关于他的事迹的报道刊登到报纸上之后,由于自尊心作祟,刘秀祥还在学校报刊亭买下了几百份报纸。

比起被别人可怜,刘秀祥更愿意凭自己的成绩获得尊重。

生活好像变了,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并对他抱以尊敬。

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刘秀祥依然打着四份工。送过外卖,也当过服务员。发过传单,也做过家教。图书馆,家中和上班地点来回跑。

只是他从那个淋雨的人,变成了为别人打伞的人。

刘秀祥

刘秀祥早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因为捡破烂认识了几个弟弟、妹妹。

现在自己的经济宽松点之后,刘秀祥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他开始为弟弟妹妹们每月寄钱,帮他们解决一点生活费。

三个弟弟妹妹也很争气,其中两个都考上了大学。

直到一个妹妹打来电话,感谢刘秀祥的帮助,并告诉他不必再寄钱,因为自己就要结婚了。

当年的小妹妹才15岁,这个消息让刘秀祥十分难受,他不知道该劝说她还是尊重妹妹的决定。

刘秀祥明白,这不是她该走的路,但却是不得不走的路,缺乏教育、引导的女孩无法看清更辽阔未来的可能性。

刘秀祥与学生

大学毕业前,刘秀祥已是一个多次获得“道德模范”、“自强之星”等荣誉的“名人”了。

因为他感人的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北京的一家企业还曾向他发出邀请,愿意以55万元的年薪,聘请他成为公司的一员。

刘秀祥婉言拒绝了,正直的他不愿消费别人的同情心,苦难的生活没有使他忘却初心。

一开始他的想法是凭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谋一份稳定的工作,攒钱为母亲治病。当时还有不少别的公司向刘秀祥发起邀请。

但是那个年纪轻轻便出嫁的妹妹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如果可以,他愿意拉一把那些同样生活艰苦的孩子们。

于是刘秀祥回到了农村,一开始在望谟当地的一所初中教书,因为师资短缺,又被调转到望谟民族中学。

刘秀祥

刚开始教书时,刘秀祥发现这所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无心向学,在课堂上只是应付式听课。

常常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在下面开小差。

面对这种情况,刘秀祥很挫败,也很焦急。他想教育学生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又无可奈何。

转念一想,同样出生贫寒的自己不就是最好的逆袭例子吗。

曾经无数次回避自己苦难人生的刘秀祥,面对他的学生们,不断把自己的事迹挂在嘴边。

对那些想要早早辍学的孩子,他更是苦口婆心,想尽办法挽留他们。

为了劝说家长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刘秀祥骑上了他的摩托车,拜访学生们的家庭。

刘秀祥与学生

短短几年,刘秀祥的足迹遍布全县的15个乡镇及160多个村庄。村路难行,有时把握不住方向,他曾多次摔倒。

有一次摔伤严重,他还在医院住了一个月。

几年间,刘秀祥光是摩托车就换了8辆。但是他很少向人说起自己的辛苦。

他不仅仅关注自己班级、自己学校的学生,刘秀祥更想影响更多的孩子们改变命运。

为了鼓励学生们自强不息,刘秀祥还开展了多次讲座,在全县巡回演讲。

为了加强可信度,刘秀祥便把那些关于自己的报道剪成一个视频,放给在座的家长、学生看。

刘秀祥

台上的刘秀祥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例子,台下的观众也深受触动。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像一股细小的涓流,慢慢地影响了学生们,改变了他们的观念。

刘秀祥的努力也让他在城镇中再一次有了名气。他开始有了专门的邀约,请他有偿演讲。

刘秀祥不收钱,他的要求只有一个,便是每做一次演讲,那么邀请单位便资助两名困难学生。

除此之外,刘秀祥还组织了名为“助学走乡村”的公益活动,他在全国各地招募了超过一千多名志愿者。

其中的一个助学项目是通过志愿者的宣传,对接困难家庭和有意向资助者达成资助关系。

刘秀祥

项目方则帮助以及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资金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研学、助教与假期支教等活动,旨在促进乡村学生们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

从毕业至今,刘秀祥一共开展了近两千次演讲,他所直接或间接资助的学生多达2700多名。

在他的听众中,有一对姐妹属于村中的贫困户,全家六口人中只有母亲在劳动。为了省钱,她们每天只吃一顿饭。

而刘秀祥的故事带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她们不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感到自卑失落,相反为拥有读书的机会而感到幸福。

这对姐妹后来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并出来工作。

刘秀祥改变了这些困难学生的人生,同样的,学生们的改变也在激励着他,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值得的。

在刘秀祥任教的这些年,学校的孩子升学率大幅度提升,屡屡创下记录。

刘秀祥

在担任乡村教师多年,他一共当了8个班的班主任,最多一次同时管理三个班。

对于这些孩子们,他的付出不亚于亲近的长辈。

刘秀祥不仅坚持陪伴孩子们的早读,还根据各人的特点,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成长计划,无偿为后进生补课。

刘秀祥的关心与爱护像一束火苗,为学生们的前路照明,他所传授的不止是知识,还是一场关乎理想的传承。

他的学生中,有的在考上大学后,又回到乡村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他一手培育的395位学生中,几乎全部考上大学,学历最差的也是大专。

刘秀祥

而他所做的努力不仅局限在所执教的学校中,也改变了那些被他激励和帮助的学生。

他刚来县里执教那年,全县只有70人考入大学,到如今每年已有超过1200人被录取。

现在的刘秀祥,由于工作出色,他还成为了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

但是他并没有感到得意,相反还为自己变成校长,学生会不会就此与他产生隔阂而担心。

但是在学校,学生们依然把他当成一个好朋友,常常玩笑般地叫他“祥哥”,这让刘秀祥感到很开心,他愿意做学生们的大哥哥。

刘秀祥

只要有空闲时间,那么刘秀祥便会在每个周末邀请学生来到自己家中,每次大概二三十人,把不大的家挤得满满的。

师生一起在厨房里,制作当天的餐食,可以说说玩笑话,也在热热闹闹的合作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刘秀祥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县城数千名孩子的命运。

在学生的眼中,他是“最好的老师,与刘老师相遇是一种幸运。”

刘秀祥也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毕业生韦娟说“刘老师是很多人的偶像”。

同事刘元元眼中的刘秀祥永远是“最后关灯的人”,他也是那一盏能够照亮所有人的灯。

如今,他依然与疯癫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已经不再落魄、无助了。

刘秀祥与贫困的孩子们

他有了稳定的生活,体面的职位,拥有更多的影响力,成为全县的骄傲和榜样。

前两年,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影响,等到疫情有所好转,学校复课,刘秀祥发现有一位名叫项兴富的学生迟迟没有来上课。

刘秀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跟几位老师亲自上门走访、力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面对这个弱小的孩子,刘秀祥态度亲和,语气亲切,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

在他的循循善诱之下,那个辍学的孩子也改变了想法,感动道:“老师,我对不起你们,也对不起妈妈,我要回去读书,要用知识走出大山。”

这只是刘秀祥劝回来的无数学子之一。

去年,这个曾经感动了全国的青年,再一次登上了热搜。

只不过,比起过去“孝顺”、“自强不息”的标签,再一次惊艳世人的是,他为了乡村孩子们的前途所做的无私奉献。

刘秀祥

原来那个眼神倔强、瘦弱坚定的少年人已经变成了一位布道者和引路人。

刘秀祥的功绩都被世人看在眼里,他被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还曾荣获“贵州省五好家庭”、“贵州省道德模范”、“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最美家庭”、“贵州省最美攻坚家庭”等称号。

同时,他也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刘秀祥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旨在为更多的乡村、城镇教师提供专业的德育培训。

14年过去,刘秀祥初心不改,曾经他背着母亲上学,如今他的肩上是一所学校乃至更远方的孩子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