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诸良
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资深咨询师
一、央企科技型企业国企混改及科改示范行动背景
央企科技型企业,因其本身的行业领导地位以及科研投入的资本实力,在国家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进程中被寄予厚望,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国企混改、科改示范行动)关注的焦点。
1、历史背景深刻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央企,央企科技型企业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均由原来的部属科研院所1990年代末改制而来。
1999年,原机械部、冶金部、建材部、纺织部、化工部等10个产业部门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首批实施向企业转制。2000年,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等11个部门所属的134个科研机构也实施向企业转制。2003年国资委成立,原冶金部、机械部、纺织部、化工部等部属的242家已改制的技术开发类院所中,有29家被纳入麾下成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正式按照市场化运作。
后经几轮央企并购整合,目前仅剩下10家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131个科研院所进入央企,成为其旗下的子公司。这些成为央企或央企旗下全资子公司的企业为央企科技型企业的主力。
2、企业经济体量小且行业分布集中
央企科技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等指标在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总规模中所占比重较小,相比同行业的产业集团,也显得实力较弱。另外,这些央企科技型企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军工、通信、电力、石油化工、建筑、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
3、管理的体制机制制约企业创新活力
人员薪酬体系灵活性不足。在最新一轮国企混改及科改示范行动政策出台之前,受体制内规定限制,科技人才薪酬设计灵活度与自由度不足。部分央企科技型企业仍保留着定额定酬的高管薪酬考核机制:若年度业绩达到设定目标,颁发公司承诺的薪水及奖励;若业绩增长超过设定目标,却无超额奖励激励,这种机制导致企业管理层经营动力不强。受制于薪酬总额控制,央企科技型企业对核心研发人员薪酬激励不足,远低于市场上同类企业的激励水平,致使企业员工积极性不高,企业增长受限。
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执行不足。随着企业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不断加速,央企科技型企业普遍采用管理和技术分设的“双通道”模式,但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双通道的晋升路径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管理实、技术虚”,技术发展通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绩效考核过分关注短期经济利润指标,科技研发后劲不足。央企科技型企业集科研生产于一体,作为科研创新主体的科研人员往往也承担着大量的生产任务。由于生产任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执行较为简单,风险较小;而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导致部分科研人员重生产、重利润、重产值,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满足于不出差错和故障,缺少主动学习和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二、当升科技基本概况
1、发展渊源与行业地位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当升科技”,股票代码:300073),大股东为中央企业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起源于矿冶科技的一个课题组,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锂电正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已发展成为锂电正极材料及智能装备领域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运营于一体的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当升科技正极材料产品(包括小型锂电正极材料、动力型锂电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车用、储能及小型锂电三大市场,客户遍布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次荣获“行业优秀出口企业”,被誉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行业的技术引领者。当升科技多次荣获“中国创业板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十强”和“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等荣誉,被纳入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ETF。
2、科研水平与人才队伍
“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当升科技的发展历程中。当升科技拥有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轻工业高能锂电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锂电正极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拥有科研技术人员近200名,形成了一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高层次技术人才队伍。
三、当升科技“一波三折”的股权激励过程
在国企混改推进过程中,许多央企科技型企业,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领域做出尝试,试图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当升科技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央企第一家做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可以被称为“央企混改先锋”。
1、首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2012年10月,当升科技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与首期股票期权授予方案(修订稿)》,激励对象包括上市公司4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余75位核心技术人员,共计79人。
首次授予期权行权期及各期行权时间安排如下:
激励对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9.72元。
行权期的业绩考核指标设置如下表:
2、终止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2013年8月,当升科技发布《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告》,由于年度扣除募集资金的影响后,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9%,低于目标值4%,股票期权的授予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决定终止实施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但仍将继续通过优化薪酬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和管理骨干的积极性、创造性,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同时也将重新研究并制定新的激励方案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以更好地推动公司发展。
3、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权投资计划
2015年,为丰富公司的业务板块,当升科技进行并购重组,收购中鼎高科100%股权,切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同时为上市公司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收购方案中,配套实施管理层及核心骨干持股,优化股权结构,并于2015年4月公布《首期管理层与核心骨干参与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权投资计划(草案)(修订稿)》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参加本次股权投资计划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为李建忠、陈彦彬、王晓明、曲晓力、关志波、邹纯格、向萍7人,合计认购不低于902万份,其认购份额占股权投资计划的总份额比例不低于30%。本次股权投资计划的参加对象总人数不超过80人,总金额不超过3009.5595万元。
本次股权投资计划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为17.93元/股。存续期为48个月,其中前36个月为锁定期,后12个月为解锁期。
4、股权增持计划
2020年3月,当升科技发布《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与核心骨干股权增持计划(草案)》
本次股权增持计划的参加对象总人数不超过135人,拟认购股权增持计划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参加本次股权增持计划的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为李建忠、曲晓力、陈彦彬、王晓明、关志波、朱超平、邹纯格、景燕,共8人,合计认购不低于2,000万元。
本次股权增持计划的存续期为24个月;锁定期为12个月。
5、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
随着国企混改和科改示范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央企科技型企业推进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但是,这不单单是分配股权的过程,更是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计划所蕴含的企业价值增值、认可核心员工的价值创造、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理念落到实处的过程。实施管理层及核心骨干持股后,核心骨干员工将间接成为公司股东,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能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的竞争力,使员工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结合。高管及员工持股将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为公司可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环境。
四、多个管理模块运行机制的不断变革
当升科技在企业战略、公司治理、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科技创新等各个管理模块的运行机制不断进行变革,其最终目的也是带动作为央企科技型企业自身的管理变革。
1、梳理明确战略发展愿景和思路
当升科技明确了坚持以“创建一流企业,持续贡献于生态文明时代”为最高目标,牢固树立“诚信、务实、勤勉、创新”的经营理念,贯彻“以科技创造绿色材料,以品质实现客户价值,以责任保障安全发展”的管理方针,持续推动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引领锂电材料生产向绿色、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力争成为新能源及智能装备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重视并持续健全公司治理
当升科技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工作,持续健全公司治理基本制度,构建权责明确、高效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控体系,公司治理成效显著,规范运作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印发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当升科技成功入选“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这是公司继入选“科改示范企业”和“管理标杆企业”后获得的又一项重要荣誉。
3、完善薪酬和绩效考核和体系
当升科技统一划分了“人才标准”,摸清人才发展现状,进行员工的分等定级,构建了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公司核心人才的内涵与外延,改变公司原来“大锅饭”的薪酬分配格局。全面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市场公开选聘管理层,并进行提名、聘任与考核。
当升科技建立经营管理人员基于价值创造目标确定薪酬的分配方式,以充分体现按价值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持续完善了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推行“岗位+技能+绩效”工资制度,“以结果为导向,以价值为导向”,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销售人员按照销量以实际资金回笼计提工资奖金,与资金占用、销售费用、市场开发目标等挂钩考核;技术人员按照研发成果和新品销量计提奖金,与成果水平、新品利润、研发费用等挂钩考核;生产人员按生产报交,与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挂钩考核;管理人员按公司综合业绩目标完成情况计提奖金,与管理要求和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挂钩考核。
4、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当升科技构建了自身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为科研创新工作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承担并完成了45项国家、省部级等研究课题,“高温型镍钴锰酸锂多元材料”等12款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北京市新产品,并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技奖励33项;参与制定了1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当升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端研发团队和一流的研发平台。2018-2020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4.3%、4.7%,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3.9%、13.9%、19.4%,处于行业前列。
五、国企混改和科技示范行动带来营收和盈利水平持续向好
当升科技在2015-2018年迎来业绩高速发展期,2018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至32.81和3.16亿元,而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仅为8.6亿元和0.13亿元,对应的15-18年CAGR达到51.4%、86.7%。2019年受到新能源汽车需求不佳影响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下降1.9%。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回暖,叠加电动两轮车、3C数码等需求加大,新增产能也开始释放,销售量达到2.40万吨,同比增长58.4%,实现营收31.83亿元,同比增长39.4%,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284.1%。2021年实现营收82.58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183%,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18.24%和13.21%。
六、写在最后
当升科技作为央企科技型企业的典型,在国企混改和科改示范行动等良好推动作用下,业务经营方面将持续深耕海外高端市场,通过产能扩张巩固行业地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将持续深化公司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切实增强改革发展活力,把改革果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