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到中年最难熬,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要考试的孩子,
为了生活,夫妻两人从早到晚,拼死拼活;
回到家还有一堆糟心事要做,各种事情千头万绪没个章法。
似乎无时无刻都在焦虑。
自己劝自己要看开,可想得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很难。
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对目前拥有的一切觉得不满,
等你拥有更多时,也不见得会更快乐。”
人到中年,经历的事情多了,想要活得清楚,活得通彻,仍然很难,
难得的是,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
最最难得的,是那份懂得。
01
懂得什么是责任
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须知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上世纪初,美国的弗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大家信任他,都愿意来他的银行办业务。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家小银行被劫匪抢了,弗兰克瞬间破了产。
被抢了,钱找不回来,大家只能认栽。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弗兰克竟然决定偿还储户的天价存款。
有人说:“不用还也没关系的,这不是你的责任。”
他说:“法律上我可以不还,道义上我不能不还。”
于是,他不顾旁人的劝说,坚持还钱,这一还就是三十年。
这三十年里,他的生活条件可能无比艰苦,可他的心,却是满足的。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人到中年,是负担责任的年纪,
身边可以依靠的人变少了,很多路都得自己走,成功和失败都要自己承受。
生活打了你一巴掌,你没必要把自己的脸凑上去让它再打一次,
你要告诉他,你不怕,你不是好欺负的,你可以做得更好。
人到中年,学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遇到事敢扛,愿意扛,随时做好准备迎接生活的挑战,才不会一碰到事,就措手不及。
02
懂得什么是放下
《佛经》中写道:
“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人到中年,懂得什么是放下,不那么执着,不那么较劲,有时候,会活得比较轻松。
古时候,有位禅师酷爱陶壶,他为了能够寻到好的陶壶,愿意跋山涉水,花重金购买。
在他的收藏品里,他最爱的是一只龙头壶。
一天,朋友来家做客,禅师欢喜地拿出龙头壶泡茶招待。
朋友也很喜欢这只茶壶,可是在把玩的时候,竟然不小心把茶壶掉到地上摔碎了。
朋友以为禅师会生气,禅师却默默地把碎片收拾起来,重新拿出一只新的茶壶泡茶,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朋友奇怪,问他你不觉得生气惋惜吗?
禅师回答:“事情已经发生了,何必还要留恋呢?重新寻找可能可以找到更好的呢!”
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处理方法可能不一样。
能够像禅师一样做到放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富贵无意,荣辱不惊,厚德积福,逸心补劳。”
少年时总是意气飞扬的,觉得自己聪明自信,无往不利;
青年时虽说不是一路顺风而起,但也战战兢兢心大胆大地过来了;
到了中年,发现原来要来做到潇洒自如不容易,要学会取舍不容易,要懂得放下更是难上加难。
与其浪费时间在一些没必要的事情上,不如转变一下心境。
人到中年,懂得放下,学会放下,也许会发现这是另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03
懂得什么是独处
陈道明说:“独处是一种美德,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冷清,
但是如果一直处在不断社交的状态,很容易让心灵疲劳,身体厌倦。
一个人在河边找个椅子,喝杯饮料,看看风景,透透气——
这感觉有点像曾经挺火的话题“中年人下班到家后车里的十分钟最惬意”。
不要小瞧这十分钟,这是有魔力的十分钟。
再温暖再有爱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也需要有独处的时间。
在这十分钟里,你不需要任何面具,不需要考虑外面复杂的社会、繁琐的家事,
这是自我充电的十分钟。
人到中年,越是懂得什么是独处,越能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
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没有连续的反思和思考,
这是中年人的悲哀,是中年人的无可奈何。
周国平说:“相比于社交,独处绝对是一种能力。”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觉得累的时候,
就停下来,找个地方自己安静待上那么一会,
偶尔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还没完成的事情,
发现之前没发现过的快乐,过好每一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