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时期,一次内阁聚餐上,只听一个大嗓门冲着徐阶叫道:“你倒是挺会装好人啊!当初争着抢着给先帝写青词,如今先帝刚驾崩,瞧瞧你这嘴里,一句好话都没有了!”

徐阶心里一阵恶心,这个高拱存心让他这个内阁首辅难堪!徐阶面上不动声色,冷冷答道:“写青词固然是我不对,可我记得,当年高大人也想要为先帝写青词来着,先帝还写信问过我,这封信我还留着呢,你要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样唇枪舌剑的交锋是徐阶和高拱的常事,高拱的直言快语时常令徐阶难堪,加上两人政见不和,徐阶每每想到是自己推荐高 拱入的阁,都觉得肠子悔青了,恨不得赶紧把高拱排挤出去。但请神容易送神难,有时,徐阶甚至觉得高拱比严嵩还要难搞。

因为严嵩在位时,贪污纳贿,结党营私,罪名一抓一大把,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揭发就可以了。而高拱是清流,除了性子直,嘴臭 没啥大毛病,想把他赶出去,就得使点阴招。

不过,使阴招弄不好就会落人口实。尽管徐阶对付严嵩时,也使阴招,但却今时不同往日。

坏也是有对比的。徐阶对付严嵩的手段再阴,但严嵩是那个更坏的人,自然徐阶的行为在士大夫中就是可谅解的。异位而处时, 徐阶是权势最大的首辅,使阴招排挤同僚、晚辈,那和严嵩有什么区别。

但徐阶最后还是出手了。

隆庆元年,有人质疑吏部考核百官的KPI不公正,但又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高拱认为这种恶意滋事的人就应该严惩。本来是一件 小事,但言官向来擅长夸大,抓住这件事就喷高拱霸权,“将来必是国之巨蠹”。

而这几天高拱和徐阶刚好在财政经费和人事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高拱马上联想到言官的没事找事一定是徐阶背后指使,高拱不能忍啊,第二天就联合自己的人弹劾徐阶是“专权蠹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阶这个内阁首辅可不是白当的,平日里没少拉拢言官,他自己根本不用说话,自然有支持徐阶的御史言官纷纷下场,向徐阶表 忠心。于是乎,双方展开骂战,高拱显然势单力薄,此次攻击高拱的奏章与弹劾徐阶的奏章比竟是28:1,徐阶碾压局胜出。

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隆庆帝迫于形势,只能将高拱罢职。

徐阶虽然自以为很巧妙地把高拱赶走,却还是大意了,留下三大隐患:

第一,徐阶在这场混战中,虽然没发言攻击高拱,但也没帮高拱说过一句话,明显是有意纵容言官,驱逐高拱。此等心机,令同僚颇为寒心。

第二,高拱是隆庆帝的潜邸旧臣,私交感情好,徐阶把高拱赶走了,让隆庆帝很不爽。

第三,徐阶并没有像严嵩对夏言一样对高拱“赶尽杀绝”,也低估了高拱的报复心理。

这三个隐患直接导致后来徐阶因小事被弹劾,连之前对付严嵩的那些手段也被翻了出来,结果他自己倒成了要被打倒的对象。

隆庆帝见状直接让徐阶退休了,还火速召回了高拱。高拱回来后,立刻对徐阶展开打击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拱报复徐阶可没用阴招,徐阶有现成的罪名:

一是,弹劾徐阶在嘉靖生前曲意逢迎,在嘉靖死后,拟订的嘉靖遗诏却把嘉靖说的一无是处,不仅两面三刀,还将穆宗置于子言父 过的境地;

二是,徐阶纵容自家子弟横行乡里,兼并土地,徐阶24万亩田产多是巧取豪夺的不法财产,应该上交。

这两个罪名可把徐阶整得够呛,原来帮徐阶弹劾高拱的言官,现在又调转枪头攻击徐阶,徐阶被逼得差点自杀,只能写信向高拱 求饶。

最后里子面子银子都没了。

徐阶这个精致的阴谋家,克严嵩,却被高拱天克。如果徐阶早知道高拱这么难搞,当初会不会就不跟高拱作对了,或者学严嵩一样将高拱“斩草除根”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