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C的「疯狂星期四」这两年红得不行。

但当你和朋友薅肯德基羊毛,疯狂吃鸡时,你有没有想过:

你吃的每一口鸡肉,曾经都得交一份「吃鸡税」?

虽然我们是吃鸡大国,每年要吃掉70亿只鸡,但我们并没有吃鸡自由。

就在去年12月份之前,我们每年都得花几千万美金来买进口白羽鸡苗,而这种白羽鸡占了全国总出栏量的一半。

今天我就从吃鸡自由开始,来聊聊我们的饭碗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的本地土鸡品种那么多,又香又好吃,干嘛要向别人买鸡苗?

话是没错,我们的本地土鸡,也就是黄羽鸡是吃着香,但是它长得很慢,根本就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吃鸡需求。

我们在KFC吃的鸡肉,买的鸡胸肉,还有很多鸡肉制品,基本都是进口白羽鸡。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陈年传闻,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提“KFC的鸡, 长着6只翅膀, 6只脚。”

虽然这个传闻是假的,但有一个现象是真的——白羽鸡,真的长得快。

它的快不是靠激素,而是刻在DNA里面的,是美国本土发现的优良基因经过科学育种,不断进化得来的。

一只白羽鸡,从破壳到登上餐桌,只需要45天,平均体重能够达到6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得快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吃得少。

平均每吃1.8斤饲料, 就能够长1斤肉,而我们土生土长的黄羽鸡要吃2.5斤饲料才能长1斤肉。

而一只鸡最大的成本就是饲料。

吃得少,长得快的白羽鸡靠着价格优势,占了我们吃鸡的一半市场。

从1982年开始, 我们就从国外进口白羽鸡的鸡苗。

你可能会问,干嘛每年都得进口,就不能像土鸡一样,让母鸡一代代地用鸡蛋孵化吗?

这个,还真不行。

国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筛选基因培育出了白羽鸡,自然会有一套加密的办法防止“源代码泄露”。

我们在国外买的种鸡都不是最原始的纯种鸡,而是杂交后的祖代鸡,这种鸡越往后繁殖,基因就越弱。

从“战斗鸡”变成“弱鸡”,最终就成了“垃鸡”,而祖代鸡最多只能存活460天左右。

所以我们每年都得花几千万美金进口祖代鸡,吃鸡自由也就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有我无,花钱虽然也是应该的,但这个钱花得也太憋屈了。

价格一年年地涨,鸡苗从最初的6美元涨到37美元,整整翻了6倍,根本就没有讲价的余地和空间。

如果花了冤枉钱鸡苗能到位,那我们也忍了,可鸡苗给多少全是国外的供应商说了算。

比如,我们一年祖代鸡只需要100万套,他高兴的时候可以给你140、150万套,数量一多,就把第二年的市场搞得一塌糊涂,养鸡企业就要面临几十亿的亏损。

不高兴的时候, 给你60、70万套,直接导致我们第二年缺鸡。

“你受制于我,大冤种就必须是你”属实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中国的养鸡人每年都被折磨得提心吊胆,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受了冤枉罪,要是碰上禽流感什么的,整个养鸡产业都有可能中断。

2015年, 美国的禽流感泛滥就直接导致我们的白羽鸡进口被迫中断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养鸡都不能自由,又何来吃鸡的自由呢?

中国一家叫圣农的养鸡企业就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被一只鸡逼到了墙角”。

海外供应商不跟圣农签合同,卖多、卖少、什么时候卖、卖什么价,全凭对方心情决定。

这就叫谁有“种”,谁说了算。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2015年,经过长达4年的调查,圣农冒着被断供的风险,开始培育自己的原种鸡。

圣农董事长傅光明说,与其天天提心吊胆被人卡脖子,不如放手一搏。

他在远离人烟的福建省光泽县,开始秘密育种。

不幸的是,藏了几年,2019年还是被美国企业给发现了,供应商代表来到圣农集团的总部,放话给傅光明: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把你的原种鸡基地毁了,发誓从此不再研究;要么明天就对你断供原种鸡。

傅光明问:能不能给半个月的时间,让我们讨论一下。

没想到被对方果断拒绝:30分钟内必须给出答复, 不能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老美代表气势汹汹的态度,傅光明知道自己的选择不多。

他说:那我先打个电话吧。

打完电话之后,傅光明就说了一句话:「叫美国人回去,10分钟离开圣农,不要呆在这里。」

你知道他在电话里说了什么吗?

他就问了技术人员两个问题:

“现在不从国外引种,有没有问题?”

“10年、20年后,不从国外引种,有没有问题? ”

当他听到技术人员“没有问题”的答复后,他也没给老美留任何情面。

2021年11月,圣农和科研人员终于培育出了我们自己的白羽鸡品种。

一年吃掉70亿只鸡的我们,终于实现了吃鸡自由。

吃鸡这件事我们被人拿捏了近40年,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猪肉身上吗,而且我们还是妥妥的大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拥有9000年的养猪史,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

可如今却全靠进口种猪,才撑起了这些头衔。

离谱的是,这些进口种猪的基因有一部分竟然是来自我们中国的土猪。

比如,英国的大约克夏猪作为世界种猪的三大霸王之一,它的体内就流淌着中国华南猪的基因。

同样是猪,它们如今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身价3万,坐着专机漂洋过海,到了中国之后还有企业董事长、政府领导亲自拉横幅接机。

这竟然是一头国外种猪的待遇,而每年享受这种待遇的种猪,有近2万头。

我们的本土猪呢?

100多个本土猪种, 31个濒临灭绝,有些品种甚至比大熊猫还稀少。

看到这样的结局,真想感叹一句「造化弄猪」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外来白猪杀得本土猪片甲不留,垄断了98%的市场,本土猪都快没有立足之地了。

像这样用我们的优秀基因培育出新品种,再跑回来抢占市场打败我们的还有很多,尤其是在种子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一粒大豆,曾经成就了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在全世界的大豆霸权。

那还是1956年,美国的大豆因为虫灾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孟山都公司从中国的一颗野生大豆中找到了抗病基因,就此起死回生。

之后的2000年,我们又把一粒野生大豆作为礼物送给了孟山都。

就是靠着这颗大豆,他们从中提取了高产和抗病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在全球抢注了60多个专利,谁要用这个大豆品种,都得交巨额的专利费。

为知识付费本来也没什么,谁叫我们的基因育种起步晚呢,但是在我们成人之美之后,孟山都又跑过来垄断中国市场。

我们曾经掌握了全球90%以上野生大豆的豆种,而如今90%的大豆都要依赖进口。

为了巩固粮食安全,这几年我们已经慢慢转向进口巴西大豆,逐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原产于中国的猕猴桃,被国外培育改良之后换了一个叫“奇异果”的马甲,价格就是国产猕猴桃的三到十倍。

不单是大豆、水果,很多蔬菜的种子我们也只能依赖进口。

而这些洋种子,就一个字——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口的种子按粒卖,国产的种子论斤卖」这是农户们最无力的感慨。

以进口辣椒为例, 一粒辣椒种子就要2毛钱。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单是进口种子, 一年就要花掉5亿美金,其中有3亿美金是花在蔬菜种子上面的。

现在我们吃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等等,种子都是高度依赖进口,而每一袋高价买回来的种子,包装袋上面都清楚写着“不得留种”的字样。

他们早已经在种子上做足了功夫,就像白羽鸡一样,都有一套自己的加密措施。

即便强行留了种,质量也是非常差,越种越差的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人类」。

由此可见,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有多么的伟大,也才真正懂得美国人将“中国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这一称呼背后的分量。

因为打败傲慢的唯一办法,就是实力。

前些日子是袁老逝世一周年,而与“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一起上热搜的还有“全球17亿人或面临粮食危机”。

我国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因为我们的饭碗还没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一只鸡,让我们奋斗了近40年。

一只猪,一粒种子,会不会又是40年, 甚至会更久?

杂交水稻、国产白羽鸡,我们现在是有了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

种子就是粮食的芯片,就是畜牧业的芯片。

没有了手机芯片,我们最多被人卡脖子;但如果没有了种子芯片,我们就有可能挨饿。

农业农村部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

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我们目前对粮食安全、种子安全还没有任何感知,那是因为有人挡在我们前面,负重前行。

如果当我们普通人都开始感知到粮食安全时,那说明灾难已经降临了,希望永远不会有这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珍惜眼前,才能创造未来。

感谢袁老,感谢无数科研人员的付出。

也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能够实现更多种子的培育和突破,他们才是干饭人的神。

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你喜欢吃鸡吗?

你还听说过哪些关于白羽鸡的传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猛犸,再瞄一眼这个奇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