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读书之《迦陵谈诗
本书不大适合闲适翻读,个人觉得,也不大适合想要一般性地去感受诗歌之美的读者。但这个感觉和本书的语言和作者的水平无关,叶嘉莹先生的语言一如既往的美好,书中的评论和鉴赏也深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之精深。

还有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本书真的好香。字面意义上的香,不知道印的时候用了什么纸张。

中国诗体之演进

诗经之四言诗句

诗经之四言诗句

中国之诗歌,自《诗经》的“风、雅、颂”以迄于今日的新诗,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的诗歌,虽二言至八言之句法俱备,然就其整体而言,则以四言为主。此种四言之句,在句法结构及节奏之顿挫方面,皆为最简单而最完整的一种体式。是以晋挚虞云:“雅音之韵,四言为善”。盖一句之字数如少于四言,其音节则不免劲直迫促,不若四言之有从容顿挫之致。是以中国最古最简之一种诗体,为《诗经》所代表的四言体。然四言之句,虽足以成声,却缺少回旋转折之余地,典重有余而变化不足。

楚辞之骚体

楚辞之骚体

时代较《诗经》稍晚的一种新兴诗体,则是南方的作品《楚辞》所代表的骚体。其句法盖以三言为基础,杂以“兮”字“些”字等语词,而或先或后与二言四言配合运用。骚体,则因句法之扩展及语词之间用,故其表现之风格为变化飞动,且因句法扩展,篇幅亦随之有极大之延长,此种扩展与延长使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骚体,渐发展为赋的先声。

乐府诗和五言诗的兴起

乐府诗和五言诗的兴起

嬴秦及刘汉初年,皆无可称述,直到西汉武帝之世,乐府诗兴起。

乐府诗的本义,原只为一种合乐之歌辞。其辞来源有二:一则出于士大夫之手;一则采自民间歌谣。其乐谱来源亦有二:一为继承《诗经》《楚辞》之旧调;一则为受西域胡乐影响之新声。而受新声影响,渐而形成一种五言的体式,但这只是乐府诗的五言化而已,真正的五言古诗的兴起则在东汉之世。

西汉当仅为五言诗之酝酿时期,至东汉而五言之体式具备,至此后到三国建安,作者渐多,建安之世“彬彬称盛,大备于时”《诗品·序》于是五言诗不但在形式上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内容上也有多方面的拓展和尝试。律诗的诞生和繁盛

两汉以后,自魏晋以至南北朝,则是我国诗歌由古体至律诗的一个转变时期,此时,声律和对偶之说的产生,使两晋南北朝成为这样一个律诗由酝酿渐臻成熟的时期。到了唐朝,则是我国诗歌的集大成时代,它一方面继承了汉魏以来古诗乐府,使之更得到扩展而有以革新;另一方面则完成了南北朝以来一些新兴的格式,使之更臻于精美而得以确立。即五、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及五、七言绝句,此数种新格式与前此古体诗相对而名为近体诗。

诗体演变的终点?

诗体演变的终点?

诗歌之体式演进至此,真可谓变极途穷。“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人间词话》)于是宋词元曲乃继之而起,就其内容性质而言,词曲实为广义之诗歌,然若就其与音乐配合之方式言,则词曲自有其与诗歌相异之格律,虽同源已趋于殊域,名体俱新,蔚然独立。

至其仍沿用诗名者,则自宋、元、明、清以来,皆不出唐代所形成之古体律绝之范畴,并无新体之创建,以迄于民国初年,始随语体文运动(白话文运动)之完成,有所谓语体诗之出现,此种革新,实为穷极之后的必然之变。

初阳按:古诗是否能在这个时代有新的演变呢?还是最终成为一种被传诵的经典而非表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