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九部》(128)

《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

我们人类处于三个认知层次,首先是“是什么?”,所有的生物都处于这个层次。是什么是生物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外部事物以信息传递的方式到达生物,这就是感知互动。对于我们,是什么就是知识和经验。

我们大量的认知活动,就是在获知世界是什么?事物在怎么存在?这种认知活动是单向的,外部事物以信息表达的方式朝向我们运动,我们获悉信息并进行整理、加工与储存,这就是我们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存。我们获悉外部事物“是什么”的目的就是为了“怎么办?”,怎么办就是做出行为,以求达到目的。是什么和怎么办是方向相反的信息互动,“是什么”是事物朝向我们,“怎么办”是我们朝向事物。

“是什么”和“怎么办”完整地构成我们的认识体系、思想体系和行为体系,人类的全部生活行为就运行在这三个体系之中。而三个体系就只运行在“是什么”和“怎么办”之间,从不会逾越界限半步。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都在认识世界是什么,认识事物几乎是我们全部的知识来源。不过,我们从未意识到,事物是什么与我们自身有什么逻辑问题?是什么是我们怎么看事物,事物是什么与我们怎么看有关联吗?这太有关联了,显然,我们怎么看事物就是什么,我们则认为事物是什么我们就怎么看。事物是什么是可变的,而我们怎么看是不变的。

事物是什么是看的目的,而我们怎么看事物是一个默认的不变的常数。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疏忽,整个人类的科学就是这个逻辑关系的产物。科学只是在表达看到的事物的内容,而看本身从来被忽略。这一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这被我们以各种方法看到的事物难道跟我们的看没有关系吗?但我们刻意地忽略了这种关系,认为我们看与不看,事物都是客观的存在。对于这个极简单的错误,我们竟然一直回不过神来。

我们万万没想到,我们得出的世界“是什么”给我们该“怎么办”出了个大难题,因为我们看事物的逻辑、目的与方法都出了大问题,我们给予了事物存在错误的属性。最致命的是,我们给出的事物存在逻辑是错误的逻辑,这体现在事物存在的矛盾关系上,这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根本就不是什么,我们给予事物存在的属性定义、逻辑秩序全都是错误的,是由于我们自己错看了世界,而绝不是事物本来就是这样。事物本来什么都不是,看的主体把它们看成什么它们就是什么。我们就是这个看的主体,但我们却从来不知道我们再怎么看事物,我们只知道事物是什么,它们怎么成为了这样的事物?我们则完全不知。当我们把这样的事物交给“怎么办”来解决,其后果就是我们数千年以来作出的一系列荒谬行为,除此,我们能怎么办呢?

显然,人类所有的智慧与文明都是“怎么办”的产物,我们为什么艰难困苦行进至今?就是“怎么办”把我们为难的。这个“怎么办”真的是太难办了,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留下来的所有不合理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准备的重重矛盾,我们要为“是什么”没有逻辑的认识买单。是什么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什么产生的认识问题和逻辑问题让我们根本就无法办,但我们能不在“是什么”的前提下来完成“怎么办”的任务吗?人类之所以数千年艰苦卓绝地努力,就是在完成根本完成不了的“怎么办”。我们在重重矛盾中,在逻辑不通的伦理关系中,在无法自圆其说的种种认识、概念、定义和思想观念中举步维艰,将一切的精力和能量都彻彻底底消耗在“是什么”和“怎么办”之间,我们创建的一切事物都是“是什么”和“怎么办”的结果,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抽身出来问一问,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为什么”绝不是与“是什么”和“怎么办”同一性质的问题,“为什么”是针对我们自己,后两者是针对世界。我们在“是什么”和“怎么办”之中是无法认识自己的,因为这两个问题不允许我们自己的介入,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两个问题之中来找到自己。问“为什么”的角度不在我们自己,是我们的后台在问我们自己是在“为什么”?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只有“为什么”才能重新审视和观照“是什么”与“怎么办”的正确与否?“为什么”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场,不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界限内,只有“为什么”可以回答和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的所有问题,因为“为什么”追问的结果是没有问题发生,不再有问题发生。“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全都是我们的错觉,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自身以外本来就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与我们遭遇和正在解决的问题无关,它不是可以帮助我们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它是来取消问题的。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所以,我们至今不知道怎样来运行“为什么”的追问,我们从未问过这个“为什么”,我们更是无从得知“为什么”的答案。人类从“是什么”和“怎么办”跨越到“为什么”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当我们站到“为什么”的认知层次上,这世界这人间一定与现在大不一样,因为伦理逻辑全然不同了,人类大变了。(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