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皇帝,但是一辈子只娶一个老婆,这种事情哪里找去?
小时候在恐惧中成长,练就独特的性格,直到构建成“弘治中兴”的局面。
然而,稍微一次着凉,就要了他的命。
他的故事,不是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今天,我们继续聊明帝,明朝第十任皇帝,孝宗,弘治帝,朱祐樘的故事。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297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5分钟)
(朱祐樘继续延续着朱家虬髯的风格)
- 大哥二哥走得早
首先,我们说说朱祐樘的名字怎么读,现代汉语里,樘字有两个读音cheng1与tang2,这里读作cheng1更合适,理由的话,大家可以相应百度一下,但如果您觉得非要读作tang2,其实也可以,无所谓。但是,现当代一些书籍文章里,很容易把他的名字写错,错写为“朱佑樘”,这是错误的,应该是“祐”。
朱祐樘是如何坐上太子之位的呢?这与他父亲朱见深以及深爱的老大姐万贵妃有关。朱祐樘实际上是朱见深的第三子,朱见深长子未命名便夭折,是万贵妃所生,尔后万贵妃也没有了生育能力不再能生育子嗣。直到成化五年(1469年)朱见深的次子朱祐极才出生,1471年农历十一月,朱祐极被册封为太子,可惜,被册封为太子后的两个月零十天,朱祐极便夭折。综上所述,大哥二哥相继早夭,皇位这才顺延给了朱祐樘。
(刘奕君老师曾经出色地诠释过朱祐樘的形象)
- 民间传说太玄幻
关于朱祐樘出生后的遭遇,野史与民间传说,非常玄幻。
先说《明史》记载,朱祐樘的母亲是淑妃纪氏,1470年,年方19岁的纪氏生下朱祐樘。当时万贵妃宠冠后宫,新皇子出生,当时万氏已经失去生育能力,故宫中都不敢多言。直到1472年3月,时任太子朱祐极去世后,朱见深才知道自己有第三个儿子,才让礼部给三子命名为祐樘,养育在宪宗生母周太后的宫中。1475年,朱祐樘生母纪氏薨逝,同年朱祐樘被册立为太子。
而民间关于朱祐樘出生后的记载则是,万贵妃首先害死了朱见深次子朱祐极,然后朱祐樘出生后怕再被害死,所以藏在民间,直到宪宗朱见深去世前才由宫内太监迎回即位。这个基本上纯属胡说八道了。
首先,朱祐极去世在朱祐樘出生之后,不能说因为看见朱祐极被万贵妃害死了而说朱祐樘出生后才藏在民间。
其次,藏在民间?哪儿有那么容易的事。
第三,朱祐樘有弟弟11个,妹妹6个,都让万贵妃来害死吧,看她老太太能不能忙得过来。
所以,直接给结论,后世民间对于万贵妃有如此多的黑料与诋毁主要还是成化、弘治年间万安乱政,人们误以为万安与万氏有亲缘关系,实际上乱政的万安与万氏非亲非故,又加之万氏年长宪宗17岁的反常情况的综合后对其进行泄愤式报复解读的后果。
众多史料记载,朱祐樘出生后,朱见深、万贵妃都是知情的。朱祐樘的确在年幼的时候有过一定的恐惧,毕竟父亲深爱的老大娘的儿子未命名就早夭,自己的二哥也去世,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不幸之人,但是说被万氏多次下毒手,这就很难讲通了,十几个弟弟摆那儿的。
- 十七岁,荣升主角太突然
1487年春,老大姐万贵妃去世,朱见深过于背痛而患病,同年9月,朱见深驾崩。时任太子的朱祐樘在朱见深临终前被教导要“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何评价朱见深在“省愚说明帝系列(八)”里已经详细描写,此处不赘述,结果就是,刚满十七岁的朱祐樘开始走向前台,成为明朝第十任皇帝(实际第9位),改次年年号为“弘治”,史称“弘治帝”。
十七岁,仿佛成了几代明朝皇帝的即位标准年纪。本文主角朱祐樘即位时,17岁又一个半月;他的父亲朱见深即位时,16岁又三个月;他的祖父朱祁镇即位时,17岁又两个月。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几任皇帝的寿命都不长。
十七岁荣升主角的朱祐樘,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与改革。
- 勤政爱民,广开言路
朱祐樘即位初年,的确践行了其父在去世前给予他的叮嘱,勤政爱民,改革吏治,广开言路,任用贤臣。
他在人事上的改革和整顿,可谓大刀阔斧。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奸佞惩罚严厉。将冒领官俸、总计三千多人的艺人、僧徒等一概除名。在清理过程中,朱祐樘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大开杀戒,斩杀的只有罪大恶极的僧人继晓。
同时,朱祐樘还多次向吏部、都察院指出,提拔和罢免官吏的主要标准,是看此人有无实绩。一句简单的“任贤使能”说出来容易,做到那是有多难。由于朱祐樘注意任用贤能,明朝中期出现了许多名臣,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
另一方面,朱祐樘广开言路,上台不久,就出现了臣子纷纷上书的局面,连尚未做官的太学生也跃跃欲试,上书提出各种建议。朱祐樘也有挥霍享乐的想法,想在万寿山建一座棕棚。太学生虎臣得知此事,向朱祐樘力谏不可此举,负责这项工程的朝中官员担心获罪,遂将虎臣擒拿。朱祐樘得知此事后,先取消了工程,又授予虎臣七品官,派往云南做了知县。
另外,除了早朝之外,朱祐樘还特意增加了“午朝”,将广开言路践行得很彻底。
因此,弘治初年,明朝从吏治又一次恢复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弘治中兴是否过誉?
朱祐樘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免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称“弘治中兴”。
描述“弘治中兴”,可以从政改、司法、治水与经济四个领域的改观进行叙述。
这里单独说一下司法领域的成就,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成书,司法章程随即有了统一性,过往难以查阅的情况不复存在。
另外在经济上,这个需要两方面看,一方面国家赋税收入多,那么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了,所以,农耕社会下,经济指标很难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
综上所述,弘治年间,大体各方面算是平衡且较好发展。历史学家王其榘指出,如果对朱祐樘的政积做一番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所谓“中兴”未免过誉,不过是更正了其父朱见深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及去除了成化多年的积弊,并没有新的建树,对日益加剧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致未能触及根本。
- 李广与蒋琮,没头脑与不高兴
说明帝,怎么能少了宦官呢。
在弘治一朝,也有历史上评价特别积极的宦官,比如何鼎。性情忠直,常进忠言。弘治初年,何鼎上书请革除传奉官这一职位,被同僚所嫉恨。但是何鼎最终因为直率敢说,得罪了皇后张氏家族,结局是被内官监太监李广杖杀(直接打死)。
说到这个李广,就不得不提及弘治朝宦官中两位极奸之人,李广与蒋琮,古代版的“没头脑与不高兴”。
此李广一方面也玷污了汉朝飞将军的名字,历史上对于此李广的评价:“以符录蛊毒皇帝,且矫旨任命官员,四方争纳贿赂。”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向朱祐樘建议在万岁山造毓秀亭,亭子修成,朱祐樘唯一的女儿却夭折了。不久,清宁宫又起火。有人说,建亭犯岁忌,朱祐樘的祖母,太皇太后周氏因此怀恨他,李广害怕,最后在同年自杀。
而同时期的蒋琮,作为南京守备太监,将百姓开垦的沙洲指为芦场,占夺民田,与民争利。做出多件为非作歹之事,成为当朝之毒瘤。
李广与蒋琮代表了宦官发展到明中期后的一股势力,彼时彼刻,宦官都有文化,都擅弄权,虽也有何鼎这样的正直人士,但是站在台前的一些宦官,大多还是因为生理变化造成的心理扭曲,所以成为文人笔下所不齿的一类人。
- 一夫一妻一儿子
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朱祐樘一辈子只有一位妻子。
当初省愚年少刚接触明史时,读到此处也颇为惊讶。
根据《明孝宗实录》、《明书》与《明史》等正史记载,朱祐樘仅娶妻张皇后一人,无其他妃嫔。朱祐樘不但深爱张皇后,还纵容皇后家族张氏,这些都是有奏章作为证据的。张皇后为朱祐樘生下两子一女,长子朱厚照,后来即位的武宗正德帝,次子朱厚炜早夭,女儿朱秀荣早夭。
(如今的明十三陵的泰陵葬着朱祐樘与张皇后)
到最后,朱祐樘真就活成了一家三口的模样,一夫一妻一儿子。可怜的是张皇后后来做了太后却没有盼来孙子,唯一的儿子朱厚照在不满三十岁便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即位的朱厚熜与张太后就只是伯母与侄儿的关系,朱厚熜对于张太后并不礼遇,老太太七十岁寿终正寝,刚去世不久,朱厚熜就处死了张太后的弟弟。
到头来,朱祐樘倒是一夫一妻一儿子三口之家和和美美,可惜朱厚照没有子嗣,换言之朱祐樘没有孙子,朱厚照去世后再的明朝皇帝,也不再是朱祐樘这一支系,从嘉靖帝开始,转入朱祐樘弟弟朱祐杬的支系。
- 牙刷是朕发明的
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朱祐樘于1498年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制成了牙刷。
可以说朱祐樘这个不经意间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习惯,牙刷的发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口腔疾病患病的几率。当然,牙刷的发明这里还镶嵌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言朱祐樘因为深爱着自己的皇后张氏,使用送“牙刷”这样的手工小发明来体现一国之君之于爱妻的最纯真的爱。如果我们认定朱见深与万氏不属于爱情的范畴更加类似于恋母情结的彰显,那么朱祐樘与张皇后这一夫一妻的小日子算得上是古代帝王中对于爱情最美好的诠释了。
- 偶染风寒,皇帝殒命
1505年农历四月,已经在位十八年的朱祐樘,偶然染上了风寒,用现代人的话说,“着凉了”。而就是这小小的风寒,要了他的命。
因为染上风寒后,朱祐樘误服了药物,然后流鼻血不止,在当年的6月9日,一代明君弘治帝朱祐樘驾崩,享寿35岁(实际是34岁又十个半月)。
去世后的几天,为朱祐樘寻医问药的太监张瑜以及太医施卿、刘文泰、高廷和,统统被下狱治罪。从朝廷最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受风热感冒的朱祐樘却被上述几人用了大热之剂。最后导致朱祐樘直接殒命,可怜的朱祐樘,一辈子不折腾,却被几个庸医给折腾死。
当然,您如果问这里面是否有什么阴谋论呢?根据现在的史料分析,应该是不存在,这个世界并不是任何不堪直视之事,背后都有着阴谋,坏人固然多,但是蠢人也不少。
- 如何评价朱祐樘
如何评价朱祐樘?这个问题很难用简单的语句回答。
满清修撰《明史》时,给予朱祐樘极高的评价,“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明史将朱祐樘与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相提并论是对其最大的褒奖。
明朝末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刘恒)、宋仁宗(赵祯)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朱国祯同样用极高的赞誉献给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帝。
对于朱祐樘,所有人的评价都是溢美之词吗?也不全是。
现代学者,明史专家方志远老师曾经评价朱祐樘“弘治时代夹在成化、正德之间,前有万贵妃、汪直与西厂,后有刘瑾、八虎及内行厂,加之成化帝的内向和正德帝的荒唐,故弘治帝被明人称为‘中兴之主’。”换言之,朱祐樘之所以显得优秀那是因为同行的衬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朱祐樘的的确确是一位不折腾的皇帝。前面我们已经用大量的文字描述过“弘治中兴”,或许这里面有过誉的成色,但是也不可否认朱祐樘“中兴之主”的人设。
如果硬要说朱祐樘这一身的最大的遗憾,就是儿子太少,能选择的太少,只有一位,下一回,我们讲终明一代,最具戏说特色的皇帝,朱厚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