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真正的人。”

1937年,毛主席把李达的名著《社会学大纲》看了十遍,并指出这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在给李达和王会悟夫妇的信中,热情地称赞了他们,并说了开头的那句话。

毛主席与李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李达

当时,红军已经到达陕北,李达和王会悟夫妇则在蒋管区。因李达坚持讲授唯物主义,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处处对他打压,以至于他们夫妇在蒋管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曾想过到延安去,为党做些工作。他到重庆,找到了组织部部长博古,博古问道:“你去延安要什么条件?”李达回答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博古听后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

过后,博古向周恩来汇报了此事。说:“李达想到延安工作,但向党提出了条件。”周恩来追问:“他要什么条件?” 博古如实回答说:“他说要有口饭吃。”周恩来愤怒地拍着桌子说:“他说有口饭吃,就是没有条件嘛!你干嘛要赶他走呢?”

李达是我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共”一大”的代表,而夫人王会悟有中共“一大”女卫士的称号。那现在这个状况,究竟过往发生了什么?

李达和王会悟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和王会悟夫妇

王会悟1898年出生,浙江省桐乡县人。其父是晚清秀才,她在自家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她年龄相仿的同窗,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茅盾(沈雁冰),而且茅盾叫她表姑。

王会悟13岁时,父亲病故。她放弃嘉兴师范学校的学业,接替父亲在家乡教起书来。她在教学中增加了新学,同时也向学生们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例如反对裹脚、当童养媳等。

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小姑娘因为裹脚非常难受,便动员她放开。小姑娘很为难,吞吞吐吐地说:“我娘说了,脚长大了将来找不到婆家,会没人要的。”王会悟听完后扑哧一笑:“你相信我,将来社会要进步的,你裹成了小脚以后才没人要呢!”

后来,她去了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湖州的湖郡女塾继续学业。这个女塾以学英文为主,并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新思想、新文化。她最爱读的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三年后,有了准备到大上海,去探寻中国妇女独立与解放道路的想法。

少女时代王会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女时代王会悟

1919年,茅盾把王会悟推荐给了黄兴夫人徐宗汉去做文秘,徐宗汉当时是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在徐宗汉亦师亦友的帮助下,她的知识得到了提升,并开阔了眼界。后来,随着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思想上的不断提高,王会悟于次年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其间,她被署名李鹤鸣的一篇《女子解放论》,深深地吸引了她的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分析了以男性中心的起源,揭示了女性被压迫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女子也是‘人’! ”、“男女共有”的思想。这篇文章好像是说出了王会悟心中想要说,但又不知如何用合适语言表达的情感。她曾听徐宗汉说过,李鹤鸣真名叫李达。

青年时代李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代李达

李达1890年出生,湖南省零陵县人。家里世代务农,幼年李达被人夸为“神童”。1913年参加留学日本的考试,以湖南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日生。后师从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经济学家河上肇教授,全力钻研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成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留日的李达回国,接受陈独秀的邀请共同筹备建党。住在了《新青年》杂志社,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社的编辑工作。王会悟经常去杂志社,就这样,某一天他们在杂志社不期而遇了。

在接触中,学识渊博的李达和新女性的王会悟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再加上共同的革命信仰和追求,让这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家的客厅里,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举行了一个革命化的婚礼,婚宴的操办人是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

陈独秀上海住所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独秀上海住所旧址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被提上了日程。由于陈独秀受陈炯明的邀请去广州任教育厅厅长,因此,陈独秀离沪期间,作为上海代表的李达和李汉俊就负责起了党的一大具体的筹备工作。其中,开会具体地点、食宿等接待工作就交给了王会悟。

开会的地点,由于要考虑安全的问题,这让王会悟颇费周折。不过,她想到了李汉俊法租界的家。李汉俊当时寄居在哥哥李书城家,李书城是国民党的一位军事部部长,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左派。那时候,恰好李书城带领全家去了外地。

李汉俊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想到我这里的?”王会悟俏皮地答道。“借你哥哥的牌子嘛!”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王会悟不是会议代表,她负责在门口警戒。7月30日晚,第六次会议召开。突然,她发现一个年轻人急匆匆地跑过来,直奔楼上。

当时代表们正在二楼开会,王会悟赶紧询问负责给代表们准备午饭的大师傅,是否认识这个人。大师傅回答说:“不认识,大概是少爷家的朋友吧。”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王会悟觉得此事有些可疑。她想,有必要汇报这个情况,因为不管怎么说,毕竟来过人了。王会悟赶忙跑上楼,把刚才发生的意外情况详细讲了一遍。

当时会议正在讨论关键事项,主持会议的张国焘用责备的口气问道:“你肯定那个人是巡捕房派来的吗?如果不是的话,今天终止会议还真是有点可惜了。”有地下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警惕性很高,当即宣布休会,要大家赶紧分散离开。共产国际派的代表起身走了,会议不能再进行下去了,于是大家都离开了。

散会后没多久,便来了两辆警车,全副武装的法租界巡捕冲进李汉俊家,质问他们聚会是在干什么。精通日、英、德、法四国外文的李汉俊,用流利的法语答复巡捕:上午来了几位教授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问题。巡捕扑了空,又未抓到什么把柄,只好撤离了。李达事后,竖起大拇指对王会悟说:“你今天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31日,会议肯定是不能在原来的地方开了,上海引起了注意,也不能在上海开了。有人提出到杭州西湖,但经过认真分析,到西湖,就像进了虎口,因为那里是高官子弟们的娱乐之地,护卫军警较多。后来,又讨论了几个地方,但几乎没有一个是大家都认为妥当的。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在旁边听大家讨论的王会悟,开口说道:

“我来出个主意吧。离我老家桐乡不远的嘉兴有个南湖,那个地方景色宜人,但不像杭州西湖那样吸引人。我们不如租一只画舫,假装去西湖途经嘉兴的游客。”

董必武听后第一个拍手叫好:“王先生提的这个建议好!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南湖我也去过,那里确实安静。”接着,何叔衡也说“我也觉得这个地方比较合适。”两个年纪最大、经验最丰富的代表率先赞成了王会悟的建议,其余的人也表示这个主意好。就这样,会议地点的转移就确定下来了。

1921年8月1日,部分代表到达嘉兴。王会悟安排先到的代表在张家弄鸳湖旅馆歇息,并请旅馆的账房先生帮忙租条画舫。第二天,王会悟陪同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等代表先到南湖,确定了船的合适停靠点。11点左右代表们都到了船上,就这样,最后一天的会议,便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了。

中共”一大“纪念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共”一大“纪念船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涛、李达三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即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而一位江南女性参与并见证了全世界最大党派的诞生。

党的一大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局决定在上海创办一个自己的出版社即人民出版社。社址就在李达家里,他兼任社长。王会悟作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竭尽全力协助李达做好这项工作。李达亲自撰稿、译稿、组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仅一年时间,就主持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十几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1921年12月10日,李达和王会悟创办了妇女刊物《妇女声》,这是我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妇女刊物。协助她办报的,还有后来成为瞿秋白结发妻子的王剑虹等人。该刊物在中国女性觉醒、发动妇女革命、争取妇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妇女声》杂志开办期间,陈独秀和李达计划在上海创办平民女校,以培养妇运人才,开展妇女运动。1922年2月10日,上海平民女校开办,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女性干部的学校。女校当时不设校长,由李达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王会悟负责具体的事务。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上海李达、王会悟夫妇家里召开。而王会悟抱着女儿在楼下承担警戒工作。

1922年12月21日,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任校长,王会悟带着十几个月的女儿随行。他们先到清水塘毛泽东和杨开慧家里暂住了一个多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王会悟便在湖南自修大学任教英文。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阶段,在干部及青年教育思想与实践领域的典范就是湖南自修大学。

长沙清水塘旧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清水塘旧址

1923年暑假,李达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问题。由于他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反对陈独秀以共产党全体加入国民党,与陈独秀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李达与陈独秀都是个性极强的人。争执中,陈独秀采取了“拍桌子、摔茶碗”独断独行的专横作风。而李达也未能采取正确的斗争方式,置气之下,回到长沙后中断了同陈独秀主持的中央的联系。他对妻子说:

“我虽然不再参加共产党的工作了,但我想做理论研究,静下心来专心做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可以不用分心了。”

三十年代王会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十年代王会悟

李达和王会悟夫妇在白区的几十年里,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王会悟作为李达的妻子,默契配合。始终支持他的工作,不离不弃。

1949年,李达接到毛泽东的来信:

“吾兄系我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应邀来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亲切地对李达说:

“我们解放啦!快把会悟她们接来吧。”

经毛主席、周总理和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作证,刘少奇同志介绍,李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达于1966年8月24日逝世,享年76岁。王会悟老人于1993年10月2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

王会悟老人一生未曾身居高位要职,但她为党、为妇女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她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见证人和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王会悟在北京住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会悟在北京住所

注:文中图片仅作示意

大家好!我是历史元素,叙述人物故事,分享交流感悟!欢迎点赞和评论!

参考资料:

《党的“一大”卫士》 作者:陈伟平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