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德清入定了五天,被胡顺庵大人用引磬叫醒,自己身上发生的文字魔障,也完全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他就吟诵出《楞严经》中的一首偈语,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偈语是:“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这首偈写得真好,意思是一个人的修行,清净到了极点时,就会光明通达,寂照照寂,包含遍布整个虚空。再来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娑婆世间,就如同做梦一样,是梦幻泡影罢了。德清后面又说了一句“佛语真不吾欺也”,意思是: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并没有欺骗他,也没有欺骗众生。

这次德清在胡府的入定五日,也让胡顺庵大人开了眼界,从此之后,他更加信仰佛教了。几年之后,他又专门把自己亲戚的一个儿子,跟随着憨山大师出了家,做了一名侍者,也就是这部《憨山年谱》的记录者福善。

接下来,德清住在胡顺庵的府里,日常闲聊时,他就对胡公说:五台山的林木,已经被奸商们砍伐了很多,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文殊菩萨的道场就要变成一座荒山了!胡顺庵很赞同德清的看法,他的主要职责是保家卫国,而五台山地区的林木,也具有一定国防价值,可以有效地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战马一路轻松南下。

于是他和自己的上级,山西巡抚高文荐,进行了这个问题的沟通。最后由高文荐出面,亲自向朝廷上了一份奏表,报告了这种奸商盗伐林木,屡禁不止,以及某些地方官员为了个人私利,包庇纵容的情况。当时主持朝政的是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此人很有作为。因为牵涉到边防大计,这份奏章很快就得到皇帝和兵部的批复,从此以后,五台山的砍伐林木问题,基本得到了制止。

接着来到万历五年,也就是1577丁丑年,德清三十二岁了。《年谱》写道:“予三十二岁。春,自雁门归,因思父母罔极之恩莫报,且念于法多障。因见南岳思大师发愿文,遂发心刺血泥金写《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胜缘,下酬罔极之恩,以是年创意。先是,慈圣圣母以保国,选僧诵经,予僭列名。至是,上闻书经,即赐金、纸以助。明年四月,书经起。时,彻空师还匡山,有诗十首送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的春天,德清从雁门回到了五台山。他一路上看到冬去春来,大地展绿,山花竞开。德清触景生情,不禁百感交集。他想起家乡的年迈父母,如今离开二老已经整整二十年,他们生养了自己一场,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报答。同时他又想起了报恩寺的西林老和尚,以及无极大师、云谷大师等人,还有被雷火烧坏的大报恩寺。德清此时产生一个念头,就是想做一件功德之事,来回向给他的父母和恩师们。

德清最近阅读了一篇《发愿文》,是南北朝时代的南岳慧思大师所写,深受其感动。于是他决心向慧思大师学习,通过刺血来和着金粉,书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书是佛典中的巨著,篇幅很长,有几十万字。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鲜血和精力,也需要成本很高的金粉和优良纸张,并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

其实在万历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去年1576年。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娘娘,她本人就是一个非常虔诚信奉佛教之人。为了追悼去世的隆庆皇帝,以及保佑年幼的万历皇帝,李娘娘曾经发下一道懿旨。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有道高僧,举行一次大规模诵经法会,来为皇家和百姓祈福。这个消息也传到了五台山,德清当时就被皇室选中了。

现在德清又发下大愿“刺血写经”,这是一件稀奇难得之事,很快被朝廷知道了,慈圣皇太后李娘娘闻讯大喜。她就以万历小皇帝的名义,赐拨下了很多黄金粉和专用纸张,大力赞助德清写经。德清的好友妙峰禅师,也积极响应德清,发下了大愿。要刺舌血配合朱砂,来书写一部《华严经》。他们师兄弟二人,一部是黄金粉,一部是朱砂粉。二人的苦行和孝心,让慈圣皇太后深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弟子福征在《年谱》后面写道:“征按:血书华严,即后云与妙师同愿建无遮会,安置塔藏’者也。发愿未书,先有神感。上闻赐金纸者,谓以列名诵经故,上闻圣母而赐之,非谓神宗皇上也。保国,赐写经金纸一事,为圣母出世因缘始此矣。慈圣李皇太后,为神宗嫡母,信佛甚殷,布施甚广,京师人称佛老娘娘。”

近代高僧印光法师在回复弘一法师的信中,曾经详细谈到过“刺血写经”的注意事项,节选如下:“刺血写经,有专用血写者,有合金、合硃、合墨者。金书之纸,须用蓝色方显,白纸则不显。即蓝纸金字,亦不如白纸墨字,及硃字之明了。若专用血写,刺时先须接于小碗中,用长针尽力周匝搅之,以去其筋。则血不糊笔,方可随意书写。古人刺血,或舌或指,或臂或胸前,亦不一定。又将欲刺血,先几日即须减食盐,若先戒食此等,则血便无浊气。”

到了万历六年的四月,也就是1578戊寅年。德清三十三岁了,开始正式刺血写经。《年谱》写道:“予三十三岁,刻意书经,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念佛一声。其游山僧俗至者,必令行者通说。予虽手不辍书,然不失应对,凡问讯者,必与其谈数语。其高人故旧,必延坐禅床,对谈不失,亦不妨书。对本临之,亦不错落。每日如常,略无一毫动静之相。邻封诸老宿,窃以为异。一日,率数众来验,故意搅扰,及书罢读之,良信。因问妙师曰:印师何能如此耶?妙师曰:吾友入此三昧纯熟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清一个人在静室里,无论点画大小,每落一笔,他就念一声佛号,而且写得非常工整。德清一向与念佛法门有缘,参禅开悟后,他的定力更是非同寻常,可以做到念佛和写字两不耽误。这个时候,他的名气也已经很大,每天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有普通居士也有出家僧人。客人来了之后,德清都要接待和交谈,但是德清写经念佛的功课,并没有因此停下来。

于是,大家发现了一个奇迹,就是德清可以一边与人交谈,一边不忘念佛,一边还写着经书。三件事情互不干扰,有条不紊。众人就感到特别稀奇,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山里山外都知道了。普通的朋友会因此而敬重德清,但是山里的一些老朋友,却不免要来捣乱,开一下玩笑,想检验一下传说的真假,顺便看看德清的“定力”到底有多深?

于是有几个老朋友,就聚在一起,他们共同来到了德清的静室。有人七嘴八舌地问德清问题,有人去乱翻东西,故意分散德清的注意力。但是大家搅闹了半天,却奇怪地发现,德清并没有写错一笔字,也没有念错一句佛,定力实在惊人。

最后这些老友们,都彻底心服口服了。他们就去找到妙峰禅师,问德清为什么能够做到一心多用而不乱呢?妙峰禅师笑着说:你们啊!还是不了解我这位德清师弟,他的“念佛三昧”功夫,早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在的“定力”更是大得惊人!此时的妙峰禅师,他也同时在北台,做着刺血配合朱砂写经书的大愿。

《梦游集·示惺初元禅人书经》云:“老人昔住五台,曾刺血泥金,书写华严大经。每于书写之中,不拘字之点画,大小长短,但下一笔,则念佛一声。如是点点画画,心光流溢,念念不断不忘,不错不落。久之,不在书与不书,乃至梦寐之中,总成一片。由是一切境界,动乱喧扰,其心湛然,得一切境界自在无碍解脱门,乃至一切见闻,无非真经现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德清在写经期间,做了三次奇异的梦。有一天晚上,德清在梦中,就进入了五台山的“金刚窟”,“金刚窟”是一个经常发生感应的地方。德清来到窟前,看到一座石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大般若寺”,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当他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另有一个洞天世界,非常明亮宽大,殿宇楼阁都无比庄严,绝非凡间寺庙可比。

然后他独自走进正殿,发现在殿中央,放了一张宽大的床座。上面有一人非是别人,正是他仰慕已久的清凉国师,唐代高僧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就倚卧在床上,样貌很舒适。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他的好友妙峰禅师,居然也侍立在澄观大师的左边。德清急忙走上前去恭敬礼拜,施礼之后,站在了澄观大师的右边。他和妙峰二人,请澄观大师予以开示。

于是澄观大师开始为他们说法,讲的内容是初入法界圆融的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来不动之相。更加奇妙的是,澄观大师的讲经与众不同,一边宣讲,一边就随即显现出他讲的境界,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如同观看实景剧,德清一边听着,他整个人慢慢融入到华严境界当中,身心交泰,无比喜悦。

大师讲完之后,妙峰问道:此为何境界?澄观大师笑曰:无境界之境界。就是没有境界的“境界”。澄观大师开示完毕,德清也从梦中醒来,他感觉自己的心境,已经彻底融化,再也没有什么疑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谱》原文写道:“予自住山,至书经,屡有嘉梦。初,一夕梦入金刚窟,石门旁大般若寺。及入,则见广大如空,殿宇楼阁,庄严无比。正殿中,唯大床座,见清凉大师倚卧床上,妙师侍立于左。予急趋入礼拜,立右,闻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来不动之相。随说其境,即现睹于目前,自知身心交泰涉入。示毕,妙师问曰:此何境界。大师笑曰:无境界之境界。及觉后,自见心境融彻,无复疑碍。”

这就是憨山大师在刺血写经期间,做的第一个梦,后面还有二个,我们下次再聊,感谢您的收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