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如将军般守护着杭州的南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和塔巍峨壮丽,是杭州观潮揽胜的好去处,是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大建筑遗存。与如美人的保俶塔,如老衲的雷峰塔,和闸口白塔并称为杭州四大古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970年,吴越王钱弘俶舍南果园,请延寿禅师、赞宁律师,筑建六和木塔以镇江潮。塔院与“九级浮屠”同期建成,名为寿宁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建筑名匠喻皓参加了设计,他所著的《木经》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著作。塔顶装塔灯,钱塘江上的夜航船,都利用它作为指示方向的航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和塔也称“六合塔”,“六和”源自佛教的共修准则“六和敬”, 也代表了道教中的“天地四方”,更有“渔童六和为救母填江”“六国国君在此结盟”的民间传说。
1152年,南宋高僧智昙挺身而出,靠募化重建六和塔,历时11年,六和塔重新成为钱塘江畔最醒目的地标。1164年,宋孝宗赐额“慈恩开化教寺”,也称“开化寺”“六和寺”,“月轮寺”,后屡经毁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年间,莲池大师主持重修了六和塔。1895年,因病返乡的杭州官员朱智,捐资修建钱塘江堤坝,又在塔身外修筑了木构外檐廊。其孙朱应鹏承遗志,十年工程方成,未动用一分公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和塔虽经多次修缮,但整座塔身还基本保持着南宋风貌。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某六位电影明星曾在六和塔下举办过一场新锐的集体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六和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高约59.89米,塔檐翘角上挂有104只大铁马。塔刹为元代遗物,内部塔心为砖石结构,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形成别具特色的“七明六暗”格局,然实际只有七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内墙外壁、外墙甬道须弥座束腰处,有宋式砖雕174组,为《营造法式》提供了珍贵的物证。塔内还藏有万历年间的石刻“玄武帝”神像,南宋的石刻佛经《金刚经》,南宋42位高官合写的《四十二章经》以及杭州仅存的一款南宋尚书省牒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六下江南,七登六和塔,赋诗撰文,还为石牌坊题额“净宇江天”,现有匾额为画家刘海粟重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还为塔内每层各书匾额,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网”、“五云扶盖”、“六鳌负载”,“七宝庄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层供鲁智深像,楹联为“潮声自演大乘法,塔影常圆无往身。”五层为“六和礼自风禄月轮仍在,四角能云日江潮穿相依。”七层为:“一塔登临,涛壮云奇供胜览;千年俯仰,花开月满动遐思。”
《水浒传》里,鲁智深在此听潮而寂,行者武松在此出家,终年八十岁,葬于开化寺。因而六和塔内,曾绘有鲁智深和武松的画像。ps真实历史里,生擒方腊的是韩世忠哦。
六和泉水资源丰富,且与虎跑泉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一源,甘冽异常,因苏舜钦的“沿桥待金鲫”,被认为是杭州人工饲养金鱼的发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江的秀江亭,树有“六和听涛”碑,碑上石雕系黄永玉的作品。其楹联为“塔影卧晴云,满眼苍松闲作浪;涛声来海峤,一鞭白马远扬尘”。

1934年,梁思成夫妇曾在此登高测绘,手绘了复原计划,惜因战火搁置。六和塔塔林如今集中了全国宝塔中最有代表性的模型,致敬老一代建筑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塔远眺,钱江潮浩茫一片,月轮山郁郁苍苍,茅以升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飞渡天堑,时有绿皮火车通行,不禁心潮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则徐曾诗云“千家灯火城南寺, 数点帆归海外舟”,野树暮霭,山僧留客,好不动人。听檐下宝铎和鸣,六和的风潮从未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