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走进咨询室,小助理给我端茶倒水递好吃的,看妹子一脸谄媚相,我立刻警觉起来:这是有求于我啊!
果然,这次她是为了自家姐姐遇到的烦心事求助。
小助理的表姐小王,一直是小助理膜拜的偶像:以前是学霸,现在女强人就不说了,偏偏嫁得还好!老公有自己的企业,两人蒹葭情深,儿子小山6岁,念一年级。两口子打拼10几年,家境殷实:出门有好车,回家住别墅,双方老人聚居一堂,请了住家保姆,还有钟点工打理卫生。这么和和美美的家庭,羡煞旁人!然而就是这样的家庭也有烦恼:小山这孩子自从上小学以来,在学校经常“搞事情”,老师常找家长告状:小山爱打同学,而且经常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就给在一起的小同学来一下子!
这个行为当然是不被允许的!同学不乐意,同学家长不乐意,老师更不乐意啊!开学两个月以来,老师找王表姐谈了好几次话,最近下了最后通牒:鉴于孩子表现,老师在未来的集体活动中会尽量把孩子跟其他小同学隔离开,以减少不可预料的冲突。老师还委婉的表达,班里其他家长对这个孩子意见比较大,甚至要求王表姐尽快转班转学。总之,老师希望家长重视孩子爱打人这个事儿,尽快处理好这个问题。
王表姐一听老师这么说,立马就慌了:这样下去,自己孩子这不就被班集体孤立了么!孩子还这么小,要是刚上学被团体边缘化,这未来可咋整?!
咋整啊?来做个咨询不就知道了么!
王表姐带着孩子很快来到工作室,说到随便打人这事儿,小山委屈吧啦的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是故意打他们,有时候我只是想让同学们都听我的,有时候我是想和小朋友玩儿,有时候是别的小朋友跟我横,我才打他们的。”我们于是顺着小山的话头,跟王表姐进一步探索。
首先,复杂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更习惯与成年人打交道,而不善于与同龄孩子交往。
王表姐家里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保姆、钟点工,平时是8个大人共同照顾一个孩子,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成年人或多或少对小朋友都会“偏爱”一些,每个人偏爱一点点,累积到孩子身上可就由量变行成了质变!而当“多一点的偏爱”变成“宠爱”,这个孩子会失去体验“同理心”的机会,他不太会理解其他人尤其是同龄小朋友的感受,而理所当然的认为:整个世界都以自己为中心,所有人都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容忍自己。当他在与同龄小朋友的交往的时候他就会遇到两个问题:他不知如何跟喜欢的小朋友建立关系;当有小朋友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会非常不开心,甚至认为对方错了,以打的方式为对方纠错。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他在与小朋友相处时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一定要打人吗?这就引出王表姐家的第二个问题:这个被团宠的孩子,在家里想要达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脾气、打人、砸东西。哪怕他只是轻微地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大人们为了息事宁人就会立刻满足他,这样一来,小山渐渐发现这个秘诀:暴力(比如哭闹打人)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于是他把这个经验迁移到与小朋友的交往中:通过打人的方式与小朋友建立链接。所以才会发生别人觉得他会毫无征兆地打人,而他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只是用他熟悉的方式与人沟通罢了。
认真探索以上两点我们会发现隐藏的深层原因:小山没有规则意识,不知道如何遵守规则,同时,这个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正是王表姐育儿中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和遵守规则同时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捋顺问题就好办了!我们和王表姐进一步探索如何调整这两个方面。
关于建立规则,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对规则的建立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5岁--4岁时期,孩子开始理解规则
第二个阶段:4岁--7岁时期,孩子尝试遵守规则
第三个阶段:7岁到18岁时期,孩子在遵守和破坏规则之间反复尝试
对儿童而言,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期是2-3岁,这时候正是孩子秩序敏感期来临的时候。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比如小山,也没关系——从当下开始培养规则意识就好了。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节除了十年前,就是现在嘛!
家庭中如何帮孩子建立规则呢?
可以从四个方向努力:规则本身要合理、清晰,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要让孩子了解制定这个规则的原因;要让孩子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全体家庭成员要和孩子共同遵守规则。
王表姐了解了规则的建立以后颇有感慨,立志回去全家共议立规矩这件大事。然后她又问了一个问题:那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咋办呢?
小朋友的情绪管理,往往来自于对家庭成员的模仿,若想培养一个善于发现和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重点还是要麻烦大人们低下头看看自己日常中是如何管理情绪的。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自然会在与大人们的相处中获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