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抗战开始时,部队里多的是“机动性好”的伊-16,以及“机动性更好”的伊-15,但这两型飞机研制较早,之前的西班牙内战时就明显力不从心,这会儿虽然又改了一点,但人家也在改,所以更加落伍。一些苏联飞行员面对Bf109甚至拿飞机去撞,但撞都要凭运气,因为速度慢追不上。所以米格-3虽然发挥失常,但其实性能在苏联抗战初期的战斗机里还算是比较好的,算是“新锐”战斗机之一,同样被当成新锐还有两款,分别是拉格-3和雅克-1。今天先来聊聊拉格-3。

米格-3是米格-1的改进版一样,拉格-3也改自拉格-1,确切来说因为拉格-1没有量产,因此拉格-3其实就是拉格-1的生产型。“拉格”的命名也和“米格”一样,是源自飞机设计师名字,只不过米格是两个人的名字拼成的,拉格的情况更复杂一点,是三个人名字拼的,分别是拉沃契金、戈尔布诺夫和古德科夫,用英文写是LaGG-3,俄文是ЛаГГ-3。

和其他两款新锐一样,拉格-3的评价也不高,不过因为没有采用米库林的发动机,不用和伊尔-2抢产能,所以一直到1944年才停产,总产量突破6500架。如果从性能指标上看,拉格-3可能是三个新锐里最差的一个,唯二的优点是火力比较猛,以及被击中时比同时期其他苏联战斗机更不容易着火。不过拉格-3和米格-3不太一样,高空低空速度差不太多,不像米格-3只有高空才快。

LaGG-3的研制始于1939年,研制代号最早是И-22,定位于前线战斗机,采用一台克里莫夫的V型液冷M-105发动机。1939年8月底原型机开始生产,工厂生产编号称为И-301。И-301于1940年3月30日首飞成功,试飞表明所有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但这时候上级对前线战斗机的要求有所更改,航程增加到1000公里,根据这个要求,飞机上增加了一个附加油箱。原型机的武器配置为一门备弹80发的23 毫米MP-6航炮,穿过螺旋桨轴发射;另外还有机头两挺各备弹220发的12.7毫米机枪,通过协调器射击。后来MP-6和设计师出事,量产以后就被放弃了,改为一门20毫米XX航炮,机翼上又增加了2挺7.62机枪,各备弹1000发,用俄文资料上的话说,这在当时是“令人发指的武器配置”。И-301后来就被称为拉格-1,改进型后来就被称为拉格-3。

由于当时苏联铝合金产量不足,拉格-3大量采用了一种叫做“三角洲木”的材料作为主材,也有翻成“三角木”的,虽然名为木料,但这种材料并不易燃(据说斯大林不太相信这种材料烧不起来,有次还亲自用点烟斗的火去烧了一下,可见统帅必须要身体力行的)。还有个优点是密度大而强度高,在当时航空结构材料里仅次于硬铝,比一般的铝合金都要好。但当时这种材料发明出来时间较短,在认识上并不全面,应用经验也不足,而拉格-3是第一种大量使用这种材料的飞机,虽然保证了生产材料,但在结构重量上付出了不少代价。

1940年10月,拉格-3开始投入生产,第二年1月份,首批生产型拉格-3开始装备苏军部队,到6月底德军入侵前,大约生产了300多架,到1941年底,四个工厂一共生产了2400多架,到1944年最终停产时,总产量大约是6528架。三个主要设计人员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章。随着生产批次的不同,拉格-3在生产过程中也产生了几种改型,改型名称用系列号来标识,各系列之间在外观上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内部武器配置、发动机、以及载油量等方面,像第29序列开始换装了M-105PF 发动机,第34序列换装了一门37毫米航炮,等等。最后一个是66序列,除了液冷发动机以外,还采用了一些这时候已经投产的拉-5的技术。

生产型拉格-3重量进一步增加,由此导致飞行性能进一步恶化,操纵性、机动性等各方面都比原型机有所下降,特别是最大速度比原型机下降了约50公里,后来一些系列通过减少机枪、削减载油量来减重,结果航程指标也不断下降。头几架生产型在试飞中暴露出了大量问题,比如操纵反应不灵敏、俯冲不易改出、水平转弯慢、发动机磨损太快、驾驶舱玻璃质量差等等,另外三角洲木材虽然不易着火,但在高爆弹的攻击下容易破碎。据说拉沃契金仅在1942年2月就收到2000多条改进建议,因此总的来说拉格-3并不太受苏军飞行员的欢迎,甚至一度被有些飞行员称为“飞行棺材”。

拉格-3的气动外形是当时的主流之一,流线型也比较好,空气阻力按常规来说会小一些。但拉格-3飞行速度并不高,除了原型机以外,其他各型无论在哪个高度上的最大速度也超不过600公里/小时,初期生产型在5000米高度甚至不到550公里/小时,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功率比较小,相应爬升率等指标也M-105的功率只有1050马力,而米格-3的M-35已经有1300马力。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的影响,生产比较仓促,机体的木质表面处理得不够光滑,而且据说只是喷漆而不是烤漆,由此也增加了一部分阻力。

拉格-3的各方面性能指标都不如Bf109,加上装备时间又短,而苏军飞行员在开战之初也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相比之下德军的飞行员和Bf109从西班牙内战期间就投入战场,论机论人都差一截,苏军初期的惨败也就不足为怪。当然也有人玩得溜,苏联海军飞行员格奥尔基·科斯蒂廖夫的战果里大部分都用的拉格-3,其中包括不少于10架Bf109。这人还差点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第二次因为和上司吵架,结果称号被取消,自己还降成了二等兵。

第21厂里的拉格-3,21厂也是拉沃契金本人负责的厂

所以和米格-3一样,拉格-3主要也还是打德军的轰炸机、侦察机。德军当时轰炸机有一个特点,墨林以前也聊过,就是强调速度而自卫火力相对较弱,所谓之“快速轰炸机”,但再快和战斗机比也还是有差距,于是拉格-3在防空作战中依然发挥了不小作用。但是对于开战初期来说,苏联缺少能和Bf109对抗的机种,拉格-3再怎么不济,该面对的也得面对。在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手里,拉格-3还是有所作为的,除了上面那位,第178防空战斗机航空团的格里戈里耶夫在保卫莫斯科的空战取得17个战果,后来被评为苏联英雄;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尼古拉·斯科莫罗霍夫的第1个战果就是用的拉格-3,此人后来总战果46架,最后荣升苏联空军元帅;类似的还有取得40个总战果的阿列柳欣等。

俄文资料里还有这么一个战例:第790 战斗机航空团的巴拜洛夫驾驶一架拉格-3,在格罗兹尼市附近击落了一架敌方梅塞施密特 Bf 109 战斗机,但弹药用尽,于是洛夫驾驶飞机用螺旋桨撞掉了另一架 Bf 109 的尾翼,而后安全着陆;当天夜间飞机被修复,第二天,洛夫再次参战并又取得一个战果;到了1943 年 11 月已经升任飞行团指挥员的洛夫在刻赤半岛上空故伎重演,又用螺旋桨撞坏了一架Ju 88 轰炸机,本人再次安全返航。不过墨林觉得,这样的战例除了说明飞机坚固以外,更多还是反映的是飞行员胆大信念强,当然最关键的是命够硬。

比较有意思的是,芬兰在苏芬战争期间缴获了3架苏联的拉格-3,后来自己拿来用,结果又击落了一架苏联的拉格-3。

因为性能不佳,对拉格-3的改进也一直没有停过。三位设计师后来分别在各个不同的生产厂,在监督生产的同时也分别对拉格-3进行改进。戈尔巴诺夫负责改进的型号被称为“戈尔巴诺夫-105”,生产了两架原型机,通过修改飞机外形,获得了超过610公里的最大时速,但发动机散热不佳,加上战争已近尾声,后来没有进一步发展。

古德科夫领导改进了两种型号,一种就是前面提到的换装37毫米航炮的反坦克型,项目名称是M-37,少量生产并装备了部队;另一种是用АШ-82气冷发动机替换M-105系列,项目名称是“古-82”,但受战时工厂疏散等影响,最终没有成功。古德科夫也是苏联最早一批认识到喷气式飞机的设计师之一,1943年和留里卡一起提出了研制喷气式飞机的方案。

拉沃契金负责的第21厂在战时一共生产了3583架拉格-3,占拉格-3所有总产量的一半还多。前面提到的古德科夫没有弄成的换装АШ-82气冷发动机的方案,最后在拉沃契金手里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后来的拉-5,后来进一步演化成拉-7、拉-9、拉-11。拉沃契金走后,21厂短期生产过拉-11,后来专为米格生产飞机,就是现在还在生产米格-35的索科尔飞机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