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04神秘的凿齿习俗

对宜宾崖墓葬主的族属,说法不一,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汉晋时代崖墓是汉族人的墓葬,宋至明时代的崖墓,是“僰、僚”人的墓葬。二是汉代至明代崖墓均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墓葬即“僰、僚”人的墓葬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悬棺,国内最著名的就在宜宾。宜宾珙县洛表镇的麻塘坝是悬棺最为集中的地方,被称作“僰人故里”。在一个阴雨霏霏的春天,我们刚一到,就运气极好地巧遇洛表中学黄华良老师。这位土生土长的洛表人,是看着悬棺长大的。他觉得自己作为僰人故里的一员,有责任搞清楚这些悬棺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黄华良先生研究,自汉至明在珙县生活过的民族有僰人(汉代以前)、僚人(南北朝以后)、都掌人(明代)。从已查明的悬棺年代,其下限为明代中期。因此,有专家认为悬棺族属应从明代或明代以前在此生存的民族中去找。濮人和僰人同属一个民族,历史也认为僰就是濮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向南,悬棺等崖墓葬习俗仍有分布,2005年我们在贵阳附近的高坡既看到了洞葬也看到的悬棺。继续望南到广西南丹,里湖白裤瑶地区也有洞葬。但类似于“老人洞”的“方型孔洞”,却很罕见。仔细检索资料,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零星分布这人工开凿崖墓葬。

至此,如果假设汉水中上游的“老人洞”在远古就存在的话,那么从目前已知的崖葬断代史和族属来分析,是可以连接起来的:古巴人和古濮人等神秘消失的古民族都曾在十堰地区繁衍生息。濮人殷商时期曾以安康、十堰一带为基地,向江汉平原发展,春秋时期受阻于迅速壮大起来的荆楚。西周末年,由于楚在江汉地区的崛起,早期濮人便逐步向西南地区迁徙,进入长江上游、巴蜀之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最早也生活在江汉流域,并与濮的关系十分密切。“巴濮的上层统治部族虽然不同,但是他们的人民,原来都是江汉平原上农业社会的成员,他们本来就是一家,后来由于统治部族的不同,才把他们分裂为巴、濮两族。”(徐中舒《巴蜀文化论丛》)“战国时代因为楚国的强大,巴、濮两组不得不经由大巴山与清江入蜀、入黔。(邓少琴《巴史新探》)”

文献记载和不断增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早期巴人可能正是沿着汉水上游与嘉陵江上游的大巴山、巫山不断推进,在春秋中期以后至三峡地区,于春秋、战国之际到达清江流域。也就是说,至少在殷周之际或更早,巴人就已经在汉水流域聚居生息。巴人的国家曾“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

巧合的一点还在于:悬棺的主人,古濮人的后裔僰人,至明代还保留着凿齿的习俗。1974年四川省博物馆和珙县文化馆共同清理了麻塘坝悬棺中的10具人骨,发现20岁以上的7具人骨中有6具打掉了上颌左右两侧的牙齿各一颗。专家认为这应当是原始社会残留下来的成年仪式或婚娶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老人洞”的故乡汉水边的十堰市房县,新石器时期的七里河遗址中,也发现类似凿齿习俗。七里河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聚落址,文化内涵以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末石家河文化和三房湾文化(距今4600至4100年)遗存为主体。

这个遗址是汉水流域石家河文化中惟一的聚落遗址。1976年发掘时在墓穴中共清理出30副骨架,在这些头骨中有一些的牙齿是有缺失的现象,据考证,这30副骨架有11人在生前施加过人为的拔牙手术。这些拔牙者均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将正在健康生长的牙齿人为的拔除,说明七里河遗址的先民当时流行着拔牙风俗。

专家结合民族学的资料及古籍的记载,认为存在这种风俗的原因也与明代的僰人类似,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作为区别于其他氏族部落的一种风俗标志、以为身饰、为了婚娶、成丁礼的一项考验性仪式。在这些骨架中,有一部分是不完整的,其中有骨架基本完好而没有头骨的,还有一种是有头骨而没有骨架的。这反映七里河遗址的先民当时还流行着猎头的风俗。这在湖北省境内也是第一次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以上情况,不由让人产生联想,这相同习俗是否是同一族属几千来的一种延续,这一神秘民族会不会就是具有汉江“老人洞”习俗的那一支,后来沿着汉江、长江随着民族的迁徙北上商洛,南下三峡巴、蜀,渐渐蔓延到广阔的南方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江“老人洞”渐渐演变成悬棺之类的崖葬习俗?这,并非没有可能。

“地球上动物的种类数以百万计,仅脊椎动物就有十几万种,其种群数量更是天文数字。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自然死亡的个体。这说明它们很可能有一种特别的能力——在临终前处理好自己的后事。在成为万物之灵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付出的最大代价莫过于此:无论贫穷富贵、显赫卑微、聪明愚钝、寿夭胖瘦,断气之后的事情都只能假他人之手,而莫之奈何。

我大胆猜测:遍布汉江流域的老人洞、祭祀窑,最初很可能是自死窑,是早期人类自己处理后事的场所,至于祭祀窑、老人洞,那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功能的拓展和变异……”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突然看到老友如是说,我心头一震:老人洞、祭祀窑、自死窑、崖墓、崖居……曾激起长久的激动和好奇的汉江流域江边山崖上的神秘方形孔洞,这也许是个接近真相的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续)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前序: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汉江“老人洞”之谜:04神秘的凿齿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