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6月,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符号。经过史学家研究考证,这些像天书一样的符号就是古老的契丹族的文字。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曾经在我国北方称霸一时。马可·波罗曾经在他的游记中非常详尽地介绍过契丹的繁荣,而“契丹”也一度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至今,俄罗斯语中还把中国称为“契丹”。然而,就是这个称霸北方,享誉欧亚的铁血民族,在历经几百年后却骤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契丹文字的出现令史学界非常兴奋,这些文字或许能揭开契丹族突然消失的秘密。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是坚固的意思,契丹族也是一个如镔铁一般坚强的民族。1400多年前的《魏书》中就曾经记载过契丹人的生活。他们骁勇善战,逐草而居,在辽河流域过着悠闲的自给自足的游猎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公元916年,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帝国,之后改国号为辽。

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建立了“斡鲁朵”宫卫制度,加强皇权护卫。同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健全法制,使契丹人有法可依,他还下令编撰了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契丹实行“因俗而治”的管理办法,就是在北方用契丹制度管理契丹人,在南方用汉人制度管理汉人。

契丹帝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虚心地向中原文化学习,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还吸收了汉字的特点,创造出了“契丹大字”。自从佛教传入契丹以后,耶律阿保机就开始热衷于佛教,从而促进了佛教的流行和发展。我们今天在黄河以北看到的大部分寺庙和佛塔,都是契丹人修建的。

契丹不再是四处迁徙的游牧民族,它逐渐成为一个拥有城市、政权、法律、文字和宗教的草原帝国。

在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契丹帝国迅速壮大,逐渐占据了中国北部大片疆域。但耶律阿保机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他继续带兵征伐突厥、吐谷浑、党项、沙陀等部落,并伺机南下,进一步扩大契丹帝国的版图。

五代时期,契丹因帮助后晋皇帝石敬瑭抵抗后唐的进攻而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这使辽国国力大增。契丹与北宋处于长期的对峙局面,经过多年战争后,宋朝向契丹求和,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正式停战,休养生息。

契丹最强盛的时期,疆域南到河北、山西北部,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抵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契丹曾一度阻断了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以至于欧洲的许多国家误以为契丹就是中国。

盛极而衰,强盛一时的契丹帝国也不可避免。辽朝统治的末期,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对于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也越来越重,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北方女真族反辽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辽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力日渐衰落。

由于辽朝对女真人民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天庆四年(公元1114)秋,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起兵,一举攻克辽朝的东北边防重镇宁江州(在今吉林扶余市境)。十一年之后,辽朝灭亡。

辽国灭亡后,一部分契丹人选择加入汉族,改汉姓。还有一部分契丹人被迫西迁,在西域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西辽,这是契丹复国的最后希望。虽然西辽帝国也曾经一度强盛,但后来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

契丹,这个强大的民族和帝国,曾经雄踞长城内外二百余年,却被新兴的女真族所灭,最终尘封在历史记忆中,但契丹创造出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铸就了一段历史传奇,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