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网上流传出丰田汽车将由比亚迪代工的消息。

当时闹得还挺大,而且还有内部员工出来爆料说丰田汽车用的很多技术都是比亚迪提供的,包括电机、电控等核心设备。

结果这条消息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有的说:丰田是全球第一汽车大厂,在丰田的眼里,比亚迪算个XX,有的说:比亚迪就是为了涨点股份而已,还有的干脆用:不信谣,不传谣来讽刺这个流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某车网的媒体,主动帮丰田出来辟谣,他们列举了很多资料,比如汽车生产资质、丰田的PPT合作伙伴中没有比亚迪,然后得出结论说丰田找比亚迪代工,分明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结果这些说法很快就领到了打脸套餐,仅仅一年时间,丰田就在10月份就发布了旗下全新的纯电动车,bZ3。

这款车虽然号称是一汽、丰田、比亚迪三家共同研发,但是核心技术都是比亚迪提供的,比如刀片电池、电控、电机以及核心总成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看热闹的网友一下子就炸开了。

这不是丰田的标,比亚迪的心吗?

事实上确实如此,曾经我们的合资车也是这样被人诟病,披着国产的外衣,内里全是外企的技术。

结果风水轮流转,我们终于站起来了。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丰田的纯电动车战略,然后又惊呆了。

原来不仅仅是丰田在布局电动化战略,连本田也是如此。

其中本田也将会投入几百亿美元,在未来五年研发10款纯电动车。

丰田电动化战略目标则更加激进,要在未来投入350亿美元,打造30款全新的丰田电动汽车系列,其中有一半是用于开发纯电动车型。

两田的战略让很多人转不过弯来。

要知道日本一直是压铸氢能汽车的,丰田汽车的CEO丰田章男更是多次质疑电动车,不仅说纯电动车是个骗局,还公开怼日本政府电动车政策。

没想到,现在两天田的态度来个180度大拐弯,也不知道丰田章男的脸疼不疼。

于是有些网友就嗨了,说日本汽车还是被中国给打败了。

其实这种说法有些问题,首先丰田并没有放弃氢能,比亚迪也不是丰田的第一选择,甚至连电动车也不是,在丰田的规划里,氢能依旧是唯一的未来,而发展电动车,只是丰田无奈之下的选择,相当于是实现梦想前的中转站。

大家好呀,我是熊猫,今天咱们来说说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电动化战略的秘密。

我为啥说比亚迪从来不是丰田的第一选择,其实这是有历史依据的。

早在2010年,丰田就和其他车企长期共同研发过纯电动车,而且对象还是特斯拉。

当时有一车主开着雷克萨斯去看球赛,结果汽车突然加速导致车辆发生了事故,车上一家人全部遇难。这件事引起了全美的关注,很多车主都发现丰田的车有突然加速的问题,在媒体和官员的接入后,丰田被迫召唤数百万的车辆进行维修。

由此丰田深陷“加速门”的困扰,口碑越来越差。

丰田急需挽回车主的信任,于是丰田章男临危受命担任公司的总裁。

他在一次私人邀请中试驾了特斯拉,发现特斯拉的电动车非常有潜力,当时的特斯拉已经是美国汽车“网红”,口碑非常好。

丰田章男就想:如果能投资特斯拉,不但可以挽回形象,丰田还可以尝试走电动车转型的路线。

在试驾几周后,丰田决定大力投资特斯拉。

当时特斯拉的制造技术也确实拉胯,所以马斯克自对于丰田的橄榄枝那是相当开心啊。

于是两家车企一拍即合,随后丰田不仅给特斯拉注入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还将旗下加州工厂也转让给特斯拉,然后邀请特斯拉的工程师一起开发丰田旗下RAV4荣放车型的电动车,可以说在这次的电动化上,丰田表现的非常主动。

马斯克当时也非常高兴,甚至称其为“历史性的合作”,而丰田章男则说:“希望学习特斯拉作为新创企业的挑战精神”

然而事实证明这两句话都是玩笑。

2012年,丰田全新RAV4电动车型终于上市了,结果销量和质量双双失败,只卖了不到2000辆。

在RAV4失败后,丰田对电动车彻底失去兴趣。

2016年年底,丰田将23亿股特斯拉股票全部抛售,气得马斯克直接在网上怒骂丰田。

马斯克这么生气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和丰田合作之后,才发现丰田对电动车压根就不上心。

在造车时,丰田就表现得非常的固执和傲慢。

他们不愿意接受特斯拉和马斯克的建议,比如马斯克强烈建议的电动刹车系统,丰田工程师却坚决反对。

在卖车时也是一样,不做市场调查,不仅定价远高于普通款,首批售卖的地区,竟然选择在油费便宜的城市。

所以丰田章男说学习特斯拉的创新精神确实有点好笑。

那么这些问题丰田不能解决吗?

当然不是,而是丰田压根重心就不在纯电动车上,他们在与特斯拉合作开发纯电动车时,还与通用联合开发氢燃料电池。

马斯克当时气的就破口大骂,说氢燃料电池就是笑料电池。

其实丰田汽车发展路线一直都是:燃油车-混动车-氢能汽车,其中混动是过渡产品,这三种产品都需要用到发动机技术,这是丰田的优势。

而电动车在丰田的的战略里,连混动这个过渡的产品都比不上,顶多算是备胎,所以他们并不打算投入太多的精力在电动车上。

这种情况和现在非常相似。

丰田找比亚迪合作时,也是陷入到生死危机当中。

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丰田的全年销量降到了870万辆,可作为对比的是,新能源车的进步却非常明显,全球销量达到了312万辆,增速高达41%,其中丰田一直瞧不起的纯电动车占到了近7成。

之后的2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是更加迅猛。

2021年全球纯电车的销量也首次超越了混动汽车,仅仅国内的销量就达到291万,2022年,比亚迪和特斯拉销量同时飙升,比亚迪在国内的月销量高达20多万,相反丰田降价补贴后,销量也才14万辆。

而他们押注的氢燃料汽车更惨,2022年第一个季度才卖出去4000辆,两者相差了数百倍,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虽然丰田章男一直在说:氢能汽车才是未来,电动车只是过渡产品,甚至为了引开注意,他怒怼政府对氢燃料汽车的支持力度不够。

然而很多人并不接受这种看法,尤其是他们背后的股东忍不住出面干预了。

在2021年时,就有外媒报道,丰田有5家手握着5000亿美元管理资产的股东,认为丰田的电动化进程速度太慢,影响丰田的竞争力,并且威胁说如果丰田不做出改变,他们可能会卖掉丰田的股份。

小股东的威胁就算了,但这几位丰田的大股东,可都是妥妥的资本家,如果丰田不能做出让他们满意的改变,那么大股东卖出丰田股份带来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事情闹得是越来越大,丰田迫不得已,这才开始部署电动车战略。

2021年9月份,丰田宣布将投资135亿美元开发电池。

2021年12月,丰田正式公布电动化战略。

按照战略规划,他们在未来10年内共投资350亿美元。

其次丰田还要打造30款全新的丰田电动汽车系列,其中雷克萨斯品牌更是定位为纯电动车品牌,立誓在中美欧市场拿下100万辆的年度任务,而丰田整个电动车销量要提升到350万辆,

咋一看,大家是不是觉得丰田决心挺大的?他们为了尽快实现电动化找比亚迪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我一直有个观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不仅要观其言,还要看其行,甚至要时刻剖析他们行动真正背后的含义,否则你就会吃亏。

我们先说下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

2019年时,两家就开始计划共同研发纯电动车,但是丰田并没有将希望全压在比亚迪上。

他们与比亚迪合作的同时,悄悄研发研究自己的纯电动车,两者都是bZ车型纯电动系列,合作款是BZ3,而自研款则是BZ4X。

这款车型的电池是宁德时代提供的,其余三电啥的都是丰田自己的,也就是说这款车型才是丰田纯正血统。

按照常识来说,一般是编号在前面的会优先发布,而丰田却没有这样做,他们在4月份抢先发布了BZ4X,而BZ3却安排在十月份。

很明显,丰田希望凭借bZ4X打响电动化的第一炮。

结果一开局就遇到了困难,首先是海外版,由于出现大范围品质问题,丰田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已经售出的2700辆bZ4X。

海外多磨难,中国市场也同样不顺,原本4月份就开启预售,6月份上市,结果因为海外版的质量问题,丰田只能推迟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这个时间一直延后到了10月份,比原定时间延长了4个月,与原本作为替补选手的bZ3一同上市。

这还没完,根据多家外国媒体报道,丰田除了自研以及与比亚迪合作外,还准备重新与特斯拉展开合作,而且两者准备开发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目前已经洽谈到最后一步。

如果说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未来不仅有比亚迪心的丰田车,还会有特斯拉心的丰田车,所以我才说比亚迪从来不是丰田第一选择,等他们技术成熟时,他们可以像以往那样,随时离开合作者。

实际上,别说是比亚迪,就连电动化战略都不是丰田的第一选择。

日本氢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就是氢能社会:它是指用氢能全面代替传统燃料,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燃料等等全方面实现氢能替代,所以又叫“氢能社会”。

日本为了这个计划已经布局了50年,至今还在稳步推进。

换句话说,日本政府都没放弃氢能,作为日本支柱企业丰田和本田怎么可能带头放弃呢?

当然不可能了,除非他们不想在自己国家混了。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没有放弃。

350亿美元的电动化战略看似很宏伟,但实际上这不仅仅是投资电动车的,而是包含混动和燃料电池。

而且在丰田的规划中,纯电动车的销量是350万辆,这个数量看着好像挺大的?但是只占到丰田汽车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那么另外三分之二的是啥?

就是我上面说过的燃油车、混动汽车以及氢燃料汽车。

不过这还没完,在他们花费巨额投资的电池厂中,优先供应的是混合动力车型。

所以我才说丰田的电动化战略是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而在氢能汽车上,他们的动作也不小,不仅将氢能汽车引进到中国,还规划了多款氢燃料电池车型。

综上,我才说他们的野心一直没变,在他们的眼里,虽然比亚迪和电动车的地位或许提高了一点,但最多也就和混动差不多,只是一个过渡产物,是他们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才被迫设立的。

在未来,氢能依旧是他们的主战场。

不过这也能理解,丰田作为一家世界第一的车企,汽车又是日本最后的支柱产业,这个阵地他们肯定要坚守,不可能将核心技术托付给其他国家。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丰田动作这么明显,难道比亚迪不知道吗?他们为啥要给竞争对手生产电池呢?

其实比亚迪肯定知道,他们也不傻,之所以愿意跟丰田合作,也是跟自己的战略定位有关系。

很多人可能对比亚迪的认识就局限于汽车,其实比亚迪涉略非常广、有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产业,也有各种代工制造,甚至疫情期间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家口罩制造商。

正是因为涉猎广,所以他们不仅仅有汽车品牌的战略,还有一个更大的集团战略。

王传福曾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表示:比亚迪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造比亚迪版本汽车智能商业生态系统,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不仅要自己造车,还要成为汽车的全产业链供应商,甚至是企业行业的供应商。

之所以制定这个战略和比亚迪当初吃过的一次亏有关系。

在比亚迪在刚造车的时候,王传福认为,只有把握汽车的全产业链,才能管控好汽车的质量,于是他们决定自己生产各种汽车配件。

于是比亚迪逐渐形成一种闭环的模式,除了轮胎、玻璃、和钢板等配件外,汽车上的所有东西他们都生产,甚至连汽车模具比亚迪都能自己造。

这种模式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汽车的质量和口碑都迅速得到了提升。

他们也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国内知名制造企业,但是时间一久,比亚迪发现不对劲了。

他们自己造的配件不对外销售,就不会考虑产品成本,不考虑成本就不会去在意技术迭代,反正只要生产出来,比亚迪都会自己用。

于是下单企业和单位逐渐变得和寄生虫差不多,只能靠比亚迪输血。

这就很可怕了。

比亚迪就算再强壮也会被吸血虫慢慢腐蚀,果然不其然他们很快就痛失锂电地位,被后来者的宁德时代给超越了。

比亚迪在2007年就已经成立了锂电池公司,因为可以自产自销,比亚迪电池业务从一开始就发挥出色,很快就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领头羊。

2015年、2016年时,比亚迪连续两年都是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的企业,但是在2017年时,宁德时代却反超了比亚迪,成为国内电池出货量第一的企业,此后更是坐稳全球龙头的位置。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王传福。。

因为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靠得不是价格,也不是技术,而是比亚迪亲手将宝座让了出去。

当时,我国工信部推出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俗称电池白名单,条件规定,只要能够进入名单的动力电池企业,就能享受到政府补贴,而且日韩外企都被排除在名单之外,也就是说这是一份鼓励国内电池企业的文件,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的支持。

宁德时代紧紧抓住这次机会,不仅成功押注三元锂电池,还给宝马、上汽等国内车企供货,吃了一大波红利,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相反比亚迪虽然电池技术很好,但却从不对外售卖,这也导致比亚迪错失了国家政策的东风,最终白白把动力电池的市场让给了宁德时代的企业。

当比亚迪反应过来后,然而为时已晚,宁德时代已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产能和

这件事也给比亚迪敲醒了警钟。

2016年-2017年时,比亚迪内部的智囊团就分析了集团内部的情况,认为垂直整合的红利期已经到了,比亚迪如果不做出改变,有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全面超越。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2017年,王传福宣布比亚迪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此后比亚迪开始主动瘦身,将旗下的各大事业部整合成五大事业部,具体措施就是关闭经营不善的汽车配件厂,改成与其他厂家成立合资公司。

另外取消内部自产自销,而是将一些车型的外部配套率设定在50%,我们以比亚迪-汉车型为例,这辆车必须要有一半儿的零部件是从外部供货,而不是由比亚迪各大事业部提供,如果各大事业群提供的产品品质好,价格合适,这个比例还可以提升到75%。

最后是允许旗下的零部件对外供货,参与市场竞争,包括刀片电池。

这三招下来,比亚迪旗下的企业都被迫走向市场,参与世界顶尖企业进行竞争,虽然残酷了点,但是一旦活下来了,那么它们就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然后反哺比亚迪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比亚迪要向特斯拉、丰田等竞争对手供应产品的目的,说白了比亚迪不仅仅要将汽车做大做强,还要将旗下的子公司做大做强,而与他们合作是符合比亚迪对外开放的大战略的。

而且丰田和特斯拉都是国际知名的车企,他们在汽车制造上有多值得中国车企学习的地方,通过与他们合作,可以完善自身的劣势。

除了这些,比亚迪还有一个更大的战略,就是打入国际市场。

在今年,比亚迪先后宣布进军日本和欧洲等市场,然而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征服外国人并不容易,而丰田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早已被国外消费者熟知。

比亚迪通过与丰田合作,就是一个最大的活字招牌。

实际上不只是比亚迪这么做,我们有很多的国产车企都与国际车企展开合作,比如2018年,长城和宝马成立合资公司,2020年,奔驰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等等

这些个合资公司跟以前的却不太一样,以前是中国壳,外国心,我们依靠市场才能拿来的技术,现在则是平等合作,甚至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虽然丰田有它的目的,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战略定力,不怕竞争,才能越变越强。

好了我是熊猫,如果觉得本期视频做的不错的话,欢迎点赞加关注哦,我们下期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