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撑着”,这个我们用来调侃别人多管闲事的俗语,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

食物短缺才是原始条件下的常态,为了能够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我们的祖先进化出将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的能力。可以说,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脂肪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储能量的优势竟然成为人类的负累了呢?

肥胖的真相和成因”

01食物短缺的记忆

食物短缺的记忆让我们天然会对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的食物更加亲近,(原始条件下)谁一次性获得能量越高,就意味着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当你饥饿的时候,是绿色的蔬菜更打动你,还是炸鸡、烤肉、冰淇淋更对你的胃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我换一个问法,你大晚上的看美食节目是为了看水煮白菜吗?然而,大自然可能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人类居然真的将持续供应高热量食物变为可能,加上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运动量急剧减,有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处于高能量摄入和低能量消耗的状态,而这是一个人肥胖的关键成因。

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些食品加工商的刻苦钻研。我们都知道,单纯的碳水或者脂肪都不太能让人大快朵颐,因为大脑容易对强烈浓郁的味道产生疲劳,进而抑制对此类味道的渴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官饱腹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食品巨头们请来专家,不断研究味道、口感、香气、颜色与大脑的反应,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找到你的味觉极乐点,将碳水、脂肪、调味品混合到妙至毫巅的黄金比例,这样就可以让你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奶茶、薯片、冰淇淋、泡面、炸鸡、快乐水,垃圾食品中的六大灵童,说实话,哪个都是我的心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无糖陷阱

另外一个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无糖陷阱。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知道了要减少糖分的摄入,但是还有一些商家在无糖概念上耍一些鬼把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科普一个简单的概念,我们通常说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它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结构最简单的糖叫单糖,比如葡萄糖、果糖,有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糖类叫双糖,比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由成百上千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称为多糖,比如淀粉、果胶、纤维素。这其中除了纤维素人体无法自己分解以外,其他的都可以认为是通俗意义上的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市面上一些宣称无糖的产品在跟消费者玩文字游戏,比如说自己无蔗糖,您是没放蔗糖,但是大哥您放了果糖、果汁、麦芽糖啊。一些无糖点心就更有意思了,他确实没有加糖,或者换成了甜味剂,但是兄弟点心是用淀粉做的呀,吃到肚子里都是糖,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只是把糖藏的更深了。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压力

另一个与肥胖相关的因素是压力,当你倍感焦虑的时候,大脑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为了给高速运转的大脑持续供能,你的肾上腺会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这种激素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你的血糖,以维持你的头脑风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它会增加你的食欲,尤其是对各种高碳水、高脂肪食物的渴望,其次,它会抑制你的饱腹感,这样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吃下更多的东西。

更尴尬的是,糖还会激活你大脑的奖励系统,就是那个性行为、酒精、毒品经常刺激的地方,如果过量的话,会让你欲罢不能,甚至成瘾。越焦虑就越想吃,越吃就越胖,越胖就越焦虑,由此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更离谱的是,皮质醇还会促使脂肪向腹部堆积,进而形成危害较大的向心性肥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腹型肥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睡眠

还有一个会影响肥胖的因素是睡眠,一方面睡眠不足也会引起皮质醇的升高。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好好休息,大脑里主管理性逻辑的前额叶皮质会放松对杏仁体的抑制作用,你会变得更加情绪化,抵抗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的抑制力就会变得更加薄弱,理智告诉你,你不可以吃,情绪会告诉你,去你XX的,人类历史上理性几乎从未战胜过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运动不足也会导致肥胖,这里我就不打算展开叙述了。21世纪了,我不相信还有人不知道什么叫管住嘴和迈开腿。

好了,我是健多识广的小辰教练,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啦,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