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乱。

崇祯皇帝整日忧心忡忡、焦头烂额,而他所在的北京紫禁城,可是李自成、多尔衮等人垂涎已久的地方。

但这绝非谁先坐上龙椅,谁就得了天下,因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吴三桂。

我们不禁好奇,像吴三桂这样32岁就能左右帝国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紫禁城

吴三桂之父,改变家族命运

吴三桂之所以后来能成为一个大人物,还真得感谢他的父亲,若不是父亲,恐怕他这辈子只能卖马了。

据记载,吴三桂的籍贯,应该是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大约在其祖父时期,迁居山海关外的辽东中后所。

“辽”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乃大明边防重镇,在其北部和西部,是蒙古部落,右侧为朝鲜王朝,同时还与女真各部相接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邻蒙古、女真、朝鲜的辽地

起初,吴家并不是所谓的世族,吴三桂的祖父一辈,一直到父亲吴襄,均以经营马匹贸易为生。

在古代,生意人的社会地位其实是很低的,比种田、做工的都低。

但后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做了一件事,这件事不但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当时,在东北建立政权的努尔哈赤,有着严重的“排汉”思想,时不时对汉族人民抢掠,甚至无故烧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尔哈赤影视形象

吴襄从小生得比别人壮,长大后喜欢舞刀弄枪,虽是平民百姓,心中亦充满英雄气概。

他见女真人越发肆无忌惮,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干脆卖掉家中全部马匹,把钱拿来雇人对抗后金。

吴襄告诉周边百姓,无论是谁,只要能跟他一块赶走女真人,就能获得相应报酬。

在他的号召下,百姓们纷纷加入其中,女真人因此收敛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襄影视形象

此事很快传开,辽东有名的将军李成梁得知后,对吴襄很是欣赏,将其招来培养。

就这样,吴襄由一名商人,正式走上了从武之路。

不过,纵然李成梁再怎么赏识吴襄,也没法提拔他,因为他不属于是“体制”内的人。

于是,为了前途,吴襄便开始为武科举考试而做准备。

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吴襄如愿以偿,考中了武进士,从此跻身官僚阶层。

而后来吴襄之所以能步步高升,其实是与他结交的一位兄弟有关——祖大寿

跟吴家以前的贩马产业相比,祖家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将门巨族,五代镇守辽东宁远,均以军功而发家。

到了祖大寿这一辈,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那时候的祖家,满门兄弟子侄皆为将官。

有了祖大寿在背后撑腰,吴襄也得到了祖家的扶持,但更好的事情,还在后头——在吴襄的妻子,也就是吴三桂的母亲去世后,祖大寿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吴襄,吴、祖两家就此联姻。

借助祖大寿的力量,吴襄本人不仅一路高升,升至都指挥使,连家族内的诸多其他成员也当上了官。

到了崇祯四年,吴襄已是锦州总兵,在明代,总兵即该地区的最高将官军职。

可见,吴家在吴襄这一代已然飞黄腾达,成了声势煊赫的将门望族。

可以说,吴、祖联姻,形成了明末重要的辽东吴祖军事集团,而明朝正是靠着这个军事集团,才得以顽强抵抗后金向中原的入侵。

少年三桂,将门虎子

正如开头所说,吴三桂出生在吴家这样一个豪族,无疑是幸运的。

不过,身处动荡年代,若是只懂享乐,怕是结局会很惨。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虽然完成了“商—武—军”的人生“三级跳”,但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不要从军,好好读书,考个科举当个官就行。

为此,他还专门请了一位当地有名的大家,来给小吴三桂教书。

起初,吴三桂学习倒也刻苦,只是当他渐渐长大懂事时,便不愿继续念书了。

那段时期的明朝,刚刚经历了萨尔浒之战。

这场战役中,20万明军,竟被努尔哈赤所率领的6万金兵击败。

萨尔浒之战堪称一个巨大转折,从此,明朝在与后金的对抗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而吴三桂所生活的辽东地区,正是明、金双方交战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抚顺萨尔浒风景区---努尔哈赤像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吴三桂就告诉他的父亲,读书并不能救国,他想要有一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国杀敌,于是去找舅舅祖大寿学习武艺。

要说吴三桂从小骨子里的英雄气概,真的像极了当年卖马抗金的父亲。

而吴三桂在武艺方面的天赋与勤奋,也很好遗传了吴襄——刀枪剑戟,无所不精,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又善于骑马射箭,后来,也同样考中武进士。

就这样,吴三桂跟随父亲和舅舅,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此时,他还未满20岁。

在父亲军中,吴三桂勇猛彪悍,精明练达,被人夸为将门虎子,曾在几万金兵的包围中,上演过孤胆救父的“神作”,颇有《三国演义》赵子龙之风范,从此之后便扬名天下。

人们不仅对吴三桂的勇武大为惊叹,更将其视作忠孝两全的典范,就连后金的皇太极听闻此事后,都感慨道:“真乃一好汉,我们若得此人,何愁得不到天下?”

大凌河城,悲喜交加

然而,人生哪有这么一帆风顺,吴三桂第一次受挫的地方,是在一个叫大凌河城的地方。

大凌河城就如同一把钥匙,后金若是打通了大凌河城,便能进入辽西走廊,而辽西走廊又守护着北京城。

辽西走廊,是指从锦州到山海关之间的沿海通道。

辽西走廊上有三大据点:锦州、宁远和山海关。

亦可理解为后金入主中原的三大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西走廊地图

锦州城为辽西走廊交通要冲,而宁远城曾在1626年正月发生过“宁远大捷”,这是明军首次打败后金。

努尔哈赤还在此战中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给轰伤了,七个月后病发身亡。

至于这第三大据点山海关,那可是“咽喉”要道,即护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山海关风景区---位于河北秦皇岛市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早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来这里修关筑城,以防范残元势力。

北京城的地势北面高,南面平,三面环山,燕山、阴山、太行山三座山脉,直接将北方的残元势力给隔开了,所以残元若想进攻北京,必须经过山海关。

徐达当初到了这里之后,把历年来屡建屡废的长城连在了一起,筑关设防,修建了一套防御体系。

由于此地北靠燕山,南连渤海,故起名“山海关”

山海关往西的华北地区统称为关内,往东的东北三省(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则称为关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接长城的山海关

理清地形后,我们再说回1631年9月大凌河城的那一战。

后金的皇太极吸取了之前宁远、宁锦两战失利的教训,不采取硬攻战法,而是采取“围点打援”,也就是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攻,主攻各路前来增援的明军部队。

皇太极下令全军挖壕沟、筑高墙,把大凌河城围得是水泄不通。

明军万万没想到金军会出此狠招,他们城中的粮草根本就撑不了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历史画像

此时镇守大凌河城的,正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

对于他和城中的那些军民来说,要么饿死,要么投降,剩下的,就只能祈祷援军能击退金军了。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断不可能对自己被围的兄弟坐视不管,他与辽东巡抚一同率兵,前去与皇太极交战。

双方各有胜负,只得暂且回营休整。

结果在差不多一个月后,皇太极忽领几万人马,突袭吴襄军营。

吴襄没做任何防备,情急之下,只好带着吴三桂等人仓皇出逃。

而至于祖大寿他们的结局,便是饿得忍无可忍,唯有投降了。

崇祯皇帝得知后大怒,他将吴襄等人削职,吴三桂由于年纪还小,侥幸免遭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皇帝圣旨档案

但吴氏父子的命运很快迎来转机,此事仍与支援大凌河城有关。

自从皇太极围而不攻的计策被识破后,明廷加急调遣各路军队驰援,时任山东登莱巡抚的孙元化同样接到了命令,他派手下孔有德赴援前线。

登州、莱州与大凌河城相距甚远,走水路无疑最快。

然而,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河口刮起了飓风,于是只能从陆路进军。

孙元化给了孔有德2000兵、300门大炮,让他两个月内必须到达大凌河城。

毫不夸张地说,这简直就是堪比登天的任务

孔有德的部队要先长途跋涉至山海关,再走一遍辽西走廊,才能到大凌河。

这一路上,不但有诸多狭窄关道,更艰难的是,他们还要拖着那300门大炮赶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莱→大凌河路线图

所以,结果便是:两个月过去了,他们连山东还没出,军粮却已告急。

后来,士兵们纷纷哗变,他们觉得,就算他们挨着饿赶到了大凌河,如果到时城池已经失守,那么他们定会被当作延误战机来处置,所以,倒不如干脆反了!

于是,这2000人调转方向,原路返回,朝登州进发

借助这300门先进大炮,还有孔有德的好兄弟耿仲明在城中做内应,他们顺利拿下登州。

孔有德选择叛明,这对崇祯皇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本来是指望他们去支援大凌河的,没想到转眼间竟成了大明的敌人。

眼下,紫禁城危机四伏,东北的金军已打入辽西走廊,若是山东地区的孔有德再兵发京师,北京将受两面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我们别忘了,农民起义军在关内亦是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有德叛变后,北京受两面夹击

崇祯帝此刻是忧心忡忡、焦急万分,考虑到他手头的可用之人已经越来越少,崇祯派之前被削职的吴襄前去平叛孔有德,以将功补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皇帝影视形象

与吴襄一同出发的,还有祖大寿的弟弟,以及吴襄原先总兵一职的接替者金国奇,当然,青年吴三桂也在其中

最终,他们不负所望,击退孔有德的军队。

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则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大炮,从登州坐船,投奔皇太极去了。

虽说孔、耿加入后金,会使后金的实力得到很大提升,但至少目前,京城暂时没了腹背受敌的危险。

战报传入奉天殿,崇祯恢复了吴襄的总兵职位。

吴三桂在收复登州的战役中也是表现出色,加副总兵管事。

此后的吴三桂更是愈战愈勇、屡立战功,成为崇祯帝手下的得意爱将。到了崇祯十二年(1639年)10月,经崇祯圣旨批准,年仅27岁的吴三桂,正式获授宁远团练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画像

松锦大战,成也三桂,败也三桂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在离锦州不远的义州,集结了许多大清的人马。

以前的“大金”,已不再叫大金,5年前,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建国,定国号“大清”,“女真”的族称也统一改为“满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盛京皇城

清军在义州屯兵,显然是准备开始进攻辽西走廊上的第一道考验——锦州。

对于镇守宁远的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丘民仰和总兵吴三桂等人来说,他们再清楚不过皇太极要干什么。

也正是在差不多10年前,皇太极对着大凌河城围而不攻,目的就是要活活耗死城中的军民。

有意思的是,现在守卫锦州的,还是祖大寿。

肯定有人会问:祖大寿不是在大凌河之战中已经投降了么?

祖家五代镇守辽东,祖大寿断不可能就这么甘心受降,他当时告诉皇太极,锦州城有他的好兄弟,他三言两语便能说服其开城归降。

结果,等祖大寿到了锦州后,他立刻下令加固城防,誓与皇太极死磕到底。

大凌河的教训历历在目,故而,往锦州运粮,势在必行。

吴三桂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前去督运。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由于运粮车上要放置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吴三桂他们无法携带太多的武器装备。

而且,辎重部队也不能分几路行进,走在路上可谓相当“惹眼”。

所以,这些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就是:不但粮食没送到锦州,连运粮部队也可能覆没。

此时,正值春节临近,吴三桂决定赌一把——在春节期间行动。

因为他知道,满洲人最喜欢过年,一过就是一个月,而汉族人基本上在初六以后就恢复到平时的生活了。

于是,在初六这一天,装有15000石粮食的3400辆牛、马、驴车,就这么上路了。

果然,在往返的路上,他们居然没有遇到一个清兵,史书记载,“并未遇警,绝无疏失”。可见,一切正如吴三桂所预料的那样——满洲人正忙着过年呢!

虽然吴三桂在这件事上赌对了,但后来,另外一件事,他又赌错了。

话说那满洲人在过完年后,便开始干正事了——皇太极很快兵围锦州。

身处宁远的总督洪承畴,见形势紧急,决定与吴三桂、丘民仰等人,共同领兵13万,驰援锦州。

皇太极得知后,又开始“打援”。

亲率大军,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将这13万人全部围住。

洪承畴奉兵部尚书陈新甲之命,与众将约定好时间,打算分别从四条小路突围,撤回宁远。

但吴三桂对此并不认同,他听从手下蒙古降将的意见,与另一位山西大同来的总兵王朴一道,从大路突围,在杏山至宁远的途中遭遇清军截击,最后历经千辛万苦,总算逃回了宁远城。

吴三桂这么一顿“操作”,剩余的明军随即乱作一团,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吴三桂和王朴投降了皇太极。

皇太极见状,抓准时机,命令全军奋勇追击,导致洪承畴这样的高官被清军俘获,而至于锦州城内的祖大寿,又一次被围到崩溃,二度投降皇太极。

这一次,他可是真真正正地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末战场画作

虽然吴三桂的决策失误使明朝损失惨重,但他本人并不气馁,在宁远继续招兵买马,以抗大清。

皇太极曾两次致书劝降吴三桂,包括其舅父祖大寿在内的多位明朝降将,也纷纷向其写来劝降信,吴三桂均一一拒绝,坚决不降

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9月,清军又攻陷宁远与山海关之间的三城,这意味着吴三桂所坚守的宁远,成了大明王朝在辽西走廊上仅存的孤城。

从放清军入关看三桂

1644年,注定是载入中国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一路平推,攻下北京。

崇祯皇帝见北京城已被重重围困,难以脱身,又愧对天下百姓与列祖列宗,一时精神极端崩溃,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皇帝殉国处

此时,正赶来救援的吴三桂,在半路上得知了这个消息。

哀叹过后,三个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1)南迁以延续大明

(2)投奔李自成的大顺

(3)投奔多尔衮的大清(皇太极已故,大清实际掌权人为多尔衮)

毫不夸张地说,吴三桂所做出的选择,将决定中国今后百年历史的发展。

吴三桂最终的选择是:进清军营帐,剃发留辫,与清军一同打退了李自成的大顺军。

就这样,满洲人浩浩荡荡地走入山海关,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王朝……

关于吴三桂当初为何放清军入关,很多人受到“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名诗的影响,认为其直接原因,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掠去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与陈圆圆画像

诚然,这肯定是原因之一,包括其父吴襄被拷打也是。

但吴三桂的这个决定,更多是基于大顺与大清实力对比、自己利益与前途、所处时势等因素,经过综合考量后,而做出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吴三桂通过大顺军入京后洗劫高级官吏家的行为,看到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倘若归顺这样的政权,则一定无法长久。

所以,吴三桂才最后选择了之前他宁死不降的满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画像

我们说吴三桂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首先与他出生望族有关,相当于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其次固然是他自身极强的军事素养与能力。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善于攀附有权势的人。

比如以前明廷有个叫高起潜的宦官,拥有监军之权,结果吴三桂跟人家搭上关系了,认其做了义父。

所以,种种可见,27岁当总兵、32岁左右帝国命运、随后成为割据一方的大清藩王,这些对吴三桂来说,其实并不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吴三桂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