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率:★★★★★

武力:★★

为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人。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后人,世代为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刘宋武帝刘裕入关后,征召他为太尉掾,韦玄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刘宋末年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

韦睿以侍奉继母而以孝闻名。韦睿的兄长韦纂、韦阐,都很早就出名了。韦纂、韦睿都非常好学,韦阐有高尚的节操。韦祖征一步一步做到郡守,每次都带着韦睿就职,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

当时韦睿的内兄(妻子的哥哥)王憕、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韦祖征就问韦睿:“你自问比王憕、杜恽如何?” 韦睿谦逊不敢答。

韦祖征说道:“你文章或稍有不如,学识当要超过他们;然而治理国家,成就功业,都远不如你。”

韦睿的外兄(同母异父兄)杜幼文赴任梁州刺史时,要求韦睿与之同行。梁州是个富饶的地区,以往很多官员因受贿而身败名裂,唯独韦睿以清廉闻名。

刘宋永光初年(465年,刘子业年号),袁抃任雍州刺史时,见到韦睿后感到惊异,任他为主簿。

同年刘彧杀侄自立,不得刘宋官员认可,诏命不出建康方圆百里。刘宋众多官员拥刘子勋为帝,与刘彧争权,爆发刘宋史上最大的内乱——义嘉之难。

袁抃到州后,响应刘子勋,与邓琬一同起兵,韦睿请求出任于义成郡,因此躲过了袁抃的祸事(义嘉之难,刘彧获胜)。之后韦睿被任为晋平王的左常侍,又迁任司空桂阳王刘休范的行参军,跟随柳世隆守郢城(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抗拒荆州刺史沈攸之的叛乱。沈攸之被平定后,韦睿升迁至前军中兵参军。

很久之后,韦睿任广德令。后逐级升任至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南齐末年多变故,韦睿不想远离故乡,请求为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太守,加封建威将军。

不久后(永元元年,499年),南齐废帝萧宝卷,昏庸残暴,作恶多端,陈显达、崔慧景先后起兵反叛,进逼京师,至民心惶惶。西部人士和韦睿商讨,韦睿说“陈显达虽是旧将,但并非济世之才;崔慧景颇晓事理,但怯懦而不果断。他们是要自取其祸,要株连家族,应该。天下的真命天子,大概要出现在我们这个州。” 于是韦睿派遣他的第二个儿子,去结识萧衍。

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讨伐萧宝卷,义军的檄文到达之后,韦睿率郡人砍竹做成筏子,率士兵二千、马二百匹,加快速度前往汇合。萧衍见到韦睿后非常高兴,敲着茶几说:“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事业成功了。”

起义军攻克郢、鲁之地,平定加湖(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此间韦睿不仅给出很多建议,还都被采纳。大军从郢城出发,商量留守的将领,萧衍很难选择让谁留下守城。为难很久之后,萧衍回头看着韦睿说道:“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丢弃好马而不骑,还急急忙忙到哪儿去找呢。)”当天,便以韦睿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当初攻打郢城时,郢城固守,当时城中男女共十余万人,闭垒一年多,因疫病流行而死的十之七八,都堆积在床下,而活着的还睡在床上,每屋堆得满满的。韦睿统计数字加以抚恤,都予以处理,于是死的人得以埋葬,活的人返回居其业,得到百姓们的信赖。

中兴二年(502年,萧宝融年号),萧衍代齐建梁,征韦睿为大理。萧衍即位后,韦睿升任至廷尉,封都梁子。

天监二年(503年,萧衍年号),改封韦睿爵位为永昌县子。设立东宫后,韦睿迁任为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天监三年(504年),北魏率众来犯,韦睿统率州兵将其击退。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欲大军北伐,诏韦睿都督众军。韦睿派遣王超宗、冯道根攻打北魏小岘城(今安徽含山县北),不能攻克。韦睿巡行围栅时,城中忽然冲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韦睿想要迎击,诸将都说:“他们一向都轻视来犯者,我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还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才可以向他们进攻。”

韦睿却说:“不对。北魏城中有二千多人,闭门坚守,足可以自保。现在无故外出的人,必定是骁勇之辈,如果能战胜他们,这座城池就能攻克。”

见众人还在迟疑,韦睿指着符节说:“这是朝廷授给我的符节,并不是用来装饰的,韦睿之法,不可侵犯。”于是进兵。战士们都殊死相搏,果然将北魏军士击退。因为攻得急,仅半夜就将城池攻破。

接着进军合肥。一开始,右军司马胡景略等至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就和这一样。” 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亲为表率。不久后,堰成为了水道,战舰接踵而至。

北魏当初在东西两处分别建筑小城夹击合肥,韦睿先攻击这两座小城。当时北魏杨灵胤率领的五万援军就要到来,南梁众将不是敌手,上书请求增兵。

韦睿则笑道:“敌军已到城下了,才去请求援军。临时凑起来的军队,不是来送死嘛。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就像当时吴益巴丘,蜀增白帝。‘军队致胜在于齐心协力’,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于是与北魏交战,将其击败,南梁的军心才稍为安稳。

当初,肥水堰建立,韦睿派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备,北魏攻陷王怀静的城池,千余人被陷没。北魏军乘胜杀到韦睿所在的堤下,其军势非常强盛,军监潘灵祐劝韦睿退还巢湖(今安徽中部巢湖),诸将又请求退保三叉(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

韦睿怒道:“还有这样的混账事?将军死战,只有向前,岂有退却之说。”于是下令取来伞扇麾幢,树于堤下,以示无后退的决心。韦睿一直身体瘦弱,每次作战还从未骑过马,乘坐板舆,以督导众军。

北魏军来凿堤,韦睿亲自与他们争斗,北魏军稍许退却,因此在堤前筑垒用来自守。韦睿建造高大的舟舰,与合肥城等高,四面监视。北魏人计穷,面面相觑,相互流泪。韦睿的攻城器具已建成,肥水堰中的水又满了,北魏的救兵已不起任何作用。

北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不幸中弩而死,城中军队因而奔溃。此战韦睿俘获敌军万余人,牛马数万,绢满十间屋,这些物资都被充当了军赏。没有一点据为己有。当初,胡景略和赵祖悦一同参战但关系恶劣,相互陷害。有一次胡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胡解景略说:“希望两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他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也都标准规范。

合肥平定后,萧衍诏众军进军东陵。东陵离北魏甓城二十里,将要会战之时,萧衍又下诏班师。此时与北魏军非常近,南梁军怕被追击,韦睿让辎重先行,自己坐在板舆上殿后。北魏人佩服韦睿的威名,远远看着不敢进逼。至此迁豫州于合肥。

天监五年(506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百万之众进犯北徐州,在钟离围攻昌义之。萧衍派遣曹景宗督军二十万前去抵抗(详见:《曹景宗篇》)。曹景宗驻扎在郡阳洲,筑垒相守,萧衍下诏韦睿率豫州的军队与曹景宗汇合。

韦睿自合肥抄近道从阴陵大泽前行,碰到涧谷,就架桥通过。南梁大军的将士们畏惧强盛的北魏军队,因此很多人都劝说韦睿缓慢行军。韦睿说:“钟离现在的人只能凿穴而居,背负门板去取水。我们现在车驰卒奔地赶,还要担心会不会晚到,怎么还能缓行?北魏人已尽在我掌握之中,你们不要担心。”十多天,韦睿便赶到邵阳,与曹景宗汇合。

当初,萧衍勒令曹景宗道:“韦睿,在你家乡颇有声望,你应当敬重他。”曹景宗见到韦睿后,对韦睿礼敬周到、恭谨。萧衍听闻后说:“二将和睦,王师必胜。”

韦睿在曹景宗的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堑,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快天亮时营寨就筑起了。元英见此大惊,以杖击地说道:“这是何等神奇之事啊。”

北魏将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当时杨大眼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杨大眼集中骑兵将车阵团团围住。韦睿指挥两千强弩一齐发射,洞穿北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其中一箭好巧不巧的贯穿杨大眼右臂,因而杨大眼败逃。

第二天早上,元英亲自率众来战,韦睿乘坐素木舆,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数战,元英非常忌惮韦睿的强悍。当晚北魏军又趁夜攻城,飞矢如雨,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以避箭,韦睿不许。此时军中惊恐,韦睿在城墙上厉声呵斥,这才稳定了军心。

北魏军之前在邵阳洲两岸建造了两座桥,竖立了数百步之遥的木栅,作为渡过淮河的通道。萧衍曾诏令曹景宗、韦睿制造高大的舟舰,用火攻木桥,曹景宗攻南桥,韦睿攻北桥。

韦睿派梁郡太守冯道根、泸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人作为水军。三月,淮河水暴涨六、七尺时,韦睿立刻派他们出击,战舰竞相出发,都临近敌垒。又用小船载满干草,浇灌油脂,去烧毁北魏搭建的桥梁。风助火势,尘烟蔽日,南梁拼死的勇士上前拔除木栅,砍断桥木,又借助水势,顷刻间,桥栅尽毁。

冯道根等人都披甲肉搏,士兵个个奋勇,一时间喊杀之声震天悍地,无不以一当百,北魏军被杀得溃败而逃。元英看见两桥被断后,便脱身逃走,杨大眼也烧毁兵营离去。此战,北魏军被淹死的人达十多万之多,被斩首的也如此数。其余被包围的北魏士卒都解甲叩头,沦为囚奴,这些人有数十万之多。所缴获的军资牛马更是数不胜数。

韦睿派人将捷报告诉给昌义之,昌义之听闻后又悲又喜,没时间答话,只叫道:“更生!更生!(再造之恩)” 萧衍派遣中书郎周舍去淮水劳军,韦睿将所获堆积于军门,周舍看到后说:“你所缴获的物资与熊耳山(有八处记作熊耳山,分布之广,实在不知道指哪座)一样啊。”

以此战功,韦睿进爵为侯,征召回京,任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天监七年(508年),韦睿迁任左卫将军,不久后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当时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还军(实为战败而逃,详见: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马仙琕篇)),被北魏军追击,三关之内人心惶恐。

萧衍下诏令,命韦睿率领众军增援。韦睿到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后,立刻命人把城墙增高到两丈多,又开掘巨大的沟堑,建起高楼。众人都有点讥笑他在向敌人示弱。韦睿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作为将领应当对战争有敬畏之心,不可以什么时候都凭着匹夫之勇行事。”

这时元英再次追击马仙琕,想要报之前邵阳战役的仇。听闻韦睿领兵到来,这才退了回去。萧衍也下诏班师。

天监八年(509年),韦睿迁任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天监九年(510年),朝廷征召韦睿回京,任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后来又因累功迁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不久又加通直散骑常侍。

天监十三年(514年),韦睿迁任智武将军、丹阳尹,又因为公事被免职。不久后,又起用为中护军。

天监十四年(515年),韦睿外任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当初,韦睿在乡中起兵,客人阴俊扁(《梁书》记载为阴俊扁,《南史》记作阴双光)哭着劝阻他。如今韦睿风光回州,阴俊扁在路上恭候他,韦睿笑着对他说:“当初要是听从了你的话,现在我就要在路边乞讨啦。”并赏给阴俊扁耕牛十头。

韦睿对旧友从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多授予假板县令之职,家乡人对他十分感怀。

天监十五年(516年),韦睿上表请求致仕,萧衍不许。

天监十七年(518年),朝廷征召韦睿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不久又赐给他鼓吹一部,入直殿省。韦睿在朝廷内待人恭谨,甚至从未和别人怒目对视过,萧衍也很尊敬他。韦睿性格慈爱,抚养哥哥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经心,历次作官所得的赏赐,都分送给亲朋故友,因此自己家无余财。后来任护军后,在家中无所事事,仰慕汉代万石、陆贾的为人,因此把他们的像画在墙上供自己观赏。

当时韦睿虽然年老了,但闲暇之时还教儿孙们读书。韦睿第三个儿子韦棱,尤其通晓经史,当世人都称赞他的博闻。韦睿经常坐着让韦棱讲说书中内容,韦睿有时对书中的发现与理解,韦棱也赶不上。萧衍当时醉心于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这种风习。韦睿自以为信守恬淡寡欲,又位居大臣,不愿与世人随波逐流,所以行为大致如前。

普通元年(520年)夏季,韦睿迁任侍中、车骑将军,因身患疾病而未拜官。八月,在家中病逝,时年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