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一部古代启蒙经典,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反映了中国以德育为先的理念,其中很多被现代人否定了,但是有一句话却得到了彻底的传承和贯彻,那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邹国贵族的后代,因为父亲早亡,由母亲独自抚养,这点和孔子倒是很像。家道中落,让孟子感受到了世风的炎凉和老百姓的艰辛。

根据刘向《列女传》的记载,他和母亲最早居住在墓地旁边。古代的墓地基本就是离城区最远的地方了,古代没有房地产的概念,在偏僻的地方随意找个背风向阳、没有水患的地方结庐为舍,就算安家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经常看到送葬队伍经过自己家门口,就和小伙伴们玩起了送葬的游戏,这可急坏了孟母。孟家虽然没落,但贵族的心气儿还在,怎么能让孩子沾染这种下九流呢?

孟母经过辛勤的织布,搬家到了市集旁边,这里都是各行各业的商人,一番忙碌的景象。孟子发现邻居又变了,非常好奇那些手工业,包括卖粮食的、卖布料的、杀猪的,各种叫卖声,这又引起了孟子的兴趣,又和小伙伴们玩起了叫卖生意的游戏。孟母非常崩溃,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母选择了学宫附近,古人没细说是哪个学宫,应该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在这里,孟子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并求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间接成为孔子的门徒,提出了传承几千年的“仁政”学说,被后人称为亚圣,和孔子并称孔孟。

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反映了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环境的高度重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环境总是复杂多样,三六九等,无法整齐划一,所以人总要面临不同的选择,是近朱者赤,还是近墨者黑。为了培养出孟子这样的圣人,后世的父母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对安家的地点非常讲究,不仅选择很好的国家、地区和城市,还会选择最好的学区房、小区和楼座,以求最好的求学和生活环境,避免和贩夫走卒以下的人混在一起。

但是孟母为了搞好后代的教育,可不是只有搬家这一招。在他们搬到学宫附近后,孟子玩心不改,有一次竟然逃学回家了,孟母很生气,但是她没有对孟子采取体罚的态度,而是问孟子:“柯儿,你为什么学习?”孟子已经受过母亲的教育了,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为了我自己。”于是孟母采取了比“摔锅碗瓢盆”更强烈的举动,她把织布梭子的线掐断了。如果线断了,一家人的营生也就没了,或许连饭都吃不上了。孟子说求学是为了自己,这是大实话,他并没有拿出拯救天下黎民苍生、维护世界和平这样的话,可是孟母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当然这个前程并不一定是发财或者做官,而是出类拔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做到无愧于祖宗父母、无愧于自己。孟子非常惭愧,好好收起了自己的贪玩心,用功读书,成为一代圣人。

子不学断机杼,这才是孟母最核心的教育思想。现在有多少父母能够为了教育孩子而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这里说的并不是陪读,陪读是在丰厚的家庭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只有苦劳、没有压力的生活方式,不是破釜沉舟,不是外卖员为了教育孩子而把电动车砸烂的壮举,也不是电器厂为了教育消费者的忠诚而砸掉自己的不合格冰箱。很多父母没有学到这一步,空有一套学区硬件设施,却不能让孩子真正从内心做到求学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