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由于多数房企在疫情、停工等原因影响下,出现资金回笼难,急于促销盘活项目的困境,故而导致大多数房企在土地市场持观望态度。

数据显示,2022年昆明全年土地交易市场一直处于“量价齐跌”状态,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金额与建筑面积都几乎跌去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今年,1月土拍掀起小高潮,任旗营城改、斗南彩龙村城改及昆大老校区二期等地块成功出让,成交总金额为12.89亿元。

2月却明显回落,主城仅1宗约25亩工业用地出让,3月主城则直接挂零

截止发稿前,昆明主城五区均无土地出让,近郊虽挂出7宗用地,但除东川区有一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外,其余均为工业用地

当然,土地市场低迷也不仅出现在昆明。

2021年为限制失控的土拍市场,降低土地竞价的火热程度,实现土拍良性成交,自然资源部要求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本月初,一份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流出,其中指出,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分批次公开未来一定时间段内拟出让地块的详细清单。每次公开详细清单对应的拟出让时间段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给市场主体充足的时间预期预判。

对于详细清单内的地块,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可以一次或多次发布出让公告,有序组织出让,并在公开的拟出让时间段内全部推出。

这意味着出让公告不再要求“全年不超过3次”,为此有传言说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

不过之后据媒体报道,自然资源部回应: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制度,而是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

在该《通知》出现前,其实已经有部分城市调整了供地节奏,增加供应批次,如无锡、南京、苏州等;长沙则官宣集中供地改为年度常态化持续更新推介。

集中供地实行2年多来,确实加大了土地流拍概率,也使得土地市场形势更为低迷。

目前政策虽未取消,但也给此前拿地模式撕开了一个口子,一定程度使房企拿地更加灵活,不仅能提升房企拿地积极性,还利于市场逐步回暖。

当然,政策是否能奏效,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土地出让,再来看看今年昆明的土地供应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地计划)

昆明主城五区已披露今年供地情况:

西山区计划供应2742亩;盘龙区计划供应土地1100亩以上;呈贡区计划土地供应1200亩;官渡区计划供应土地1100亩以上;五华区普吉路以东一期(林家院地块)、厂口产业园二期等25个项目地块供应。

目前,正式供地计划还没有未公示,具体的地块信息也暂时无法获知。

但是从此前供地计划也可看出,当年或更早前未出让的用地一般都会出现在隔年的供地名单中。这样看的话,今年各区的供地多半也是此前积压下来的地块。

血拼姐从去年的供地中挑选了部分此前关注较高的用地,可以提前了解。

官渡区除巫家坝、太和1903、官渡古镇、金马-凉亭等重点片区外,螺蛳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也可以多关注。

地块位于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黄瓜营村、螺蛳湾村,总净用地面积410.76亩,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兼容商业/商务用地。

盘龙区东白沙河片区的KCPL2021-2号地块,与花之城仅一路之隔,在片区位置较算为优越,地块净用地面积约140亩,用地性质为商住混合用地/商业用地。

西山区的西客站片区、马街春雨路沿线地块应该也是今年开发的重点,在西山区2023年工作计划中也提到,将加速春雨路沿线片区开发,推动“站城一体”TOD片区发展。

盘龙区多是城改用地,如茨坝村、麦溪村、长地埂村、白龙寺村、小窑村等;呈贡区去年供应的都是纯住宅用地,如乌龙街道和雨花街道用地等。

但就往年卖地情况看,供地计划只是圈定范围,实际情况还要看具体成交,有很多此块已经成为土拍市场的“老腊肉”,一年又一年出现在计划中,却迟迟未出让。

最后,

虽然一季度土拍市场趋冷,但数据指出,土地市场改善的周期大致滞后于销售一个季度左右,因房企获得更多预收款资金支持,部分企业有望重回土拍市场,最早可能在二季度末出现好转,现在尚需等待

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土拍锐减其实就是今年后半年进入视野的新楼盘会相对较少,购房仍需从此前未消耗完的项目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