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的产品矩阵逐渐丰满,当理想汽车的终端销量逐渐稳固,当市场普遍开始认可增程式,李想终于说出了憋在心中许久的话,“增程落后的营销可以停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理想汽车推出理想ONE之后,增程式“落后”就成为了热议话题。为此,李想不惜单枪匹马舌战群儒。“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他们TMD搞出来什么屁技术了?!”一席怒怼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的经典语录,更是冲上了热搜。

如今,随着理想汽车的热销,随着众多车企的跟随。李想似乎印证了那句话,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争论的根源

在理想ONE问世之前,混动似乎仅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HEV混动,另一条是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而串联模式、结构简单的增程式,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主流厂家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就是全部以电机驱动,发动机只负责发电,驱动流程如下:

1、电池电量充足:动力电池组--转换器--驱动电机--减速齿轮--驱动轮;

2、电池电量不足:增程器--减速齿轮--发电机--转换器--驱动电机--减速齿轮--驱动轮。(多余能量存储至动力电池组)

如此之多能量传递环节,热效率远不如燃油车或纯电动汽车等一次能量转换,这就是增程式被吐槽tuō kù zi fàng pì的核心原因。当然,油耗高、高速体验差、噪音等问题,也是增程式技术很难解决的技术壁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曾说过,“从单车角度来看,增程式电动车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

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CGO李瑞峰也不止一次“炮轰”增程式,更直指增程式混动相比多挡DHT混动是落后技术。

不过,这些站在工程师角度的论点,却没有考虑到一点,李想的增程式可以完美解决用户痛点。

新势力造车与传统造车,核心本质的不同是造车出发点。理想汽车便是典型的用户思维,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恰巧对创造“汽车之家”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来说,了解汽车消费者的痛点,就是最简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理想汽车用户日活动期间,李想曾问了台下车主两个问题:“让你们换成电动车你们干不干?燃油车你们还开不开?”结果不出意外,答案都是:“不干”、“不开”。

理想认为增程式能够满足当下燃油车向纯电车转型时期的消费者心理,既然纯电动车有里程焦虑,纯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又太高,增程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近期,李想又在微博为增程式“洗了一波”。据李想自述,第一代理想ONE就已经完成了PHEV并联(高速单档,本田i-MMD的方式)的研发,这一技术“真的没啥难度、没啥难度、没啥难度”。

至于选择哪种技术路线,当时李想公司内部是存在争议的,李想提议用数学题理性决策,算经济账,假设用户一年平均行驶20000公里,20%的比率是纯高速(80时速以内串联、并联能耗没有差异),相差的油耗是8.8升*4%*8元/升,这4000公里节省的油钱每年115元,10年差1150元,“还要牺牲NVH的体验”。由于理想的产品只提供四驱,所以最后坚决放弃了并联,选择NVH的串联方式。

增程式=救命稻草?

当然,如今的理想已经逐渐走入正轨,李想本人想怎么说都可以。李想说了放弃并联混动的原因,却说在推出理想ONE之前,理想汽车的资金与时间有多么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理想汽车启动初期,其实一共有两条业务链,一条是如今的SUV路线,另一条就是SEV-共享出行服务。2018年,理想汽车的SEV项目正式叫停、亏损2个亿,同时还面临着众多供应商的违约合同。

理想汽车CFO李铁曾在2018年时说过,“到了2018年底,账上就只有几个亿了,再过4-5个月公司就会断流。”

或许,缺钱才是理想汽车选择增程式技术的核心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理想ONE 为例,当年这款中大型SUV售价为34.98万元,其增程器选用的是东安1.2T三缸发动机,动力电池容量为40.5kWh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同一价位区间的比亚迪唐EV,则搭载的刀片电池容量达到108.8kWh。

按照宁德时代单体电池出货平均价格800元/kWh计算,理想 ONE单车电池成本约为3.24万元;根据2021年比亚迪刀片电池价格750/kWh元计算,唐EV电池成本为8.16万元。

也就是说,理想 ONE仅动力电池就能节省出将近5万元。至于东安动力的1.2T三缸机,成本大约也就在2600元左右。

综上所述,同价位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制造成本要远低于纯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由电驱动系统、发动机+发电机系统、功率分配装置以及动力电池组成。对比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可以节省出将近一半电池成本。对比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不仅研发成本低,也不用复杂的电驱动变速箱,成本还是会低很多。

或许是为了能让更多消费者接受、或许是为了缩短开发周期、或许是为了改善毛利率与利润数据、或许是为了短期能够活下去,无论是哪种“或许”,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增程式技术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