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或选择回乡祭奠先祖、缅怀已故先人,或选择远足踏青插柳、亲近自然,既有对先祖、先贤和先烈的感恩和敬仰,又有亲朋欢聚、郊外赏春的清闲与欢乐。希望广大干部在清明节寄哀思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清明节的意义,读懂清明节里的“清、明、节”。

党员干部当“清”身洁己。“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古往今来,诸如“四知”先生杨震、卸任时“检点行囊一担轻”的况钟、逢年过节紧锁家门的杨汉军之类的为官者不在少数。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不起眼”的“小利小益”中破了“戒”,渐渐放松了原则,最终大节不保沦为“阶下囚”。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守廉洁自律、慎独慎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正气充盈、腰板挺直,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

党员干部当“明”辨是非。清明祭扫,缅怀先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精神传承,也是一堂思想政治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我们要常常“明”辨自身,问问自己才干的够不够、本领强不强、业务精不精,把增强才干视为一种践行初心使命之举,多到距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体会,多去各种问题、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一线锻炼,不断提升“敢担当”的胆气,敢啃“硬骨头”的才干,在探索实践中强本领、长才干,锻造成为真正的烈火真金。

党员干部当“节”俭力行。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各种祭拜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但近年来出现的祭拜形式却有些“变味”,出现了一些病变,比如“大别墅、豪车、黄金项链”等丧葬用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些以风俗为借口的祭拜方式是一种典型的铺张浪费,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积极塑造崇廉戒奢的清明形象。力求移风易俗、轻车从简、绿色环保,可采用网上祭扫、线上祈福、云纪念、时空信箱等新的纪念方式来表达情感,党员干部还要带头节俭祭祀、低碳祭扫,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风尚。

清明时节缅英烈,神州无处不清明。希望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警惕,时刻心存戒律,警钟长鸣,在思想上、行动上、家庭中筑牢廉洁防线,过一个文明、绿色、健康、平安的清明节,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月更明,共建锦绣中华,朗朗神州,清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