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老先生总能带来不一样神志迷惑剧,逢大事,他都能找到突破口把清水给搅和浑了,哪怕自己对自己开了一枪。

昨天,他对准了K435次列车上发生的惨案,提出了自己引导性的观点,主要定向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引导“公众方面不应对火车站的安检问题施加过大压力。”

“不应”这个词用得真霸气。

仔细审视他这段话,似乎说,凶手把18厘米的凶器带上车,导致出了人命,火车站安检是有问题的,有问题是有问题,但是,有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爱护,像爱护犯错的小宝宝一样爱护,说两句就行了,不要打巴掌,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从灵魂深处反思的。

同时,他还无形中给了提出质疑的人们定了性:谁给铁路案件过大压力,谁就在犯罪。所以,他用了“不应”这个词。

另一个引导就更有技术性了,把大家对火车站案件问题的质疑,活生生地引导到“其他男乘客为什么不应援”上去。

老胡是老媒体人,媒体人有一手绝活:舆论方向转移,化解舆情。老胡用得得心应手。

在老胡的帖子下面,有个网友就提了一个问题:车上的其他男乘客参与援助受伤找谁赔?

不知道是问题本身的原因,还是老胡自身的问题。总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胡的急眼。他上来就啐了一口,说:

呸,你个胆小鬼,也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提这样的问题。

也难怪老胡急眼,他自己是个搅和事儿的人,自己好不容想出一个流量获取点,把职能部门的法律问题引向大众的道德问题,可这一下子被别人把事儿给搅和了,他怎么可能不来个大力出奇迹:狠狠地啐一口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在小说《局外人》里,曾还原过过一个默尔索难题。

默尔索是《局外人》的主人公,在朋友、恋人眼中,他是一个好人,也有人认为他很奇怪,但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

默尔索参加了母亲的葬礼,那天他没有哭,回到家睡了一觉,起来抽了根烟,第二天去游泳,陪女朋友看了滑稽电影。

每次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总想起老子和庄子,老子的母亲去世下葬后,老子回到家饱餐一顿,蒙头大睡,而庄子则在妻子去世时,鼓盆而歌。

当然,后人对此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好也有坏,最多的解读是“人生洒脱”。

没过多久,因为意外,默尔索开枪打死了一个人,被指控杀人罪抓进了警察局。

刚开始,这个案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大家都当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杀人案。但,当检察官、法官、审判员趴在案件上找啊找,突然找到了兴奋点:这家伙在他母亲葬礼上竟然没有哭。

记者、社会吃瓜群众的热情被点燃,案子的重点从审判莫尔索的杀人罪,变成了审判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审判他有没有灵魂了,把他定性为从精神上杀死了他的母亲,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是一个来到人间的恶魔,最终因为道德问题被判处死刑,成功打造了一个道德绑架案典范。

不知道老胡是不是受到这本小说的启发,他也是找啊找,终于发现了车上的乘客没有应援。

施暴现场无人应援,的确是个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到底是社会的问题,还是现场乘客个人问题?老胡选择了后者,所以他啐了一口。

但是,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并没有像《局外人》里描写的一样,没有引起大众的支持,反而换来了九千多条调侃,显然大家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因此,大家呼吁以后发生暴力事件,一定及时呼叫老胡,让老胡前去对抗坏人。

大众夸张了哈,老胡写字可以,他不是蝙蝠侠,也不是蜘蛛侠,更不是超人。

老胡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会要求自己用两上战场和去动乱香港的勇气冲上去抱住凶手。”

老胡的确做过战地记者,这一点值得晚辈们敬佩。2003年,老胡去科伊边境采访,据他自己说,他对战争做了深入采访,并且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他写了很多报道文章,主基调集中在一个观点上:美军被萨达姆的伊拉克打得很惨,美帝骄兵必败。

那一场战争中,老胡和萨达姆都尽力了,但结果事与愿违。

其实,对老胡这段经历,我一直很好奇,他真的深入战争过?还是躲在安全的地方,胡编乱造?如果真的深入采访过战争,那为什么所报道的东西与历史记录的不一样呢?

今天,有几个朋友写推文,很严肃的论证胡锡进先生糊涂了,存在知识盲区,还煞有介事的摆事实,提出要如何保障正当防卫不被列为互殴。

我觉得,大家对胡锡进老先生的重大误解。老胡从来就不糊涂,更不可能存在知识盲区。

2022年6月份,唐山发生了一起烧烤店内打人事件。当时,也有人提出过同样的质疑:为什么没有人上去制止暴行?

胡锡进并没有啐一口,而是很同理心地替现场人员辩护。他为现场人员提出两点理由,一点是“审时度势自我保护是本能,也是权利;一点是我们社会支持勇敢的条件太欠缺。

第二点尤为重要,说明他自己非常清楚“车上的其他男乘客参与援助受伤找谁赔”的问题是现实的,也是非常合理的。

2022年6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胡锡进就否定了自己,难道胡锡进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的记忆力衰退严重吗?

当然不是,他只是更清楚一个事实而已:审时度势,批评车上的乘客,终归比批评铁路部门要安全。

他更清楚一个事实:流量获取是有密码的,尽管有时候会掉进坑里。

胡锡进是一个时代难得清醒的人,因此,今天的胡锡进并非否定昨天的胡锡进,而是,胡锡进要做一个这样的人:昨天是对的,今天也是对的。

所以,我们应该称呼胡锡对,或者胡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