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桐山

疫情过后,大湾区一体化的过程在提速。两地民众可以自由往来了,港人北上消费、工作、创业和退休都会大幅增加。加上大湾区融合是大势所趋,所以自然出现很多要求福利“过河”的报道,希望香港的医疗、养老等服务可以在大湾区内的城市使用。笔者是福利“过河”的支持者,多年前我已经提出应该鼓励港人北上养老,才能让香港重获新生,因此大方向我是支持的。看到这件事真的要发生的时候,我倒想提提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利“过河”对香港而言是一项“除笨有精”的德政。例如最近一些报道说,特区政府买香港的安老院舍,每月要1.6万元,护养院更要2.25万元;但如果在内地买位,只需4,000人民币,需要深度护理者亦只需5,800人民币,只是香港的四分之一。因此政府如果改为向内地买位,可以让轮候的长者更快入住安老院,政府还能省钱。同样的,在香港做换膝手术需要轮候好几年,但北上深圳轮候一个星期就可以,成本也比香港低。岂不是一家便宜两家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是,但条数不是这么简单。香港有很多福利例如房屋、医疗、养老,表面上是很便宜甚至免费,但背后却是很多人排长龙,要轮候多年才能得到服务。金钱是成本、时间也是成本。所以要得到政府的这些福利,时间成本其实十分高。如果通过购买内地的资源,每个个案的金钱成本是少了,但由于轮候时间短,政府需要短时间内为大量积压的个案埋单,政府付出的总的金钱代价未必是少。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