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见慈禧竟都不用下跪!

他去世的时候,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都为他降半旗致哀!

他身家曾达8000多万两白银,跟大清国库收入差不多。他不仅是爱国实业家,他在东南亚各国商界、政界都广受尊敬,为华人争光。

他就是传奇的东南亚首富——张弼士。

从放牛娃到华人首富,从打零工到众人敬仰,他到底做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1年,张弼士在广东省潮州府出生,父亲是个穷秀才。因家境贫寒,他从小的工作就是做一个放牛娃,长大后跑到南洋打零工,但是谁都不会想到,日后震惊世界的华人首富,竟然在南洋诞生了。

张弼士打了几年零工后,在东印度的巴达维亚城(也就是现在的印度首都雅加达)的纸行做店员,不多久,他竟然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贵人。

这个纸行是一位福建华侨商人开的,他看张弼士手脚勤快,又都是中国人,所以平时多加照拂。而张弼士也一直恪守生意人的本分,诚实守信。因为张弼士从来不贪图小便宜,老板很欣赏他,甚至把纸行的账目都交给他管,带着他学习文化和业务,在这里,张弼士对做生意有了很大的认知。

后来老板越来越喜欢他,知道他在广东乡下有老婆孩子,却依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做偏房。岳父去世后留给他大笔遗产,本以为到这里,张弼士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但是他的事业发展却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东印度奔走多年,张弼士对市场行情十分敏锐。当时巴达维亚聚集了各国人士,对高档酒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已经很熟悉欧洲航线的张弼士开始了高端酒业的生意。因为酒很正宗,价格又合理,所以很多洋人都爱光顾他的店。

不久后,店员发现有位军官每次喝酒都不给钱,而且态度很恶劣。因为张弼士自己也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人,本来只是单纯想帮对方一把,不仅没要钱,还对对方礼遇有加。但没想到,他竟然误打误撞结识了第二位贵人。

不久后,这位落魄军官一跃升为巴城总督察,为了感激张弼士过去的帮助,他给了张弼士酒税和典当捐务的承办权,还帮助张弼士拿下新加坡鸦片的垄断经营权。很快,张弼士成为全南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富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张弼士的商业版图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把触角伸向印尼、马来西亚所有重点行业,比如矿产、房地产、药业、银行业等。1869年,张弼士的个人财产达到800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才7000万两。

1898年,张弼士衣锦还乡,因为在航运和酒业两个行业给中国人狠狠争了一口气,光绪皇帝十分赞赏他,赐给他顶戴花翎,从此,张弼士正式成为了“红顶商人”。不过,与其他商人不同,张弼士从不参与朝政,一心只想实业救国,无论是内患还是外战,张弼士都为清政府慷慨解囊,连慈禧都特许他见了自己不用下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出了一篇张弼士的特稿,赞扬他是中国的“洛克菲勒”。1916年,为了筹措中美银行资金,他亲自去南洋接洽,因年迈体弱,76岁高龄的张弼士在印尼巴城病逝。而他的灵柩经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域时,当地的殖民政府都亲自为他下半旗致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张弼士在清朝末年那个特殊时期,享受到了其他商人从未有过的殊荣。清政府尊重他,是因为他有权有钱却不自负;洋人尊重他,是因为他做生意诚信且有骨气。

张弼士的一生,不仅保留了完整的荣誉,他传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也是无穷的。

古话说:‘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德积善胜积财。”一个家庭最好的传承,是家风、是品格,远胜过任何物质形式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