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央视搞偷袭,在纪录片《砺剑》中,放出了一个新型战斗机,炫酷地一塌糊涂。
这让人忍不住想到,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空天飞机模型,白帝。咱也不知道这两个飞机是不是一回事,看外观是有点儿不一样。
有美女不禁要问, 这飞机是不是中国的六代机?父老乡亲们对这一代飞机,可是满怀期待啊!
确实,刚开始,中国的军迷看到自己家的全动尾翼黑丝带,还非常激动。
但是三天之后,小甜甜就变成了牛夫人,大家就开始催:哎呀五代机已经出来好几天了,航空工业的同志们,想必你们也歇够了,赶紧起来研制中国的六代机吧。
那核心问题来了,六代机应该是什么样呢?
不知道。空军不知道,设计师不知道,军迷更不知道,全世界都在研究,或者说摸索。
歼20的总设计师,我们西工大的知名校友杨伟院士——没错,就是15岁考上大学那个凡尔赛大师,他在2020年发了一篇论文,《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就提到了六代机可能会是什么样。
先看已有的五代机,那是各有各的特点。
第一代,是最早的亚声速喷气飞机。记住啊,早期的螺旋桨战斗机,在划代上,没资格上桌的。
第二代,是带后掠翼的高亚声速喷气飞机。
第三代,是超音速的高空高速飞机。
第四代,是装了高推重比涡扇发动机的高机动飞机,也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主力战机。
第五代的典型特征,就不用我说了,你肯定知道。
每一代新战机,都必须要有前辈们没有,或者不擅长的看家本领。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比如美国在2006年的演习中,用五代机F22打四代机F15和F16,直接干出个144:0的比分。不难想象,F16面对隐身的F22,基本都在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的懵逼状态。
类似的例子,还想起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想买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咱们中国的飞行员,开惯了自己家的歼6歼7,突然开上这种四代机,感受到了来自资本主义的震撼。
回国后就说,只要幻影2000飞行员不犯致命错误,咱们还没量产的最新飞机,歼8,根本不可能打得过它。
按照这个思路,你说新飞机要有什么特点,你才愿意尊称它为一句:老六。
我看了很多论文,世界上几个大国也搞了概念机。基本都认为,未来的六代机肯定会有两个典型特点:更好的隐身和人工智能。
说更好的隐身,是说现在的五代机,它隐身效果不够好,仅仅是部分隐身。甚至可以说,才刚刚跨过隐身的门槛。
现在的探测系统面对隐身飞机,可以总结为:似明似暗,若有若无,远距离看不见,中距离看不清。
隐身,别误会,不是说你用眼睛看不到,要不然咱们航展岂不是看个寂寞。隐身指的是你用雷达照不到,或者说,当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你照不到。等到距离很近了你才发现,一切都晚了,大嘴巴子已经打过来了。
飞机隐身,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外形隐身、红外隐身和射频隐身。
外形隐身,指的是飞机的外形,可以反射甚至吸收雷达来的电磁波。雷达发出的波有去无回,收不到反射信号,那还探测个啥。
现在的五代机,主要就是靠机身表面可以吸收以及反射电磁波的涂层来隐身的。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隐身效果不是全方位的,面对特定角度或者特定波长的电磁波,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红外隐身,这个更好理解。初中就学过,只要温度不是绝对零度的物体,它都会向外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射的越猛。比如发动机尾喷管那上千度的高温,在天上就显得很扎眼了。
想要红外隐身,一般是通过飞机热结构设计,对主要发热部件进行强制冷却,表面涂红外隐身材料,进行红外伪装和遮蔽。
第三个,射频隐身。这方面算是飞机越来越先进带来的副作用,因为飞机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功率越来越大,在对外通信以及探测时,要发出电磁波的。这就相当于你在安静的夜晚,突然大喊了一嗓子,一下子就给自己暴露了。
射频隐身,原理是通过电子装备射频有源信号特征控制,来避免被敌方无源电子侦察装备截获、识别和定位。
可以想见,六代机在隐身方面,肯定会更强。现在已有的概念机方案,从外形看都是高隐身的气动布局,翼身融合的扁平形状,没有垂直尾翼,背部进气道,嵌入式发动机。另外,肯定还少不了更强的隐身材料,也就是玄乎的超材料。
除了更强的隐身,六代机的典型特征,还有人工智能。
这一点也好理解,你知道ChatGPT吧,那说话是一套一套的。集成了它,六代机面对敌机,就可以自动选择语言,用大喇叭或者无线电一通骂,指定把对方飞行员整得心理崩溃。如果文的不行,再来武的,上机枪上导弹。
开个玩笑。
六代机真正的人工智能,是飞机可以根据敌我情况,根据战场态势,去自动判断怎么应对,不需要飞行员操作。这么做,能大大减轻飞行员压力,提升战斗机的响应速度。因为飞行员再强,毕竟还是人,尤其是在高空高速高机动的环境下,难免会反应迟钝,甚至犯错误。
具体人工智能在六代机上怎么体现,能有多大的作用,这也是全世界都在摸索的一个重点领域。只能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六代机是有人驾驶还是无人,杨伟院士的论文也有提到。现在国内外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六代机将是有人飞机。无人机,只能以僚机的身份,作为这架有人飞机的补充。
再说一点,关于六代机的核心,发动机。现在业界普遍认为,这种发动机应该是变循环发动机。
所谓变循环,主要指的是发动机的涵道比可以根据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去自动调整。
众所周知,不同飞机适合不同涵道比的发动机。对追求高速高机动的飞机来说,推力大阻力小的小涵道比发动机很好用。但是涵道比太小,在巡航阶段就太奢侈了,费油,飞机跑不远。
现在的发动机,涵道比都是固定的,没法变。所以就导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总有一两个阶段,发动机用着不带劲儿。换了变循环发动机,情况就好多了。想大推力,就小涵道比,想省油,就把涵道比调大点儿。
美国的GE公司从70年代开始,就搞了变循环发动机YF120,差点装在美国的F-22上。也许是技术不成熟,竞标失败了。
这种发动机,有内中外三个流道,比普通发动机多一个。
外面的流道,还是只通过那个大风扇;中间流道,通过低压压气机之后,也排出去了,不再进高压压气机;最里面的流道,才是通到燃烧室去烧油的,是动力之源。
然后关键的来了,中间和外面两个流道的前面,各装一个门。这俩门全打开,就是最大的涵道比,最省油;全关闭,就是涡喷,劲儿最大。或者一个开一个关,一个开一半,另一个全开,反正你爱怎么搭配怎么搭配。
这么一整之后,发动机调节空间就大多了。据说,完成相同的飞行任务,能省油20%多,飞机装上这种发动机,亚音速飞机航程能增加30%,超音速飞机航程能增加40%,还是挺牛逼的。
关于六代机,我就只能吹这么多了,欢迎大陆北方网友补充更多信息。
最后的最后,说点儿没用的,也便于你跟村里人吹牛,关于战斗机的划代。
今年5月份,中国空军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了歼10C战斗机。
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说歼10C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
看到这句话,有人就迷糊,歼10到这咋成了三代机呢?村头的王大爷都知道中国的歼20是五代机,歼10是四代机啊。这记者是不是太水了呀?
在航空业发展这一百多年里,前50年根本没啥“代”的概念,毕竟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就别再分个三六九等了。
喷气发动机出现之后,飞机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尤其是美苏冷战期间,不同型号的飞机之间很快拉开了档次。美苏这两个航空强国,也才想起来给战斗机划代。
刚开始,美苏两家划分标准差不多,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定义一样。但是从第三代开始,就有分歧了。毛子划分得更细,比如像米格23和F14,毛子认为是第三代,而米格29和F16是第四代。
但是美国说这一堆飞机,都大差不差,都是第三代。最终,俄国的标准,就比美国人多了一代。
而中国采用的是美国的标准。把歼10划为了三代机,而歼20就是四代机了。那村头的王大爷,为什么非得用毛子的标准,说歼20是五代机呢?世界最大的百科网站,上面也写歼20是五代机,按理说这种西方主导的网站,更不可能用俄国标准。
实际上,美国在研制出他们的“四代机”,隐身战机F22之后,又搞了个更便宜的单发战机F35。
研制新飞机,就要申请经费。但是有权力拍板,有权力给钱的那些人,他们可懒的去理解什么划代标准的区别。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养这么多人,花这么多钱,你给我搞个比俄罗斯还低一代的飞机?
于是,为了听上去更好听,负责研制飞机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提出了美国版的“新五代机”划分方法,F22和F35都成了五代机。
虽然标准改了,但是大部分官方场合,咱们还是沿用了原来的称呼,叫歼10三代机,歼20四代机。
想起我刚进研究所工作时,经常听同事们说到两个词: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四。老大呗,大运,运20,我懂。那老四是谁啊?不耻上问了一下,才知道老四指的是歼20。
但是在民间,甚至在很多学术论文上,已经称歼20是五代机了。在2022年航展上,中国的空军发言人,第一次叫歼20五代机。老四变成老五,又近了一步。
最后,祝愿中国的老六,能继续引领人类的航空技术。
看过去这五代飞机,前三代,跟中国基本就没啥关系。从第四代开始,中国自主独立研制了歼10,迈出了一大步。到第五代,中国已经妥妥跻身第一梯队了。看一眼航空技术发达的欧洲,都没搞出来自己的五代机。再想到隔壁的毛子哥,身体状态也不好。
不难想象,在第六代战机的竞争上,很可能就是中美的较量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