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最终的结局很惨,但是这个结果也并不意外,看完下面的故事,大家也就明白了。

魏昂,又称作“公子昂”,也写作“公子卬”,是魏惠王的同母弟,性格豪爽有才,还擅长吟诗作画,是一位标准的才貌双全的贵公子,有古君子之风。魏武侯时期,拜丞相公叔痤为师,和当时身为丞相府中庶子的公孙鞅关系很好,是一对关系比较密切的好朋友。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得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时魏惠王说:“寡人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上面的故事,就是商鞅名字的由来,实际上这很可怕,别人信任你,才会和你来赴约,结果呢,你把别人抓了当人质,所以当初公孙痤看人很准,商鞅这人做事情为了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但是害人终害己!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魏国,但魏国因他当初曾骗擒公子卬,大败魏国军队,而拒绝他入境,其实我们这个角度看,这个人是不是就是魏国的仇人呢?但是魏国并没有加害于他,只是把他赶走而已,此时的商鞅是不是感觉到了后悔了?

后悔当初不听赵良的话,在商鞅执政秦国十几年之后,赵良劝过商鞅一段话: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您离开这些警卫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不如早日放弃封赏,还能图个善终。

但是商鞅最后,选择了回秦地,组织门客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失败战死。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