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家卖米线的小店里解决晚餐,一对母女坐在我身边。

妈妈说:“要米线,多加一份。再来一根烤肠。”

我侧头看了一眼,她笑一笑回应我。

小女孩也侧脸转向我,笑着说:“阿姨好。”

我说“你好。”然后转向她妈妈说:“既然是两个人吃,干嘛不要两份呢?”

那个妈妈小声说:“两份多贵啊。这样多加一份就够两个人吃了,味道都是一样的,就是配菜少一点,但能多吃一根烤肠,总共还不到一份半的价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新鲜,也有点道理,就笑了笑。

那位妈妈继续说:“再怎么省,也不如在家下面条喝实惠。可是女儿喜欢,我就经常带她来吃,没办法,钱少,只能省着点花,俩人吃一碗。”

我打量了一下母女俩,女孩穿着校服,头发有点乱,脚下是一双已经发灰的白帆布鞋。妈妈穿的很朴素,衣服看起来没什么质感,脚下是一双人字拖。

但母女俩都很胖。

这时那女孩说:“爸爸说这是垃圾食品,不让我多吃。”

妈妈说:“管它垃圾不垃圾,你爱吃,咱们就来吃,你喜欢就行。”

女孩歪头朝向我说:“我妈妈说,吃垃圾食品可以使人快乐。”

我看了下母女俩的身材,想,这位妈妈对自己的主张贯彻的应该不错。

女孩又说:“阿姨,你也喜欢吃米线吗?你说,米线是垃圾食品吗?”

我说:“我和你妈妈的观点差不多。我觉得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食品,就是好的,能上瘾的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歪着头说:“什么是能上瘾的?毒品吗?”

我说:“你上几年级啊,还知道毒品?”

女孩有点自豪的说:“我上三年级啦。老师早就教我们要远离黄赌毒啦。”

我说:“噢,现在的教育这么先进了,这么早就教这个。”

然后有一搭没一搭的问:“你喜欢上学吗?”

女孩说:“喜欢。”

我说:“那你学习应该不错喽。”

女孩说:“在班里三十名。”

我说:“现在不是不让排名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孩妈妈插嘴道:“明面上不让排,私下还是会排名的。”又说“班里三十五个人,三十名,算是倒数了。我和她爸爸以前学习都不好,我们也不指望她能学多好。”

我说:“她现在还小,快乐最重要,没必要给她太多压力。”

女孩妈妈说:“我也这么想的。咱们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那些大官、大教授家的孩子,还不如顺其自然。”

我说:“你很开明啊。不给孩子压力,就是她最好的童年。”

女孩妈妈说:“有钱的,有权的,有地位的,有学历的,咱们都比不过,咱就是个穷打工的。我和她爸爸加起来,一年也赚不到十万块钱,咱凭什么一定要求孩子跟人家的孩子一个样啊。只要她一辈子平平安安,有份安稳日子,我就很满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我眼中不经意流露出了赞许,这位妈妈看了看我,有点害羞的笑了,轻声说:“知道俺孩子学习不好,你没有嘲笑,还说的那么真诚,俺能听出来。别人知道俺孩子学习不好,都是假模假样的说几句客套话,还有的说风凉话。俺又不傻,不是听不出来。”

这时候,她们的米线来了,母女俩开始快乐的分享美餐。

我移开目光,却看到隔壁桌一位顾客,正皱着眉头一脸鄙夷的看向这边。

她也带着一个女孩,点了两份最贵的米线,加了许多菜,还各要了一瓶饮料。

看着身边的母女,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学过的课文《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的母子三人,在夜深时悄然而来,低调中带着窘迫,像完成一种仪式一样吃完一碗面,又无声地离开。

这母女俩则完全不同。她们也是分享一碗美食,却不用低调,也不是为了某种仪式,只是因为喜欢,哪怕觉得这是垃圾食品,也一定来吃。

但不管吃面还是吃米线,他们除了口腹之欲,都还有一种需要满足的心理因素。

那晚的阳春面,是当地的习俗,和我们春节吃饺子一样,具有特定性、象征性,是那母子三人小心翼翼的仪式感。

这母女俩分享一碗米线,除了饱腹,还会获得快乐。因为女儿喜欢,母亲满足孩子的愿望,自己也会获得满足感,有一种情绪价值在里面。

但她们的故事,如果被记录下来,大概不会像《一碗阳春面》那样激励人心,而是会被骂吧。

在捉襟见肘的生活里,分享一碗并不是实惠的垃圾食品,有什么好值得宣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说:“你做什么工作?”

那位妈妈头也没抬的说:“在一家给单位配餐的厂里打扫卫生。”

我说:“那应该还好,不会太辛苦。”

她嗦了一大口米线说:“其实还是挺累的,一天差不多十个小时,除了吃饭,基本闲不着。”

我说:“那待遇应该不错,至少会管饭吧。”

她说:“一个月基本工资2400,全勤有200元全勤奖,加上加班什么的,一个月能拿到3000。一天管两顿饭,但我要接孩子,晚上就不能在那儿吃了。”

我笑说:“那你有点亏哎。”

她却认真的说:“不亏。人不能总想着什么便宜都占了,吃不上单位的晚餐,不是人家不管,是咱自己的原因,不能觉得亏。咱没文化,干不了轻快活,没法跟人家那些坐办公室赚大钱的人比。但咱得学着让自己心理平衡,不能啥都抱怨。”

最后这句,让我有点刮目了。

但目光所及,隔壁桌那位女士脸上的厌恶和嫌弃,已经泻了一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只能和女儿分享一碗米线的母亲。

一个一直自称笨、没文化、没本事,赚钱少,相貌平平甚至有点邋遢的青年女子,她知道,活着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心理平衡!

多么直白的道理。

但她,更多的只能被鄙视,被瞧不起,甚至被厌恶。

她们以最快的速度吃好了,扫码付款,说“谢谢老板。”又跟我说“先走了,去夜市给女儿买双鞋。”最后扫了一眼隔壁桌的女子,牵起女儿转身出门,肉嘟嘟的女孩一边说“阿姨再见”,一边跳起来喊“去买鞋喽!”

小店老板娘微笑着说:“慢走!”目送她们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刚出门,坐门口的一个女孩一边用手扇了下眼前,一边充满厌恶说:“这娘俩多久没洗澡了,浑身汗味,走路带的风都能熏死人。”

隔壁桌的女子也终于回过头来,看着我说:“你可真有闲心,这样的人,还能聊到一块去。你看她们娘俩胖得那样,吃一碗米线还要算计。她女儿学习不好,她自己没文化还好意思说,好像值得炫耀似的,自己穿地摊货,也让女儿穿地摊货,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像她这种人,一辈子一辈子传下去,活该都是穷鬼,永远翻不了身。”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老板娘却微笑着说:“地摊上的东西有人卖,就会有人买,自己觉得合适就好。”

隔壁桌的女子却不依不饶:“两人吃一碗米线,你们会赔钱吧?就不该让这种人钻空子,吃不起就不要吃。看那俩人吃得那么胖,肯定都是抠抠索索算计来的。”

老板娘忙说:“赔钱倒不会,只要是愿意来吃的,我们都欢迎。”

女子不甘心,继续说“就看不惯这种人,又穷又抠又懒,干啥都算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不上进,不为社会做贡献,还很嘚瑟,社会风气都是她们带坏的。”

老板娘还想说什么,坐在我身后另一桌的一位男士却抢先到:“咋就带坏社会风气了?!大家都是在小店里吃饭的人,就不要看不起别人了,要想身边都是高级食客,可以去大酒店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看了下男子,大概还没想好怎么开口,先被自己女儿拉了一下。

女孩说:“妈妈,我也想买鞋。吃完饭,你也带我去买双鞋呗。”

我正想着,女子会不会借机说个高档买鞋场所,显示实力,惊艳一下我们。

她却对着女儿吼到:“又买鞋,今年已经买了两双了,还要!家里那些都没穿坏呢,见啥要啥,一天天不够你霍霍的。”

我们几个都有点意外的看向那个女孩,她妈妈却愤怒地继续输出“给你吃好的,穿好的,花钱报学习班,你是一点不知道节省,这也要,那也要,一天天,就知道花钱。”

女孩沉默了两秒,也吼道“好了好了,别说了。要啥啥不给,你就会骂人。”然后抓起书包,跑了出去。

女子顿了一会儿,拿出手机,边扫码边问多少钱,完成后迅速追了出去。

紧接着,一声尖利的刹车声,把大家的目光都带向了门外。

刚出去的女子,一边对着女儿的背影大喊:“你要死啊,跑那么快”,一边使劲拍一辆出租车的引擎盖,并大喊“你咋开车的?想撞死人吗,开这么快?真撞到人,你能负得起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坐在角落里的小店老板,这时才开口:“这俩,比起刚才那母女俩,差远了啊。”

什么差远了,老板没说。

我想,大概就是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吧。

人活着,烦恼太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洽!

每个阶层的人,都应有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且应获得尊重。

能在简单的快乐中获得满足,不是坏事,

这世界没有新闻里那么美好,也没有一些公知嘴里那么糟糕,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缝缝补补中活下去,或卑微,或骄傲,或执着,或超脱。

不追波逐流,不为俗事所困,不成为情绪的奴隶,吃小店,穿地摊,也很开心!

这,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