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统计在2022年首发上市的400多家公司中,有超过200家公司上市获得了超募,有近70家公司超募额度超过100%,超募现象非常抢眼。当然对于上市超募比较多的几支个股,上市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2021年底在科创板上市的禾迈股份,公司本计划融资5亿元,结果却被市场塞了54亿元,超募达十倍之多。也许因为发行价格高达557元,当时选择弃购的资金也近4亿元,不过上市后的表示却一直比较抢眼,首日最高超过800元,如此大的中签红包,估计也让中签弃购者啪啪打脸了,虽然目前股价回落至800元左右,但公司股价曾高达1877元,妥妥的一支明星股。

2022年也有两超发的明星股,其中一支是2022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的纳芯微,本计划融资7.5亿元,最终募资到58亿元,发行价230元,弃购7.8亿元,上市首日涨幅平平,不过后来也曾有过不错的表现,最高股价曾超过400元,不过目前又回落至发行价附近。另一支超发明星股华宝新能原计划融资6.76亿,但最终募资高达58.29亿,以237.5元的高发行价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的表示就差强人意,首日破发,虽然后市股价走高至286元附近,但如今相比发行价跌幅已超50%。

综合三支超发明星股的表现,一牛一平一熊。股市是资金的天下,市场资金丰富股市就容易上涨,市场资金短缺就容易下跌,从徘徊不前的大盘指数看,似乎市场的资金并不充裕,从超发的角度看似乎市场又不缺资金,两种现象在市场中并存似乎显得有些矛盾。

既然超募现象这么普遍存在,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超募,谁又来管理这种超募现象。作为超募最直接的受益者上市公司,当然他们最希望出现超募现象,作为这种投入靠勇气,回报靠运气的募资方式,拿到袋子里就是他们的,不用考虑出利息也不用操心还款,这也应该是排队上市的一大主因,再次是是承销机构,据说很多承销机构对于超募有一种合约,超募越多分利越多。至于为什么超募大家也相信了解现在的所谓询价决定权,这里绝对是机构们的天下,是云是雨他们说了算,而这当中最致命的是那些钱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钱,虽然他们只是一个管理者,但他们却掌握着决定权,这就造成了报价走高的普遍现象出现。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出现对应的超募管理方案我是不太明白的,按我的理解,当询价出现远远高于拟发行价时,为什么不能通过缩减发行股份的方式来调整上市公司所需的募集资金,难道这很难?上市的目的不是解决公司的发展资金吗,为什么还要帮他做个蓄水池?其实很多公司上市的目的大家都心照不宣,最近市场上的两则通告也许又会说明些什么呢?7月10日,某公司开会研究将原定发行底价为18元调整为3.83元,7月12日,某公司同样开会研究将原定发行底价为33.5元调整为3.69元,还会接着出现更多的这样的公告吗?从超募到发行失败,会有多远的路要走?我不打新不买新,把这10000股作为自己的最后一个念想和期待,我也只配做一个看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