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960年-1279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01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于乱世中起家,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并由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他以杯酒释兵权,削除藩镇,以文治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发展农业,健全科举,整顿吏治,为宋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宋太宗赵炅

宋太宗赵炅,是后唐战将赵弘殷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北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继承兄志,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北伐契丹,阻挡了辽国入侵中原的步伐;修缮内政,为北宋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03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继位守成,虽早年勤政,有一定的政绩,但晚年昏聩,政治日益腐败。而他性格懦弱,对辽屈膝求和,开了对辽国纳币输绢的头,此后宋人年年纳贡,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宋朝的国力也日益衰弱了。

04宋仁宗赵祯

仁宗赵祯,是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生性宽厚,以仁治国,在位41年,百姓不知兵革。仁宗一朝,是知识分子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也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他有心改革弊政,却以失败告终。总体来说,仁宗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05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仁宗赵祯的堂侄,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以宗室子身份继承大统,不过在位仅几年就病逝了,没有做出什么政绩。

06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是英宗的长子,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执政之后,致力于革除弊政,以期富国强兵。不过他意志不坚,变法没有贯彻始终,最后也没有实现宋王朝的中兴。

07宋哲宗赵煦

宋哲宗赵煦,是神宗的第六子,宋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幼年即位,祖母高太后秉政,将神宗推行十几年的新法全部废除了。哲宗亲政后,打出了继承神宗事业的旗号,但他的目的只是发泄对高太后专权多年的怨气,所以新法并没有真正恢复,宋朝的积弊也就越来越深了。

08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子,哲宗之弟,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承兄继位,却放浪轻佻,重用奸佞;他雅好艺术,才学卓绝,可惜为政昏庸无能。最后徽宗成了宋朝历史上第一个死在异邦的皇帝,也是第一个没有葬入大宋皇陵的国君。

09宋钦宗赵桓

宋钦宗赵桓,是徽宗的长子,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上台,承担起抗击金兵的责任。但是他忠奸不分,软弱无能,对金只是一味求和,结果亡国成囚,最后死在金朝。

10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是钦宗之弟,徽宗第九子,母亲韦氏,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靖康之变后,赵构于南京即位,后迁都于临安,是为南宋。他即位之后,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一味地向金国妥协求和。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宠信奸佞,迫害忠良,致使国势日衰。

11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原名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父亲秀王赵子偁,母亲张氏。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了改变对金屈辱的局面,他还多次对金出击,以图光复河山,但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虽则如此,在南宋一朝上,他仍旧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君王。

12宋光宗赵惇

宋光宗赵惇,孝宗第三子,母亲郭氏。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驾崩,孝宗十分伤痛,无心朝政,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惇,但由于大臣的极力劝阻,这才作罢。两年后,金朝皇帝驾崩,新帝即位,年仅21岁,依照协议,孝宗需向比自己年轻许多的金帝称叔。孝宗不愿意见这种局面,于是以倦于政事为借口将皇位禅让给赵惇,是为宋光宗。

13宋宁宗赵扩

宁宗赵扩,是光宗赵惇次子,母亲李氏。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卒,光宗不愿出面主持葬礼,引起众臣激愤。朝中大臣臣韩侂胄、赵汝愚等人商议,决定由太皇太后出面,逼光宗禅位给皇太子赵扩。这日,赵扩一身缟素来到重华宫拜祭孝宗,太皇太后吴氏趁机宣布由皇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但赵扩还没有心理准备,连连推辞,太皇太后便命韩侂胄拿出龙袍,要亲自给赵扩穿上。赵扩急忙绕着大殿中的殿柱躲避。后经众人百般劝说,赵扩这才诚惶诚恐地穿上龙袍,后在韩侂胄的搀扶下,到朝堂接受百官朝贺,史称宋宁宗。

14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赵昀,原名与莒,是宁宗赵扩养子,宋太宗赵匡胤的十世孙。宁宗原有四子,皆早夭,而后宫妃嫔一无所出,因此立储之事一拖再拖。后来,宁宗决定效法高宗,在皇族宗室里选择子嗣,养于宫中。当时,沂王赵柄的养子贵和年少聪明,英气逼人。度宗便将他接到宫中,立为皇子,并赐名。因为沂王膝下只有一子,如今入宫之后,就无人继承沂王爵位。宁宗于是又把荣王赵希瓐之子赵与莒接进宫中,赐名贵诚,封为秉义郎,打算以后由他继承沂王之位。

15宋度宗赵禥

宋度宗赵禥,初名孟启,太祖的十一世孙,是宋理宗赵昀的侄子。赵禥的父亲赵与芮是理宗的弟弟,曾被封为荣王,荣耀一时。赵禥的母亲黄氏出身微贱,本是陪嫁过来的侍女,后被赵与芮看中,收为妾室。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自己地位低下,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前途,于是就偷服了堕胎药。没想到,堕胎没有成功,反而因为堕胎药之故,造成孩子先天性缺憾。孩子出生后手脚无力,呆头呆脑,口齿迟钝,直到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亚于一般孩子。

16宋恭帝赵㬎

宋恭帝赵㬎,是度宗赵禥次子,母亲皇后全氏。咸淳十年(1274年),度宗病逝,因为生前没有确定皇储,而致使皇位一度空悬。谢太后召集众臣商议皇位的继承人。度宗时有三子,长子赵昺7岁,次子赵㬎4岁,三子赵昰3岁。众臣皆认为应该由年长的庶子赵昺即位,但权臣贾似道为能控制朝政,力主立嫡子赵显继位。谢太后也有意立赵㬎为皇帝。最终,赵㬎被拥立为帝,是为宋恭帝。恭帝即位后,因为年龄太小,由谢太后临朝听政。但南宋的军国大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贾似道手中。

17宋端宗赵昰

宋端宗赵昰,是宋度宗赵禥长子,母亲杨氏。度宗死后,大臣们认为时逢乱世,应该打破常规,立年长者为帝,但把持朝政的贾似道却以赵昰并非嫡出为由,执意立度宗次子赵[插图]为帝。赵[插图]即位后,封其兄赵昰为益王,出判福州;封其弟赵昺为广王,调往泉州。也正是因为赵昰身在异地,才没有沦为蒙军的俘虏,这是其幸运。然而,赵昰的不幸在于,在他还只是一个幼童的时候,就得肩负起光复江山社稷的重任,四处逃亡,颠沛流离。

18宋末帝赵昺

宋末帝赵昺是宋度宗赵禥三子,母亲俞氏,也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端宗病逝。群臣大都心灰意冷,打算一走了之。面对朝廷即将分崩离析的局面,签枢密院事陆秀夫振臂高挥:“古人有靠一旅一城而中兴天下的,如今我们百官皆备,又有精兵数万,况且皇子还在,为什么我们不能拥立卫王恢复大宋的万里江山呢?”大臣们听了他的话,倍感振奋,于是共同拥立年仅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是为宋末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