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母亲里,我最佩服鲁迅母亲鲁瑞。她在鲁迅婚姻上确实有失当处,但她在养育上做到的这四个点,却堪称所有母亲的典范。

我确定:鲁瑞在养育上做到的这四个点,但凡有母亲能做到其中之二,子女想不成才都极难。

鲁瑞

第一,放任儿子去经历。

鲁迅还是个孩子时,鲁瑞就把很多事交给儿子去做,包括让鲁迅进当铺典当东西、跑药店抓药等。

别的不说,光说上当铺典当东西这类事,就势必遭受无数势力人的白眼、奚落,这点,身为过来人的鲁瑞定是再清楚不过。按理,明知儿子自尊心强的她,不应该让儿子去干这类差事,可鲁瑞并未如此,她觉得儿子多些经历才是好事。所以,这类事,她全交给儿子去办,自己只等着他将典当来的钱如数交到她手中。

鲁迅父亲去世,爷爷在狱中,家中长辈记者重新分配房屋。鲁瑞想都没想,就把儿子鲁迅推出去,让他一个孩子去主持。

鲁迅在这件事中看清楚了家族人的嘴脸:他们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分给他们的房子又差又小。鲁迅人小主意大,灵机一动说:“这事我也做不了主,要请示爷爷才能签字。”

这件事,对小小的鲁迅的内心的创伤很深重,那么小就看清楚了家族长辈的真面目,这显然和多数家长期盼的“让孩子在童话中长大”的理念不一样。

鲁迅

鲁迅在外求学吃了很多苦,冬天吃辣椒御寒,黑棉衣破了洞,怕棉花露出来,他就贴张纸把它染黑。鲁迅回家过年,鲁瑞看到了破棉衣,虽心疼,却也并未打算给他换新,她的想法依旧如故:

“人要成器,必须经历。”

第二,从不打骂子女。

鲁瑞和丈夫周伯宜一样,都拥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在打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哪怕学问一流,也很难成才,因为他们的心性各种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

用今天的话讲:打骂着长大的孩子,哪怕成绩再好,身心也未必健康,身心不健康,自然难以成才。

在为鲁迅挑选老师时,鲁瑞也坚持两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不打孩子”。

鲁迅最早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就是鲁瑞夫妻为他找的老师,这个老师学问好、为人正直,且从不打孩子。不打孩子的老师,在当时那个年代实属另类。

也因为鲁迅的启蒙老师是寿镜吾这样的人,鲁迅才能写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名篇来。

寿镜吾画像与三味书屋

第三,从不在子女面前抱怨。

鲁瑞实际比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更苦,但她却从未在儿子面前抱怨过任何,哪怕不经意的一句。

鲁瑞中年丧夫,还失去了一儿一女,女儿是唯一的女儿,儿子是她的第四子。

女儿离世后,鲁瑞曾连续数月和衣而睡,总想着女儿在自己怀里时的情形。第四子的画像,她一直留在身边,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抚摸着。

老年时,鲁瑞又遭遇了三子不睦的境况,鲁迅和二弟周作人甚至到了最终决裂的地步。鲁瑞心里想不通,可他却也从未在儿子面前抱怨过任何。

鲁瑞

鲁瑞的坚韧,无形中给鲁迅树立了榜样,他在往后的人生里,无论遭遇什么,都未言过苦。

也因为鲁瑞从不在子女面前抱怨,鲁迅才敢于和母亲诉说自己的真实境况,生病时,他将病情如实告知母亲,作品被封杀导致经济境况糟糕时,他也向母亲倾诉道:

“现在不大走出外面去,只在寓里看书,但也仍做文章,因为这是吃饭所必需,无法停止也,然而因此又会遇到危险,真实无法可想。”

第四,终生学习,且包容新事物。

鲁瑞出身在一个举人家庭,有两个秀才哥哥,也因此,她从小就靠自学学会了读弹词、读小说。

鲁瑞到死都在坚持读书学习,她记忆力惊人,每次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她都会向儿子请教,在她眼里,读书学习是不分高低贵贱、长幼的。

母亲的好学感染了鲁迅三兄弟,他们一个个全都热爱读书,也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

鲁迅接受新思想后鼓励母亲剪发、放足,鲁瑞想都没想便放了足,回信时,她还告诉儿子:年纪大了,剪头不方便,后面再剪。

在百年前的中国,鲁瑞的举动“新”到能引来争议,家族的人都说她:“洋化了,要去嫁洋人了”,她听了却不以为然。

鲁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让儿子震惊,可母亲的优秀,也越发让儿子觉出朱安的“落后”“腐朽”来,可偏偏,这样的朱安还日日跟在母亲身边形影不离。如此,鲁迅要喜欢上朱安,更是难上加难。

可即便鲁瑞毁了儿子的婚姻,鲁迅对母亲也从未有过怨恨,有母如此,纵使她犯再多再大的错,子女又如何忍心怪她呢?

鲁迅与朱安

鲁迅与许广平同居,也意味着他与长期和朱安生活的母亲,无法再共同相处。这样的结果,让孝子鲁迅遗憾不已。

有一段时间,因太过思念母亲,鲁迅曾很想搬回来跟母亲长住,他还先后寄了好几个书箱回来。可最后鲁迅并未成行,想来,是顾及许广平的想法。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死前最想念的人是母亲,他曾提出让母亲来上海与自己同住。老太太做好了前去上海的准备,可因为答应送她的俞芳(邻居)突然离开,她终未成行。他们母子,终失去了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鲁迅死时年56岁,彼时,鲁瑞年78岁。送噩耗的人是同乡宋紫佩,当宋紫佩把登载了噩耗的电报给到鲁瑞时,她虽悲痛不已,却装作没事人一样。直到宋紫佩走后,她才嚎啕大哭起来。

鲁迅去世之于她失去另外两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她失去长子时,是老年丧子。也随着鲁迅的早逝,鲁瑞成了一人独占“人间三悲”之二的人: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鲁迅死后,鲁瑞天天看报纸,所有与鲁迅有关的一切记载,她都要搜罗来看。看到最后,她说了一句话:“我儿子不冤,我儿子值了。”

1943年,鲁瑞去世,享年83岁。死时,朱安一直寸步不离地陪着她。据说,这位饱经风霜的奇女子离世时,脸上挂着笑。

鲁瑞与朱安

有此可见,鲁瑞对自己的一生是满意的!是啊,能养育出鲁迅这样的儿子,她这辈子,当真是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