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闲读4.《史记》中的高阳与高辛

《五帝本纪》中,黄帝之后,尧帝之前,是颛顼高阳和帝喾(读库,kù)高辛。这二人记述都很简略,基本上只是由黄帝到尧帝的过渡桥梁。

先说颛顼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五帝本纪》)

静渊,宁静而深沉。有静气,很稳重。

疏通,开通而明达。思虑周全开阔,能融会贯通。

这两句说他性情沉稳,智商很高;思维有广度、有深度,还有灵敏度;做事有谋略,有办法。

养材,增养财富,很擅长抓生产。

任地,尽力发挥土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力。

这句主要是指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利用地力发展生产,创造财富。

载,记载,规定,履行。

时,时令,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象,取象,取法,效法。

记载规定四季时令,来效法遵循上天的运行规律。天文历法也有了新发展。

鬼是祖先神。神指自然神。

义,宜,适宜就是正义。指规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适宜,就是符合规范规矩,就是义。

依照祖先神与天地万物神的启示要求来制定行为准则。人的行为,都要按照神的意志。那么人神的交流沟通就非常关键了。颛顼时代,宗教神学开始独立出来,形成了专职的神职人员,就是祭司、巫师等。这就是神话所谓的“绝地天通

治气,治理风气风俗,养成气质性格,以此来教化万民。

絜,通洁,纯洁。洁诚,纯洁真诚。

颛顼时代,祭祀进一步制度化、礼仪化、模式化,这是与宗教神学的专业化发展相一致的。

总起来,对天文历法的把握更加深入,对土地资源的理解运用更有效,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宗教神学开始独立出来,祭祀等通神活动开始制度仪式化,出现专业的神职祭司。这就更有利于对民众的教化统治。

颛顼时代,部落所及的地域范围更加广阔。司马迁再次强调四至疆域:北到北京以北,南到越南北部,西到内蒙沙漠,东到东海诸岛。这其实已经是司马迁的汉代视域了。

动静之物,各种动物和植物。

砥属,归属,归服。

动物植物,各种生命,大大小小的各类神灵,凡是太阳月亮所照耀的,无不对他尊敬归服。注意:颛顼确立了世俗政权的至高地位,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神灵也要服从世俗权力。这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而区别于西方。

再看高辛: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这段叙写和上面写颛顼,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接近。

高辛是个天才,可称为神童。他一生下来就会叫自己的名字,算是“生而神灵”吧。据记载,他十五岁辅佐颛顼,三十岁继任联盟首领,还真是政治天才。

普,普遍,广普。

施,布施,施用,施展,施舍,施放。

普遍地布施以利于生灵万物,却不顾及到自身。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耳聪知远,目明察微。聪明睿智,知识广博,明察秋毫。

顺天,顺应、遵循自然客观规律。

了解民生疾苦。

既知天又知民,因此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仁爱而有威严,施恩惠而讲信义。这都是修身方面。

能取地力,而力倡节约。安抚教化民众,而通过利益教育他们。就是给民众利益、好处。

历法又有进步,农业继续发展。

宗教祭祀神学进一步明等级,求礼敬,更加繁复。

色,脸色,面容,容颜。

郁郁,穆穆,庄严肃穆,很庄重。

嶷嶷,读逆,nì,本义山很高。形容道德高尚、崇高。

一举一动,合乎时宜。

服,服装,服饰。也可解释为服事,服务,从事。

士,普通公职人员,就是公务员。

他的穿着服饰就像一个普通公务员,很简朴。或理解为:他工作起来就像一个普通公务员一样,勤谨敦实。

溉,灌溉,浇灌。

执中,执行中正。

这句是一个比喻。帝喾治政就像灌溉田地,水流不偏不倚,平均中正,遍及于天下。

总之,与颛顼比较,两段都提到了二人的聪明睿智,天时地利的认知与利用,农业历法的发展与进步,宗教祭祀神学的进展。高辛这段更偏重于德行,关爱民众,普惠万民,公正严明,平易近人。高辛不仅是神童天才,还是一个很亲民的领袖。

《史记》高阳、高辛的内容,都来源于前人记载,只是概述评价,很是单薄。但仍然可以看出其间的发展与不同。这体现了司马迁发展进步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