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时,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当时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大清海军舰队会全军覆没,为什么洋务派官员辛辛苦苦经营的各种近代化民用、军用工厂,在战时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一些人认为海军失败归咎于以李鸿章为首的部分官员畏敌保守的战争策略和慈禧太后为修建颐和同而挪用海军经费,从而造成海军装备不齐、质量低下。然而,即使当时我们坚决进攻、资金到位,我们同样可能会失败。事实上,在甲午海战前,清朝的海军创立和建设已经开始。北洋海军海防建设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得到了清廷的重视,并把它付之实行。但中国正规的、较大规模的建设近代海军活动是在1874年日军侵台以后。清廷海军是分为南洋、北洋、中洋水师筹建的。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清廷开始重点建设北洋海军。到1888年北洋海军初步成军,各类舰艇共25艘;后来又经过发展,舰艇总量在43艘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海军建设的时期,却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中混入废次品的矛盾,近代式海军与封建体制的矛盾,以及舰艇设备大量需要和经费支缴的矛盾。经费的问题就深深地困扰着这支新式海军。起初清政府创立北洋海军,所定的经费为每年200万两银。但是,由于顽同派官员的从中阻挠,以及各方的克扣,其实每年到达北洋海军的经费也就100万两上下。这些经费用于北洋海军的日常运转已经非常困难,所以北洋海军购买主力舰艇的经费无一例外是专门上奏单独申请的经费。到后来,户部上奏禁止海军外购军火,致使北洋海军的发展陷于停滞。与此同时,日本海军的创立和建设也在进行中,始于1868年。尽管1870年5月,兵部曾拟制一个以建造200艘军舰为中心的建设大海军的计划,但由于财政困难而夭折。1873年,胜海舟提出了一个18年的造船计划,计划建造104艘舰艇,包括铁甲舰、大型舰只、中型舰只、小型舰只和运输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内阁会议并未采纳这个计划。后来,日本海军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到甲午海战之前,已经拥有各式军舰31艘。然而,日本海军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像清廷一样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一期的海军发展计划并未完成。但是,明治天皇意识到加强海防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作为海防补助费使用。这个行动让全国华族和官员为之感动,纷纷捐款,议员们也捐出薪金的四分之一来支持海防建设。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海军建设,加强了海军的军费,也促进了海军的发展。对比海军建设,日本在这方面占有优势。甲午海战前,清廷的海军数量上占有优势,拥有82艘军舰和25艘鱼雷艇,而日本只有31艘军舰和24艘鱼雷艇。但是,李鸿章在回复朝廷整顿开战圣旨时表示,北洋海军可用的军舰仅仅只有八艘。之前,李鸿章全力建设北洋水师,从英国、德国购买了先进的军舰,北洋海军拥有25艘战舰,训练水平不输西方的海上劲旅,并被誉为亚洲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已经是1888年之前的事情了。1888年后,清政府开始紧缩海军开支,不了解海军的持续投入需求,甚至禁止添购新舰炮军火。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铁甲舰定远、镇远舰龄已超过十年,其他六艘战舰舰龄也达到六、七年,技术落后,濒临淘汰,且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已造成严重消耗,使速度变慢。海军提督丁汝昌多次申请大修但无果。煤矿为了经济利益将原为海军供应的优质煤替换为劣质煤,加速了锅炉老化。北洋舰队炮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出海作战需求。与此相比,日本联合舰队有十一艘可以出海作战的全新军舰,装备了大量对旧式军舰的杀手锏。北洋海军技术状况落后,与日本联合舰队相比已形成两个时代的军舰。在北洋海军成军的早期,海军军舰的设计理念是厚甲重炮、撞击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到了19世纪90年代,随着中口径火炮的打击能力加强,设计思路逐渐转向了以密集型火炮数量压倒少量大口径火炮的思想,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火炮——速射炮,能够实现一分钟发射四、五发炮弹的密集射击。这种新的设计思路在日本的新式军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日本的军舰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火炮瞄准设备,能够大大缩短火炮瞄准的时间。而北洋海军的军舰则存在着动力和炮弹使用的问题,致远舰曾以超过18节的速度一度被誉为世界最快军舰,但是日本的吉野舰最高航速已经达到了23节,北洋海军的军舰在航速方面已经落后。在使用炮弹方面,北洋海军使用的高爆弹填充的是黑色火药,而日本海军则全部使用高爆弹,而且这些高爆弹里填充的是最先进的烈性炸药,一旦命中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在甲午海战中,尽管北洋舰队失败在所难免,但济远舰在战后报告中声称击退了日本舰艇,后经事实查明这是不实之词。清朝官员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嘉奖了济远舰的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李鸿章和水师提督丁汝昌了解实情,却因为担心清流官员的舆论压力而没有上报朝廷。大东沟海战多年来被口耳相传,人们已知道了许多细节,如邓世昌领导的致远号舰艇在重伤后仍然勇敢作战,但在受到两发鱼雷攻击后被击沉,所有官兵与致远号一同沉入黄海殉国。这些英勇壮举让我们感动,但我们忽略了大东沟海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艘舰艇的逃跑。9月17日下午3时30分,位于北洋海军左翼的致远舰勇敢作战,但同在左翼的济远舰和广甲舰逃离了战场,只剩下一艘经远舰,导致北洋海军左翼崩溃,这对战局产生了致命影响。在济远舰逃跑的过程中,杨威舰因慌不择路而被撞沉。济远舰的统领方伯谦是在丰岛海战中带头逃跑的。前战逃跑的将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在大东沟海战中继续统兵作战,这是北洋海军的悲剧。除了舰只状态、炮弹的质量和供应外,两支舰队属于两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受到重视的靠楔形队形实施冲击的战术,以发挥北洋海军军舰装甲厚重的优势,但北洋舰队锅炉老旧,加之劣质的燃煤造成的动力不足,无法快速突入敌阵。而日本联合舰队充分发挥其舰只航速快、灵活的特点,以纵队队形迎战,充分的发挥了其速射炮的威力。大东沟海战的结局注定了。历史是公平的,盲目的狂妄自大,必将受到毁灭的惩罚。北洋海军并非一无是处,尽管巨大的差距使得即使北洋海军用尽巨资也难以立刻赶上日本联合舰队。舰艇数量、火炮、设备、航速、舰艇状态等方面都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在历史上,清朝的北洋海军在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战斗时,表现出训练有素的优势,这是由于其军官和船员都接受了彻底的近代化职业军人教育。相比之下,日本海军虽然选拔军官的方式与北洋海军类似,但是由于大量购入新式装备,其训练程度落后于北洋官兵。尽管北洋海军在这一点上占有优势,但仅有这一点并不足以扭转整体上的劣势。

最终,日本在战争中打败了清朝,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场战争除了带来巨额赔款和土地割让,还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浪潮。清政府的中兴因此结束,有识之士开始寻找更为彻底的救国之路。这场战争为中国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