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长春有个叫王梦惺的人,每日坐在母亲墓前,守孝满一年死在墓前。世人都被他的孝行所感动,北洋军阀曹锟亲笔题赠一块“孝有可风”的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这个打坐之人就是王梦惺。王梦惺祖籍辽宁辽阳,父亲是清末的一个小官吏,由于工作调动,一家三口来到了长春生活。平日里,王梦惺对双亲非常孝敬。

然而,王梦惺38岁那年,母亲突然病故。将母亲安葬后,父子二人离开了长春,回到了辽宁。母亲的去世,对王梦惺的打击很大。

回到辽宁后,王梦惺来到千山上的无量观,道名圆海,开始潜心修道。十年后,王梦惺的父也去世了。

王梦惺将父亲安葬后,他想到了埋葬在长春的母亲。1910年,王梦惺选择从无量观下山,去长春打开母亲的墓葬,将骸骨带回辽宁与父亲合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墓旁的三棵小榆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榆树粗大的根盘,已经将母亲的棺椁紧紧抱住,怎么也分不开。

王梦惺不忍再动母亲的尸骨,于是又把墓葬恢复了原貌。

他内心很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母亲。这么多年把母亲一个人留在长春,母亲已经将这里认做了家乡,所以才不愿离开。

王梦惺流着泪在心里发誓,要为自己的母亲守孝三年!

从那以后,他每天打坐在母亲的墓前,焚香叩首,再也没有离开。饿了就嚼一把生小米,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春夏秋冬,忍冻受饿,以尽孝道,从未退却。

从那时起,王梦惺终日不再与外人讲话交谈。如果有人向他问事,他就用手指在地上写字,但绝不会说一个字。

城中的百姓,都被他的孝行感动,很多人前去看望他。当时,道台颜世清来到坟前题字,并立了牌楼。

北洋军阀曹锟,也曾去探望过王梦惺。曹锟还亲笔题赠一块“孝有可风”的匾额。

1911年,王梦惺在母亲墓前已经守孝一年整。有一天,当地百姓到山上看望王梦惺时,发现他已经在母亲墓前去世了,仍然保持着打坐的姿势。

百姓们将王梦惺安葬在其母亲的墓旁。这就是民国时期感天动地的孝子坟的故事。

王梦惺的孝道,也感动了千山道观的陈志生,他在孝子坟旁建起了一座道观。

伪满建立后,打算修建一条南北大街,正好冲到孝子坟。在当地百姓请愿之下,孝子坟最终得以保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子坟原址,位于现在人民大街牡丹园以南,省文化活动中心以西,临近丰顺街,占地约80平方米。

1958年,为了扩建人民大街和丰顺路口地段,长春市政府将“孝子坟”拆除,并将王梦惺和其母亲的遗骨另装棺木,迁葬于朝阳沟墓地(长春息园)。

多少年来,孝子坟的孝道故事,一直感染和激励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