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您都可以在《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口袋心理学小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了蛮久,我们开始继续更新小课堂。前面我们介绍了恐慌症恐怖症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强迫症

强迫症有时会被理解为对某事异常的狂热或执着,但这并非全部。强迫症患者确实会无法克制地重复某种特定行为(例如:不停洗手),但这些行为不只是为了坚持某种信念,而是内在的恐惧使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引发恐惧的是各式各样的强迫意念,强迫意念有些勉强合理,如“境中充满细菌,必须时时洗手才不会染上可怕的疾病",有些则荒谬至极,如“如果我不眨眼七下,家人就会意外身亡"。

这些强迫意念会不受控制地反复闯入大脑中,而且理智起不了太大作用,不论患者是否相信自己大脑中的这些想法,都势必感到强烈的恐惧或不安,就像大脑中有个警报器响个不停。不论患者觉得那些意念有多可笑,此时唯一的选择是去做那些被称为“仪式化行为”的动作,才能减缓焦虑的感受,遗憾的是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用不了多久强迫意念又会再度出现,患者也只能一再重复仪式化行为。

什么是“仪式化行为”呢?

仪式行为:强迫症的外显症状,患者会出现各种特殊的行为,来降低强迫想法带来的焦虑,以避免想象中的灾祸发生。仪式行为的命名,是取其如同宗教仪式般,有抚慰内心不安的效用。

仪式化行为可以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清洁型强迫症患者可能每个小时要洗两三次手,洗一次澡需要三个小时,每个月要缴几百乃至上千元的水费;检查型强迫症患者可能在出门或入睡之前,要把一切可能发生危险的物品都检查几次,门窗、煤气、电器、各种开关等,有时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反复检查。最令患者懊恼的是,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担心是不合理的,但就是停不下来。

大约有一半的强迫症患者渴望痊愈,但也有不少像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抗战。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式,是以药物控制症状,再辅以心理咨询。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应该针对性的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治疗过程需忍受很大痛苦,需要很大动机与努力才能从心理咨询中获益,因此患者大多不愿意配合咨询或只是表面认同敷衍了事,多数人选择以服用药物的方式控制病情。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广泛性焦虑症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