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最为著名的小说《悉达多》,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这是一本什么样的神奇之书呢?以至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几乎每个青年学子人手一本,看了又看。

小说的主人公—高贵的印度婆罗门悉达多,是一位由黑塞杜撰出来的与佛陀同名的人物。之所以会构思出这样一位特别的主人公,这与黑塞本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的。

黑塞早年曾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他求助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两位思想深邃的大师在彼此交流间必定产生了许多的共鸣,也催生了对人生的许多认识。悉达多,正是黑塞对人的本质,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观点的所有认识结合而成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悉达多,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就知道要去探寻真正的自我。

为此,他成为一个沙门,希望通过苦行来寻找人生的真谛。在与佛陀的对话中,他逐渐觉醒,他说:“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

但他并不满足,认为获得自我的觉醒并不一定要通过佛陀的教义。于是他转向尘世间去寻找。可惜,他在尘世间逐渐迷失了自我,一步一步地让肉欲、让金钱、让美酒佳肴遮掩了原本明净的心灵。他甚至沉迷于赌博,让财富在赌博中挥霍。这些尘世间的恶习彻底地让他沉沦下去。此时的他已不再会思考,也不再会等待,更加不会去斋戒了。

在对自己绝望之时,悉达多在一条河边再次醒悟,并与早年相识的船夫相依为命。在清苦的生活中,在与船夫的对话中,在对河水的感悟中,重新获得内心的安宁。

逐渐步入老年,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他见到年轻时的爱人,也让他见到了未曾见过面的儿子。爱人的离世与突然出现的儿子,让他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可是,儿子的叛逆与出走,让这个老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的结尾,老人与儿时的玩伴乔文达再次相遇。此时的悉达多已获得了证悟,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但一生苦苦修行的乔文达却依然无法得到证悟。

“临别时,悉达多请乔文达亲吻自己的额头。

这个神奇的吻,让乔文达突然看见无数人世间的脸,他们不断变换,往来轮回,无穷无尽。

泪水无声地滑过乔文达苍老的面庞,透过泪眼,他隐约看到微笑在眼前这位老人的脸上浮现,那样平静、轻柔,正如佛陀的微笑。”

每一个懂得自觉与反省的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悉达多。不过,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物不同,因此,每个人读《悉达多》的感受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每次读《悉达多》的感受都会不一样。我想,这正是这本仅有100多页的小说的独特魅力吧。它让我们懂得人心的复杂,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去让复杂的心变得平静下来。

这就是悉达多所说的: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