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蓝姓在北宋版的百家姓中排名第131位,起源于陕西蓝田,以封邑地名得姓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先秦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至近代以来,才人代出,文武兼备,忠君爱国,各领风骚数百年。自明中叶以来,亦有蓝姓人播迁台湾、东南亚等地。目前,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广东三省,主要包括汉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在壮族及畲族群体中均为大姓。

一. 蓝姓的来源考据

一说出自赐姓。《蓝氏族谱》中有记载,蓝姓源自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第十一世孙——帝榆罔(约前4561—前4494年)之子昌奇。昌奇出生的时候,有熊国贡秀蓝一株,帝榆罔甚喜,便赐蓝姓,赐名昌奇,封为汝南郡(今河南新郑)火旺公。

一说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在《姓氏考略》、《竹书纪年》中均有相关记载。《竹书纪年》云:“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即今之蓝田。”说的是梁惠王(魏惠王)三年,亦即秦献公十八年(前367年),秦献公封王子子向为蓝君。蓝田,就在如今陕西蓝田县西南十五公里处。此后,蓝君的后代遂以地名为姓,称蓝姓。

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简化为兰姓。事实上,蓝姓与兰姓完全是两个姓氏。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今陕西省蓝田县风貌一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陕西省蓝田县风貌一览

二. 蓝姓迁徙分布的历史

蓝姓起源于今陕西蓝田,历秦汉以降,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源地。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

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

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有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

唐末五代间,蓝姓人迁居广东

历宋元两代,蓝姓人在福建、广东发展兴旺,并于宋末元初时大批迁居广西,当然亦有北迁入湖南、四川之地者。

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沿海之蓝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间亦有广西之蓝姓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历有清一代,蓝姓分布愈广,亦有蓝姓人徙居东北三省。

如今,蓝姓人口已达14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广东,三省区蓝姓大约占蓝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浙江、湖南、台湾、贵州、江西,这五省的蓝姓又集18%。广西居住了蓝姓总人口的43%,为蓝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形成以广西为中心,向外散布的蓝姓人口分布特征。

蓝姓目前包括汉族、壮族、瑶族、畲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在壮族及畲族群体中均为大姓。蓝姓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

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畲族乡的蓝氏家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畲族乡的蓝氏家庙

三. 蓝姓历史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蓝姓历代名人34名,占总名人数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九十一位。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5%,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二位;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五位。

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蓝姓历史名人资料(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蓝采和,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

蓝玉,定远(今属安徽)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名将。骁勇善战,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

蓝玉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玉画像

蓝廷瑞,四川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

蓝理(1648—1719),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将。表字义甫,号义山,福建漳州漳甫县赤岭人,自幼习武,精通各种兵器。历任天津镇总兵、福建陆路提督 ,人称“破肚总兵”“菩萨将军” 。

蓝廷珍(1663—1729),清代福建水师提督。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福建漳浦县赤岭人。清代知名学者和经世之材。

蓝大顺,云南昭通人,官封太平军文王。

蓝建枢,字季北(季伯),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曾任北洋政府海军左司令。

蓝成春,太平天国祜王。

蓝天蔚(1878—1921) ,民国军事将领,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汉人。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1902年,经张之洞推荐,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

蓝天蔚像,《共和人物》甲集,19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天蔚像,《共和人物》甲集,1912年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