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在公元188年农历10月大阅兵之后不久,幽州和凉州的战场上就都传来捷报。想必这一刻他或许会把这些事的发生和大阅兵关联到一起,或许会想之前那个“望气者”说京城有兵火之灾的预言应该破了吧。

还不仅仅是大阅兵这立竿见影所取得的“成效”,之前汉灵帝的另一个举措也发挥了效力——任命州牧。当时任命了三位州牧,任命刘焉为益州牧、任命黄琬为豫州牧、任命刘虞为幽州牧,个个都表现不俗,个个都达成了超乎逾期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看益州刘焉。刘焉还没到任,蜀中的叛乱就被州从事贾龙带人平定了。平定叛乱之后,贾龙马上派人去迎接因为道路不通,耽搁在荆州的刘焉。刘焉进到益州,任命有功的贾龙为校尉,同时把益州的治所迁移到绵竹。然后继续招降纳叛,推行宽厚恩扶的政策,平定安抚人心。益州从刘焉到了之后,变得安定祥和,一片欣欣向荣。

接着看豫州牧黄琬。黄琬到任之前的豫州,深受黄巾战乱的危害,虽靠近京城,可盗贼横行,还时不时就有人打着黄巾的旗号造反。豫州境内到处衰败不堪,民生凋敝。黄琬到任之后,先是带领军队平定贼寇,然后施行治理。史书上说黄琬“政绩为天下表”,也就是说黄琬把破败不堪的豫州治理到了在十三州里都可以当模范的地步。因为整治豫州有功,黄琬被加封为关内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这两位,幽州牧刘虞面临的压力更大。毕竟幽州此时面临着的是,乌桓以及张纯的叛乱,之前叛乱还波及到了幽州周边的冀州、青州、徐州。虽然叛军被公孙瓒赶到了塞外,但毕竟祸乱的根源没有被斩除。

介绍刘虞到任幽州牧的事情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刘虞。刘虞和刘焉、刘备一样是刘姓皇室成员。不过论血缘,和在任皇帝汉灵帝的血缘,可比刘焉、刘备这两位要近得多。刘虞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五世孙。而刘焉、刘备都要追溯到西汉初年的汉景帝,一个是汉景帝儿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一个是汉景帝儿子刘胜的后代。刘虞的祖父刘嘉曾当过九卿之一的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郡守。无论是看血缘还是论家境,刘虞也比另外两位强很多。刘备的刘皇叔也就是在演义小说里说说,刘家人遍布天下,说起皇叔来,比刘备血缘更近的,多的数不过来。

刘虞先是和所有要做官的世家子弟一样,被举为孝廉,后来逐步升迁,当上了幽州刺史。在当幽州刺史的时候,民生政绩搞的都很好。特别是在安抚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方面,刘虞很有一套,以至于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幽州北边部落都被他的德政所感动,按时朝贡,并且不再骚扰边境。

184年,黄巾叛乱那一年,刘虞被拜为甘陵国的国相。汉朝的时候除了郡之外,还有一类与郡并列的行政区域——国,是给受封为王的刘姓宗室的封地。七王之乱之后,这些封地也基本都被中央直接领导。甘陵国相相当于甘陵地区最高负责人,职位等同于郡守。甘陵国由之前的清河国改名而来,位于今天河北邢台附近。刘虞在当甘陵国相的时候表现一样很好,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下,以身作则,带领属下尽力安抚遭受战乱灾祸的百姓。之后,刘虞升迁为九卿之一的宗正。

刘虞之前的经历就简单介绍到这,我们接着看刘虞以幽州牧的身份到任之后的举措。刘虞到之前,公孙瓒已经把乌桓部落和张纯、张举等赶到了塞外。但公孙瓒自己太着急,冒进追击,反而被困,好不容易才突围,部将损失大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廷之所以派刘虞到任幽州,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幽州刺史任上的作为。刘虞到任之后,采取了和公孙瓒不一样的举措,马上就派使者到乌桓、鲜卑部落。和乌桓、鲜卑的部落首领们表明善意,澄清利害关系,讲明朝廷的宽宏政策,许诺既往不咎。并告知高额赏金悬赏自称皇帝的张举、自称安定王的张纯的人头。以乌桓首领丘力居为首的部落首领们一听说刘虞回来,也纷纷派使者来进见,纷纷表示愿意归降。张举、张纯听到刘虞到任的消息后,慌忙奔走塞外,跟随他们的人也都四散奔逃。到次年三月,张纯的一个名叫王政的门客就杀了张纯,并把他的人头送到幽州牧刘虞这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虞就这么凭借着自己的威信,蜻蜓点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将一场兵祸之灾就这样化解于无形。在基本平定了战乱之后,刘虞就奏请朝廷,将幽州征调的各郡兵马,都遣送回去。只留下降虏校尉公孙瓒,带领一万兵马,驻守右北平。

刘虞化解风波,手到擒来,不过此时的公孙瓒并不是很高兴。自从和乌桓较上劲之后,公孙瓒就立志要将乌桓人平灭。但刘虞施恩招降的策略,明显与公孙瓒期望的不符。而这为之后的变故埋下了隐患。

之后的事,之后再说。我们先看朝廷的反应。朝廷听到消息之后,汉灵帝自然是大喜过望。马上就免掉刚任太尉不久、名臣马融的族孙马日禅,派使者到幽州,拜刘虞为太尉,并封刘虞为容丘侯。

看看刘虞的升迁履历,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东汉在州牧之前的职级升迁序列为:刺史——郡守(国相)——九卿——三公。但有了州牧之后,升迁序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代刺史的州牧在序列里超过了九卿,之后的序列变为:郡守(国相)——九卿——州牧——三公。给刘虞的封赏正好印证了这个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古代的官员职位、权利的变化,你会发现从来没有一个官职,设定好了权责后就不发生变化的。官职的权限、义务、待遇,在一个个不察觉的小事中悄然变化着。刚开始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可一转眼就会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职位如今一文不值。而原来不起眼的官职,却变得权倾天下。从刺史到州牧,这么一个小小的转变。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人,都没有察觉这个变化将引发的震动。但汉灵帝的这次封赏,再一次强化了人们对州牧地位的认知——州牧的下一步就是地位最高的三公。

汉灵帝当初设立州牧的目的已经初步达成,是不是见好就可以收呢?可覆水难收。黄琬在董卓专权之后,升任司徒,被调回了朝中。可另外两位宗室,一直都在主政地方。特别是提出那个建议的刘焉,史书上说他安定好益州之后,就“阴图异计”。别的人没注意到,提建议的人,可早就想好了。

刘虞是东汉历史上第二位在外被封太尉的人,之前的一位是平定羌人叛乱的张温。当时张温在长安,可不久之后就被征召回了洛阳。而刘虞却一直都带着太尉衔在幽州牧的位置上。自此以后,从刘虞开始,出了很多被封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某州牧”,变相加速了三公这个东汉最高的官位向虚衔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