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百兵之君的剑,《武经》上记载:“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是我国最早的战式兵器之一。
剑,又称“轻吕”、“径路”、“长铗”,乃古之圣器。从黄帝本纪上“帝采首山之铜为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可以看出,剑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在春秋战国时期,剑是步战主要兵器,直到东汉才逐渐退出了战场,作为佩戴仪仗和强身健体而存在。而剑有三尺剑和七尺剑之分,大多因人而异,剑之长短大小须量人而定,其中,更有四面、六面和八面之分。其中,八面汉剑可谓是中国铸剑工艺的最高水平代表。

然而,随着冶铁技术的更新换代,宽厚的剑刃逐渐变得细长轻巧,宽厚的八面汉剑也开始消失不见。毕竟八面汉剑虽然威武大气,但相较于四面、六面汉剑则显得打造成本太高,不适合大量装备军队,在重量上比不上四面汉剑轻巧,在威力上也不如六面汉剑威严厚重,真是可惜了。

不过在小编看来,在历朝历代中汉剑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剑身,汉剑更能代表一个君子对自己的诉求,实而不华,锋而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