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永远不会做快递,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

2013 年,马云曾公开立下过这个 Flag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年后的今天,阿里“食言”了。

因为,阿里的菜鸟集团,携着国内、国际物流两大抓手,开启上市筹备了。而且这一回,菜鸟带着快递行业起飞的步伐异常坚决。

即使是11月,阿里财报出炉,引发了“阿里分拆上市战略暂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菜鸟的起飞也没有停下,用两位数的增速夯实了全球第一跨境物流的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夸张的,2022年菜鸟在全球跨境快递市场的份额接近第二、第三名的总和,可以说竞争对手甚至难以望其项背。

这也是历史上,由中国企业首次在物流行业打破欧美物流巨头的垄断。菜鸟此举,用“凭一己之力打通中国制造业的任督二脉”来形容也一点不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好奇啦,不就是搞个物流吗,值得这么吹嘘吗?

欸,这我就得给大家说道说道,这物流行业的历史地位了。

细数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一个难以回避的现状是: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足够健硕,但还没有成熟到与其身体足够匹配的程度。

比如,中国制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但中国物流业企业在结伴“中国制造”进行全球化布局的进程中却显得颇为乏力。之前的全球货运企业Top 50排名显示,全球前三没有一家中国民营的快递物流公司。

可自古以来,物流就是科技,商业,甚至战争的命脉之一。

早在轮子还没发明的时候就已经有商队连通亚非欧,古巴比伦和埃及因为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因此成为了上古文明中最发达繁荣的地区。

到大航海时代,海运强大的国家,率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拥有大不列颠岛的英国经济发达,首先进入工业时代,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在那时,沿海国家,天然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直到火车出现后,陆运又重新找回了存在感,因为铁路让陆运的运力也达到了工业水平。

才终结这种局面。因为,铁路发达与否也成为了一战时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铁路修到哪里,后勤就能运到哪里,不然马车拉大炮和弹药,那得等到花都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乎,在国际物流方面的三个豪门,刚好来自,经济、军事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联邦快递FedEx、UPS联合包裹,以及德国的敦豪国际公司DHL(这也是英国没落的标志之一)

显然,补上物流的短板,就是咱们中国企业拥抱全球化,克服目前的经济困境的核心。

那么问题来了,在美德统治世界物流的几十年里,阿里的一个人如其名的“菜鸟”,是如何从一个不做快递的公司,成为世界第一跨国物流公司,甚至打通中国商业的任督二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一点,张勇站了出来。在菜鸟绑定阿里电商的发展中,张勇深刻洞悉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了大胆的调整。:

在新时代,给马云的话给出了最新的注解,“阿里不做快递,但是如果非要做,就要做别人做不了。”

于是,阿里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立马开动起来。

首先,就是下重注。在快递行业,烧钱开道的故事并不少见。

比如,顺丰砸了4年利润在鄂州机场,此后空运方面的布局帮助顺丰在四通一达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菜鸟的格局更大,菜鸟在还没开始盈利的时候,就开启了“豪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8年,菜鸟就规划在全球建设6大e-Hub, 预估要300亿以上。

即使是按照今年65亿元的净利润来看,也要5年,相当于张勇在2018年的这次决断,赌上了未来10年的全部收入。不可谓,不坚决果断。

当然,钱,不缺钱的人很多。但是,在砸钱的同时,还严守以技术为导向的信念,才是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人都觉得阿里的表面上的科技属性可能没那么强。

但是真正明悟了菜鸟的商业模式之后,你才会发现,阿里的商业进步,自始至终都在诠释着什么叫“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早在2014年,菜鸟的电子面单在就对物流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更不用说。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菜鸟也都不断有行业领先的产品和应用涌现。

据公开资料,截至2022年菜鸟已有66个软件著作权,涵盖WMS自动化、商家数据决策、全球供应链、精准派送等多个业务场景,且已实际应用。

再加上阿里教科书般的产业互联网的实力,让阿里的技术商业化的路径无比顺畅。

以RFID(精准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芯片为例,从对外公布这项技术,到出货量达成1亿件这个量级,菜鸟只花了不到2年。

而同类型的科研成果,2年,恐怕还没有走出实验室的大门。

这也不奇怪,在今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榜单——《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菜鸟杀入Top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阿里有了菜鸟;中国有了全球第一的跨界物流公司之后,以稳定的供应链为基础,中国企业,跨海作战,征服全球市场再也不是一个梦想。

比如,汽车制造是当今制造业供应链最复杂、质量控制要求最高、生产周期最长的行当,门槛相当高,一些没有技术储备的公司,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吃大亏。

截至6月,华晨宝马、长安汽车、比亚迪等近十家整车厂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均与菜鸟展开了合作。

通过助力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历史使命,使得菜鸟在世界汽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菜鸟的出海老搭档阿里的速卖通,更是在菜鸟的帮助下,喊出“全球5日达,欧美主要城市2日达”的口号。

这些操作放在物流领域是什么水平?说白了,菜鸟在海外各国大兴土木的时候,有些同期布局海外业务的竞争对手,甚至还没走到海外末端本土化这一步。

最形象的注脚是,东南亚一些地区的终端配送,甚至会遇见水牛配送。

不过,真正展现了菜鸟供应链可靠性的,还是在社会需要的时候,菜鸟团队所代表的中国速度。

1月25号,武汉封城后的大年初一,仅用2个小时,菜鸟就组建了一支全球队伍,打通生命线,搭起绿色通道开展救援物资运输。

仅仅6小时,就在武汉开设了一个医疗专用仓库,完成技术系统对接,开始接纳全球救援物资。

此后的两个月内,通过菜鸟绿色通道,武汉陆续迎来了,来自国内和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811万件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除了救灾,菜鸟更是在灾后经济复苏上大展拳脚,而由比利时政府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列日机场eWTP枢纽,已成为中欧防疫救援和经济复苏的主通道。

在欧洲民航断航的情况下,菜鸟依然维持了中欧干线通畅。可以说欧洲各国没有做到的事,菜鸟做到了,中国做到了。

于是乎,速卖通在菜鸟的赋能下,全球跨境电商,每年都在创造历史,年年都是史上最快双十一。

说实话,直到今天,我们可能才会发现2015年,阿里巴巴就提过,“物流公司最终都将是高科技公司”。这句话真正的内涵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个不做快递的阿里,到现在的全球第一,除了阿里的实力一如既往的在线之外。

从支付宝、到阿里云,再到菜鸟物流,不难看出:理想主义色彩是带着阿里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就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样,阿里一直在做的,其实都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

没有云计算,就没有后来小型创业公司能够低成本办公的基础,后续的AI和物联网项目都无从展开。

没有菜鸟做物流网络,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就远没有这么简单。

可以说阿里,来到一个行业,就会代表这个行业的基础设施,让后来者,更轻松、高效的创造价值。

这是阿里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思路。

而当你跳出企业视角来看,你甚至可以发现,阿里的模式,和中国模式很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搞基建,阿里是专业的。中国更是专业的。

中国通过高铁、高速、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企业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他们建好基础,然后在基础上把行业做活,自己再利用自己搭下的架子,和那些有冲劲的公司一起合作共赢。

阿里也愿意花七年时间布局,去建立一个物流网络,把一个国内的物流系统建成地球上最强的物流网络之一,这种行为完全不符合互联网公司的思考模式。

而互联网企业喜欢追求流量,追逐风口;但是流量从来不是阿里的目的,阿里总是在思考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大家都在追逐风口,想做一个个风口上的猪,而阿里觉得风吹得太慢,决定自己去做吹风的人。

于是,我们看到,随着菜鸟为全球跨境的打样,中国跨境行业已经成为了当下,经济不景气背后,最大的风口之一。

流量来来去去,但是阿里和他的基建屹立不倒。这是阿里的底气,也是互联网世界对于长期主义、理想主义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