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中庸管理的五个和谐

孔子的中庸之道的思想告诉我们,人要在宇宙中遵守作为人的天性,不走极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属性,不要违背宇宙间万物的规律,要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刻体现仁义的道德伦理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中庸可以作为一种道德行为,从而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中庸如上文解释的一样,它不是折中,也不是调和。折中是无原则地主观、随意地把对立的两方面结合起来。调和则是无视矛盾双方的差异和对立,而力图消灭这种对立,追求无差别的统一。中庸之道并非如此,它不是无原则地将双方拼凑、结合在一起,而是承认对立并保持以对立为前提。中庸之道的实质就是和谐,和谐是与对立的结合,不是对对立的泯灭。中庸之道就是努力使企业、员工、社会及自然达到和谐。

大家知道作为明清国家最高权力机枢的故宫三大殿是以保和、中和、太和等三和命名的,其中皇帝每天处理事务和召集文武大臣的殿就是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可以说是故宫的中枢。为什么故宫的中枢称太和殿呢?其实太和是管理和统治一个国家的最高境界。中国历代管理者都把太和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终极的目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是和谐的这种最高形式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和”这个概念产生于音乐,古代统称为乐。乐在今天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和”是天地之间的大美,人们由音乐之和推行到人世间,由此悟出了治理邦国之道,国有强弱,邦有大小, 如果能扶弱抑强利益共赢,在各邦国之间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遵循的规则,那么天下就太平,邦国就和谐,好比众多乐器奏出了和声。古人先贤把这种寻找和谐的努力称为致中和。遵循着这条致中和的道路方向,先人们又将“和”的理念推行到教化人心。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中与各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其思想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就是一个大和谐概念, 达到大和谐就是中庸管理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管理永远是向太和的境界不断靠近。企业家要做到管理的大和谐即太和之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和谐。

第一,企业一定要与势、与政和。

势是指企业全局发展和运动的趋向以及由这个趋向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是所谓的形势。管理者此时要认清形势、适应形势,一定要趁势而上,作为一名管理者,基本功之一便是这种审度的能力。政,就是国家的政令和法规,企业一定要守法经营,这是企业“和”的根本。

第二,企业发展一定要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

中国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义利统一的和为贵,是一个复合的价值系统。有时因为管理行为偏离了道义,企业盈利不“取之有道”,所以企业也没有了生命力。履行责任,坚守道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企业发展一定要与自然和。

中国化管理讲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违背客观规律,破坏与自然的和谐必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是对上面提到的企业管理者具备敬畏之心的进一步警示。

第四,企业管理一定与人和。

中国化管理中人际关系的管理很重要。与人和是和谐管理目标的聚焦点。与人和包括:员工与员工,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企业有关的人的和谐。

第五,企业家还要与己和。

如果企业家与人和是外功,那么企业家还必须要内明。内明就是企业家要与己和。与己和对于企业家很重要。作为一名管理者,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自己往往感到心累,这便是内明不足的征兆。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修身处世理念。中国企业家要贯彻中庸之道管理思想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去进行管理。

本文节选自段俊平先生国学管理经典著作《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受聘于海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国学、书法及管理学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爱维龙媒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及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