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的托孤本身问题不大,而且他已经考虑到了武将对朝廷的威胁,所以他的托孤重臣,清一色都是文臣。这几个人分别是:宰相魏仁浦和参知枢密院事范质、王溥。

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了,难道托孤的重臣不是赵匡胤吗?不好意思,还真不是。赵匡胤当时取代了周世宗的姐夫张永德,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等到柴荣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以后,在几个宰相的合计之下,才将赵匡胤改任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所以说此前赵匡胤并没有受到柴荣的委托作为托孤大臣。

殿前都点检,只是个掌握亲兵的官职,最多只是皇帝比较亲近的人,绝不是可以左右政局的人,那么哪一个环节出错了,让赵匡胤钻了空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拉拢赵匡胤,结果麻烦大了。

范质当时已经成为三位托孤文臣中的领袖人物,身为宰相的他,自然是想要牢牢掌控权力,毕竟小皇帝还有很多年才能长大。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首先,外围的封疆大吏,不是很好控制。当时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 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等都是手握兵权的大人物,这些人未必就听范质的调遣。其次,内部的武将集团,其实也很难掌控。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吴廷祚,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韩通,包括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赵匡胤,都是手握兵权的,也未必听范质的。所以说,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范质等三人,必须要想办法先笼络住内部的武将集团,让他们成为后周王朝的保障,这样才能镇得住外围的封疆大吏。

天子手里如果没有兵权的话,根本就没办法镇得住手下的封疆大吏。参考周朝的天子,最早周天子有强大的兵权,诸侯们都不敢嘚瑟。可是伴随几代周天子把兵权玩没了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就一落千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质当然不希望这种事情在后周王朝出现,所以他开始拉拢内部的武将集团。所以周恭帝柴宗训上台后,吴廷祚被加封为检校太尉,赵匡胤也被加封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当时不晓得哪个不靠谱的狗仔队,胡编乱造假消息,说契丹人和北汉联手南下了。这个时候范质他们慌了,所以派遣自认为靠谱的赵匡胤带兵到前线平叛。

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浦等降阶受命。---《宋史》

结果出问题了,范质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率先拉拢的对象,居然成为了第一个背叛自己的人。此后也就不得不认可了这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外围的封疆大吏,和内部的武将集团,其实也是柴荣的托孤范围。

光靠文官集团,想要保住柴宗训的皇位,这基本上是痴心妄想。但是从后周开始,对武将们的打压,已经逐渐有了雏形。

所以柴荣在托孤的时候,便将朝廷的最高权力,交给了三个文臣。毕竟三个文臣,不足以将柴宗训给赶下台,又能够用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内外武将集团。

而在武将集团方面,其实柴荣也是有安排的,那就是内部和外部的互相制衡。当时柴荣是带领北伐军北伐燕云十六州的,所以在班师回朝的时候,内部武将集团手握重兵。

这些兵马的确足以推翻柴宗训,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内部武将集团手握的兵马外,其实柴荣还留了一个后手,那就是外部武将集团。也就是:

负责防备契丹的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负责防备北汉的昭义节度使李筠。以及负责防备南唐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这三股力量,是后周为数不多的封疆大吏。他们一直镇守在边疆,但同时也是威慑朝廷的重要力量。

这么一来,内部武将集团和外部武将集团之间的兵力就能够达到互相制衡的作用。文臣集团的权力略高于武将集团,便弥补了军事实力上的不足,所以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也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柴宗训这个小皇帝不会一直做傀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想不到赵匡胤能够一路开挂。

赵匡胤才走出去几十里地,就不肯继续往前走了。因此陈桥这个地方,他发动了起义,也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现在我们知道了,传递小道消息的狗仔队,肯定是赵匡胤的那帮人派来的。假消息成为了赵匡胤夺取内部武将集团所有兵权的重要前提。

当赵匡胤大军往回走的时候,内部武将成员之一的韩通正打算出去平叛,结果被赵匡胤的手下王彦升给宰了。这一下子内部武将集团就失衡了,一个吴廷祚根本就没办法跟赵匡胤抗衡。

太祖奉诏北征,至陈桥为诸军推戴。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军校王彦升遇通于路,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闻通死,怒彦升专杀,以开国初,隐忍不及罪。---《宋史》

于是乎赵匡胤就这么夺取了内部武将集团的全部兵权,取代柴宗训称帝,自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宰相范质看了,也只能干瞪眼,啥也做不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外部武将集团,其实赵匡胤是没有十足把握的,不过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他是有把握争取过来的,而李重进和李筠,赵匡胤完全没有把握。

结果也是如此,符彦卿带着天雄军主动归顺赵匡胤,被赵匡胤加封为太师。而李重进和李筠则全部宣布与赵匡胤对立。

筠有马三千匹,辟鞠场阅习,日夜谋画为寇。留其子守节守上党,引众南向。太祖遣石守信、高怀德将兵讨之。敕曰:"勿纵筠下太行,急进师扼其隘,破之必矣。"又遣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会守信,与监军李崇矩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又攻大会砦,下之。---《宋史》

可惜这两位的起兵时间有了误差,李重进听信谗言,没有跟李筠同时起兵。等到李重进打算起兵的时候,李筠已经被赵匡胤给灭了。所以赵匡胤再回过头来收拾李重进,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周世宗的托孤,忽略了义社十兄弟的实力。

义社十兄弟,是赵匡胤和石守信、李继勋等人结拜组成的一个兄弟联盟。他们在后周中担任各种职务。

七月,改右羽林统军。六年春,世宗幸沧州,以继勋为战棹左厢都部署,前泽州刺史刘洪副之,俄权知邢州。恭帝即位,授安国军节度,加检校太傅。---《宋史》

虽然看似分散在各地,实际上在赵匡胤振臂一挥的情况下,全都成了赵匡胤的左膀右臂。尤其是石守信和李继勋,都是节度使级别的大人物。

所以说周世宗的托孤本身问题不大,只是实在考虑不到赵匡胤会有那么大的能量。至于范质这帮文臣,最大的错误,就是听了狗仔队的小道消息。

参考资料:《宋史》、《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