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城市跨年在忙啥咱可能不知道,但西安人跨年,博物馆成了爆火目的地之一,伴随着12月2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试开放,许多人赶着去参观,让这里迅速冲上最新一期中博热搜榜热门展览榜单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开放的陕历博秦汉馆,3天时间共接待观众3.06万人次,成为假日期间全省热门博物馆之一。

元旦假期的火热也一直延续到现在,收假后本来想着可以错峰出行,没想到乌泱泱的人海还是给了我一些小小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上朝!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西汉帝陵遗址带,如果不开车,最快到达的方法是乘坐地铁,乘14号线,往机场方向坐到秦宫站下车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已经在网上看到过许多次效果图,但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门前,还是被这里的磅礴大气所震撼。高高的门阙和高台殿宇遥相呼应,视线往中间望去,层层阶梯缓缓铺开。

台阶不可谓不长,排队的人已经从最下面一层一路排上去了。但是好在去的时候比较早,队伍移动也不慢,排队过程中正好欣赏兼具现代气派和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的秦汉馆主体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连廊连接的建筑

陕历博秦汉馆由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主持设计,共七座宫殿式建筑单体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象征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

摊开馆区平面,各单体通过架空连廊互相连接,主体建筑在采用高台建筑形式、满足不同功能的同时,还呈现出秦汉宫殿“高台榭、美宫室,复道行空,横桥卧波,冀阙凌空,宫苑结合”等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队“上朝”的阶梯,横桥卧波

从战国至秦汉,筑台之风盛极一时,博物馆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将陈列区设于一层高台之内,旅游服务等公共活动区设于高台上的“殿堂”之中,想要先参观,就得登上重重台阶,怪不得有游客给出了“参观如上朝”的评价。

只有秦汉?

文综历史复习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一号至五号建筑为陈列展厅,六号建筑为文物库房及技术用房,七号建筑为办公用房。博物馆现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39809㎡,展陈面积10362㎡,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这里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旨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实证,展示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大变革和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录秦律法的书简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创建的,还能感受“汉族”的主体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国家制度、农耕经济发展、文化创新、思想积淀、科技发展、中外交流互鉴等几个方面的解读,为你奉上一份“天下同一”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刷身份证就能进,虽然目前开放的只有基本陈列,但上下两层展厅共3530平方米,展线长1194米,展出文物共计732件(组),好好看怎么也得俩小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开放的展厅分为序厅、第一到第六单元、尾厅共8个部分,所陈列的文物一部分是陕历博原馆的馆藏调拨,一部分是旧馆以往未展出的库藏,再有就是陕西考古研究院的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藏于陕历博老馆的雁鱼铜灯(左)和金怪兽(右)

原馆声名显赫的杜虎符、金怪兽、鎏金铜蚕、雁鱼铜灯、秦陵石铠甲、睡虎地秦简,迁居至此,如旧让人驻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未见的展品之中,漆猪值得一观。作为极少出土漆器的干旱西北地区,咱的漆器展品虽然赶不上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和湖南省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品种多、纹样丰富,但是能看到这样大的器型,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件则是展示中外文化交流的“互鉴”展厅里的“丝路一号”古汉船,一艘跨越千年的木质古船,还能够保持清晰完整的状态,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在看到这艘古船之后,秦汉时期和国外交流的能力,才在脑海中逐渐具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关于科技发展的展厅,才显得干货满满:秦汉时期冶炼、造纸、数学、天文方面的进步乃至生态观念的形成,足以让现代人放下自满和傲气,转而更加佩服老祖宗们的聪明才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逛了一圈,我愿称秦汉馆为文综历史复习胜地。

全是文物?

高科技现代化!

秦汉馆最让我惊喜的一点,还是这里超越常规的策展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以不同视角解读了从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开始到秦汉一统的历史背景,重点关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还以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这数百年的世界格局作为背景,让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同时期世界文明发展融汇贯通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视角下,以主、辅两条线索平行叙事、相互呼应,这样的策展思路绝对让人耳目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咱用到的“先进工具”——展览运用9大多媒体装置,作为叙事的另一条线索,与具象化的文物相配合,营造空间的仪式感,张弛有度地引导观众的观展节奏,将秦汉文明庞大的主题阐释得生动、形象且具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在介绍文化教育时有“知识女性的现世”一节,重点介绍了蔡文姬、班昭;在“科技助力”部分,“水碓”“指南车”“提花机”“线性方程组及解法”“勾股容圆”“小孔成像”等内容的介绍,让人立即就会联想到秦汉文明的发达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要说完全逛尽兴了吗?似乎也没有,一方面是刚开馆的原因,许多区域还没有开放,另一方面是许多文物展品的标签底色太浅,加上昏暗灯光,对大近视眼(我)不太友好,再加上人多的原因,参观体验不能打100分,但和老馆比起来,其精彩和丰富程度也是不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还不需要预约,拿上身份证就能进,如果想参观,可以找个周内的早上去~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于2024年5月1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作为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投入运营,届时,“城与陵”“技与美”两个常设专题展也将面相公众开放,相信到那时,展馆的管理和参观流程也会变得更加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开馆时间:10:00-16:30,16:00停止入场,周二闭馆

参观方式:凭身份证刷卡参观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兰池三路东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