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唐朝人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是什么?答案是吃饼

没错,唐朝人对“饼”的钟爱,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在前段时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就曾经多次出现吃饼的画面,可以说是1000多年前唐朝人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纳起来,唐朝人最爱吃的三种饼,分别是胡饼蒸饼汤饼。那么,这些饼都是什么样的食物?唐朝人到底为什么这么爱“吃饼”呢?

胡饼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说最受唐朝人欢迎的胡饼。之所以被称为胡饼,是因为它是从西域传入的,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也就是说,胡饼进入中国的历史其实是和丝绸之路的发展是同步的。

实际上,胡饼我们也见过,就类似于今天新疆一代流行的“馕”。有时候,胡饼上还可以撒上芝麻,做成香味扑鼻的“胡麻饼”,饼的酥脆再加上芝麻的香味,简直是人间最丰盛的食材,令人垂涎欲滴,无法抵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这样称赞胡饼: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这首诗诙谐调侃,把“杨大使”描写成了一个饥馋的吃货。但是也从侧面衬托出了“面脆油香”的胡饼在当时多么的受人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胡饼还是一种非常高端的食物,甚至还被锦衣玉食的皇家所钟爱。在《旧唐书》中记载,当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逃往四川,半路上肚子饿了,杨国忠就在集市上给他买了几张胡饼吃。皇帝饿了也吃胡饼,说明这种食物并不只是老百姓的专属。

另外,在一位日本僧人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

“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依然。”

这是说在立春这天,唐武宗对大臣们进行赏赐,而赏赐的东西正是胡饼。你看,连皇帝家发奖品都是发胡饼,可见胡饼有多上档次。

另外,《新唐书.艺文志》中还记了这样一件事:说唐代的时候一个叫张桂的人,因胡饼做得好吃,很多人都去他那里买饼,竟因此被封了个官。可见,由于胡饼的香酥可口,以及皇家和文人们对它的追捧,导致了它被广大百姓所钟爱。唐朝人对胡饼的喜爱不仅局限于味觉的满足,更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

蒸饼

说完了胡饼,咱们再说一说蒸饼。蒸饼虽然在名字里带了一个饼字,但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饼,而是类似于馒头的一种面食。由于制作时需要用到笼屉蒸,所以被称为蒸饼。

在古代,制作蒸饼时需要控制火候,非要在面食上蒸出一个十字的裂纹才算上品。《晋书.何曾传》中说:“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意思是如果蒸不出十字的裂纹就不好吃。陆游也曾经写过诗:“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到了宋朝,由于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其中这个“祯”字和“蒸”的发音相似,所以蒸饼就犯了皇帝的名讳,于是就改成了“炊饼”。所以说,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蒸饼,炊饼其实不是一种饼,而是白面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蒸饼和胡饼一样,也是一种高端食物。白居易在他的文章中曾写到:“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说明当时皇帝赐给了他蒸饼,让他当下酒菜吃。

汤饼

唐朝人喜欢吃的食物中,还有一种“饼”,就是汤饼

所谓汤饼,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饼,而是将面食做成薄片状,然后泡在汤里,类似于今天的汤面条、汤面片、面疙瘩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人对汤饼的热爱主要体现在唐诗之中,比如诗人李颀在他的《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中曾写过:“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说明唐朝人过重阳节不仅要赏菊花、插茱萸,还要吃汤饼。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习俗,就像我们过年要吃饺子一样。

另外,唐末诗人罗隐也曾写过:“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这说的是一位大臣天还没亮就去上早朝,一边吃着汤饼,一边写完了皇帝的诏书。可见,汤饼还是唐朝上班族必不可少的早餐。

总结:

通过以上三种“饼”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唐朝人所谓的爱吃“饼”,其实并不是真的只吃饼,他们只是把很多食物都称作“饼”而已。其实,只有胡饼才可以算是饼,蒸饼、汤饼都是普通的面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与其说唐朝人爱吃饼,不如说他们爱吃面食更加妥当。由于唐朝的首都坐落于长安,本身就带有陇西和关中的生活习性,再加上唐朝又是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后的政权,采取了一种多民族互通往来的政策,因此才促成了大唐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

其实,唐朝人吃的不是饼,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大唐包容、开放和多元化的姿态,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所有外来的文化。可以说,正是这种精神,才塑造出了繁花似锦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