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英宗的幼子。

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驾崩了。

后来他被册封为徽王,从他开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徽王支系。

他的一生在史料的字里行间写下了贪婪的性格,客观上,也给徽藩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

一桌一扇一抚尺,亦苦亦甜亦人生。今日,我们讲述明朝首任徽王朱见沛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王封地钧州的文庙旧址

·英宗幼子曰见沛,母妃魏氏性柔和。

公元1462年3月2日,是为天顺六年农历二月初二,紫禁城上下忙活不已,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往日的宁静。

即将年满36岁的德妃魏氏于当日临盆,34岁的皇帝朱祁镇再迎来一子。在诸子中,该子排行第九,按照谱系五行,其被命名为朱见沛

说到朱见沛的母亲,魏德妃,在英宗朱祁镇记录于史册里的20位后妃里,排行第六。魏氏大概比英宗年纪还大一岁半左右,这也是因为朱祁镇不满9岁就即位所造就的结果,势必就会有一些大姐姐在身边伴随他成长予以照顾。

魏氏祖籍邳州,也即是今江苏省徐州市,魏氏之父名为魏忠,当时是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正统七年,16岁的魏氏被选入内宫,照料皇帝朱祁镇的起居。1457年,英宗复辟后,魏氏被正式册封为德妃,当时她已经31岁。

根据《明史》记载,魏德妃一生育有一子两女,一子即是朱见沛,生于1462年;两女中,长女受封宜兴公主,次女早殇未封。关于宜兴公主的生年不见记载,仅记载她于成化九年,即是1473年下嫁马诚。明朝公主通常会在15岁左右结婚,所以猜测宜兴公主出生于1458年。说到马诚就不得不多提一句,如果这里的马诚真就是天顺八年的进士马诚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马诚39周岁中进士,生于1425年。这女婿马诚比丈母娘魏氏大一岁,比老丈人明英宗大两岁,比公主殿下大三十多岁。

由此看来,魏氏所生子女,皆是天顺年间出生。所以也进一步猜测,朱祁镇软禁于南宫之时,魏氏并未被选中进入陪侍。再进一步的思考,魏氏生育子女之时年纪都过30岁,真正意义上的高龄产妇。

史载,魏氏“性情柔和,六宫敬仰”。省愚翻看史料多发现一个现象,称古代皇帝身边的妃嫔,如果有高龄产子记录的,大多数都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或许很能说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第九子朱见沛之后,英宗便也没有新的儿子出生,所以朱见沛也成为英宗之幼子。

· 幼年丧父不见封,宠弟狂魔续恩泽。

1464年正月,英宗朱祁镇驾崩,作为英宗幼子的朱见沛还没有到正常接受藩王册封的年龄,父亲便撒手人寰。更加可怜的是,五年后,也是春天,他的母亲魏德妃薨逝,享年43周岁,那一年朱见沛刚7岁。

7岁的孩子,没了爹妈,举目四望,这地球上和自己最亲近的便是胞姐宜兴公主了,当时她作为皇帝朱见深的妹妹,应该会被册封为宜兴长公主。

这里简单说说公主的名号,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皇帝的姐妹,则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则被称为“大长公主”。那么问题来了,皇帝的姑奶奶呢?省愚不得而知,有知晓的朋友可以评论区或者私信告知。

老生常谈的话题,虽说朱见沛年幼没了父母,但是长兄朱见深是个宠弟狂魔啊。早在1466年,朱见深即位的第三年,便正式册封时年4岁的幼弟朱见沛为徽王,同时受封的,还有英宗第八子朱见治,时年8岁,受封忻王,可惜朱见治14岁去世,无子国除。

徽王,如果省愚查阅的史料没有错误的话,这也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一个封号,不经意间,4岁的朱见沛,顶着徽王的名号,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 十五兄长主婚事,十九就藩赴钧州。

成化二年加封仪式之后,长兄朱见深为幼弟选择了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钧州阳翟县作为朱见沛的封地,并且在当地修建徽王府。这个地方也即是今河南省许昌市代管的县级市禹州市,其实,禹州市自明朝初年便确定名字为钧州,那么为何后来改名了呢?那是因为要避讳万历帝朱翊钧的名字,便把钧州改为禹州,并且沿用至今。

确认了封地后,为弟弟们张罗大婚,也是朱见深的分内之事。成化十三年,十五岁的朱见沛完婚。神策卫指挥佥事黄昱之女黄氏,被册封为徽王妃,成为朱见沛家里的女主人。黄氏生年不见记录,按照过往的史料分析,其年龄应该与朱见沛相仿。

成化十七年,是为1481年,19岁的朱见沛正式就藩,协同家眷从京师去往阳翟县,成为又一位将世代居住于河南的藩王。当时河南布政使司已经囤积了大量的藩王居住,就以成化十七年这个时间节点,当时河南的藩王有:

位于开封府祥符县的周王,时任周王朱子埅,是朱见沛的祖父辈;

位于南阳府南阳县的唐王,时任唐王朱芝址,是朱见沛的祖父辈;

位于河南府洛阳县的伊王,时任伊王朱諟鋝,是朱见沛的父亲辈;

位于彰德府安阳县的赵王,时任赵王朱见灂,与朱见沛平辈;

位于汝宁府汝阳县的崇王,时任崇王朱见泽,是朱见沛的六哥;

位于怀庆府河内县的郑王,时任郑王朱祁锳,是朱见沛的父亲辈。

这么多藩王要供养,河南的军民责任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兄驾崩皇侄继,自设官职亦受责。

到了钧州的第二年,妾室刘氏为朱见沛生下长子朱祐檯,有了儿子的朱见沛也真正有了家长的模样,可是,他却走了一些弯路。

按照当初朱元璋制定的规则,亲王家的官制是固定的,但是朱见沛却偏偏自作主张在徽王府内自置官吏。时任河南左布政使的徐恪将这些官吏一一革除,这下朱见沛不干了,他要来真的。

弘治初年,此时宠弟狂魔朱见深已经驾崩,皇帝换成了大侄子朱祐樘,我们曾多次提及,弘治帝是一位很有节操的皇帝。朱见沛自己设置的官吏被徐恪革除后,他随即上一道奏疏,称徐恪侵犯侮辱。纯猜想,换一个三观不正的皇帝,估计徐恪就没命了,可是朱祐樘不是这样的人。

弘治帝朱祐樘狠狠的批评了自己这位九叔,确认了徐恪所作所为的合法性,并且诫喻朱见沛自省,从此之后,朱见沛虽说也贪婪,但是明面上看着也老实了。

·年过不惑遂薨逝,子嗣繁荫徽事多。

弘治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是为公元1505年6月13日,受封徽王39年后,朱见沛薨逝于钧州,享年43岁,谥号为“庄”,称“徽庄王”。

朱见沛子嗣较多,总共6人,皆庶出:

长子朱祐檯,1492年受封兴化王,1500进封世子,待嗣位;

次子朱祐檖,1492年受封太和王,传袭至明末;

三子朱祐樌,1499年受封遂昌王,传袭三代无子国除;

四子朱祐椀,1499年受封景宁王,传袭三代罪降国除;

五子朱祐槿,1506年受封建德王,传袭至明末;

六子朱祐櫟,1506年受封阳城王,传袭至明末。

六个儿子,虽说并不是子嗣特别繁荫,但是徽王府这一百年上上下下却出了很多故事,我们下一辑就开始讲述徽王支系的故事。徽藩虽说传袭时间不长,故事却特别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