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发起疑问:“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就变得越冷漠,和父母之间也不再亲近了”
对于这个问题评论区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孩子长大后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父母搭不上话是很正常的”
也有人说:“感情都是相互的,任意一方的单方面索取、或者付出,都得不到久远”
回到话题的本身,我觉得评论区有位朋友的回答直击重点
她说:“一个连幸福感都没有的孩子,你让他拿什么去亲近你”
仔细观察还真是如此
特别是那些有着自来熟性格的孩子,他们身上的积极开朗、乐观大气,很大一部分影响都是在于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
因为自信所以乐观,也因为幸福感强所以待人也友善
那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呢
在我看来,幸福感就像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解题过程中看似稀疏平常的小细节,都可能会成为解答技巧的关键
可见,幸福感本身就是源自于生活,掌握技巧就能产生影响
比如,以下8件事就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试着学会几招,你和孩子的亲密指数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第一件事:
要停止泼凉水
父母太爱面子,往往伤孩子是最深的
多年没联系的闺蜜小兰,打算今年春节继续不回家过年
听到这个想法当然又少不了一顿规劝
可听到排斥春节回家的背后真相后,很多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原来,小兰不打算回家过年的真正原因,是她个处处攀比的父母
去年春节那次,因为公司加班的原因,小兰过了春节、和十五才赶回家
就在正月十八那天,她还没下火车就被妈妈通知说:“三伯请客吃饭,你下车直接过来”
本以为刚下火车就能吃顿热乎饭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可事实却因为这顿饭再一次破坏了母女感情
听小兰说,她刚下火车就接到好几个催促电话,又想到“年已过,就买一箱奶略表心意”
可妈妈看到自家闺女只提着一箱牛奶后,当场就变脸说:
“你堂姐过年回家,给几个叔叔伯伯都是包2百块钱红包,你这就提一箱牛奶,算几个意思呀”
这句话一出别提当时有多尴尬,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这就是传说中的“扫兴”父母,你对孩子“泼凉水”的每个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受伤内心的又一次烙印
等到孩子无法承受那些伤疤时,远离痛苦、逃离现实就成为一种薄凉表象
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你就需要停止对孩子“泼凉水”
而比起上来就数落孩子的扫兴、和批评,孩子也更需要你给他留三分薄面的引导建议
这是尊重,也是获得幸福感的基础
第二件事:
学会好好说话
有一个男孩,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
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戒掉游戏,每天都批评说:“玩游戏都是没出息的人”
男孩也因为这件事情经常和父母争吵理论
情急之下,会嘲笑自己就是个“没人要”的孤儿
愤怒之下,还会诅咒自己早点得上抑郁症
面对老师的教导劝说时,男孩委屈地表达痛苦:
“我就是一个没人要的孤儿,他们都不懂我,有什么资格做我的父母,凭什么整天管着我”
从表面来看,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就满腔怨言,甚至觉得父母没资格管教,这就是典型被”宠坏”的玻璃心孩子
可如果现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孩子变成如今暴躁的局面,还是在于一开始没有好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里有这样一句话蛮经典:
“也许你意识不到自己的讲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有些语言却很容易引起他人的痛苦与无助”
例子中的男孩就是如此
尽管沉迷游戏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父母对孩子唠叨、甚至打击抱怨,就能戒掉坏习惯、成为优秀的孩子吗
并不会
即便是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关心、源于爱护
可不知道好好说话的语言暴力,就像是伤害孩子的一把利刀,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容易愈合的
所以,爱孩子就要尽可能地更简单一些
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去沟通,用孩子能感受的爱去相处,你会发生所有的深情都是在建立在正确的表达上
第三件事:
多一些仪式感
身边每逢有人过生日时,女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过生日?”
刚开始的时候一直不明白,小朋友们为什么都那么喜欢过生日?
等到大家悄悄为我安排一次生日会后才明白,原来节日所期待的,根本就不是能收到多少礼物,而是那种置于人群中被重视的仪式感
女儿9岁生日的头一天,趁着月色,我和爸爸悄悄布置生日party现场
等到早上起床看到如此隆重的派对现场后,女儿激动地跳起来,说了句:“我真的太幸福了,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一场生日布置就激动成这样,这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过生日的礼物并不重要,那份把你视若珍宝的满满当当心意,才是孩子最贪恋的感觉
如果问在什么样的仪式感下会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加分?
我认为,所谓的仪式感就是那份不期而至的惊喜
特别的日子+礼物+贺卡+大餐=幸福感
而仪式感的本身根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份不期而遇的礼物,一句由心而发的赞美…
这些都能诠释仪式感,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里感受每一个特俗时刻,并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第四件事:
让孩子做决定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地少走一些弯路
可走弯路也不失为一种成长
为了避免走弯路而不停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在他们认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时候,却没有料到所谓的“为你好”,根本就是在挖坑给自己跳
要知道,没有人愿意被操控,孩子也是一样
你天天唠叨孩子写作业太慢,没有进取之心,却从未停下来了解孩子“为什么慢”
你天天忙着羡慕xx家孩子,鸡蛋里挑骨头,依旧未停下来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
所以,孩子也并不是不够优秀,而是在匆忙的脚步里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
那在孩子学习成长的一路上呢,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明白“约束孩子不如放手”
让孩子做自己的决定,哪怕目前年龄比较小,他们始终是需要独自去驶向更远的道路
而真正聪明有智慧的父母也是懂得适时退出
比如,孩子不愿意被包办、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时候,父母放手、守望、信任,这就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定海神针
当孩子有了这份强大内心后,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也懂得以淡定和从容去化解每一次危机
第五件事:
试着蹲下沟通
孩子为什么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感?
《加油妈妈》里月月被欺负片段就体现得简洁明了
上幼儿园的5岁月月,回家后对妈妈说:我们班有个姑娘被叔叔摸了屁股”
妈妈听后,当即就紧张地问“谁呀”
女孩此刻已经被吓到了
妈妈见女儿不说话,又赶紧追着问:
“月月,你跟妈妈说实话,是不是有人故意摸你了”
月月摇摇头
妈妈接着追问:
“是哪个叔叔呀”
“是门口的保安”
“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
“难道是幼儿园的老师吗”
“啊,幼儿园老师,那肯定是体育老师了”
在越说越激动的情况下,体育老师第二天就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体育老师被冤枉,和被欺负的月月不肯说出真相,夹在中间的问题是越来越糟糕
后来,换另一位懂得蹲下来跟月月沟通的阿姨去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受欺负之事另有其人
月月不敢说出真相也是因为“害怕妈妈”
当时,在看这个片段时我就深有领悟:未来一定要跟孩子建立信任感
而急切和孩子建立信任的想法,也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遇到困难、伤害行为时,他们能够把无所畏惧地坦诚真相
第六件事:
允许孩子哭出声
我们要把孩子养成什么样才算是有幸福感呢
换一种方法来考虑这个问题,会发现养出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应该是从允许他们可以哭闹开始的吧
8岁男孩熙熙,以前是一个特别敏感、又喜欢哭闹的男孩
和身边的很多孩子比起来,熙熙就是一个离开妈妈就弱小得不敢走路的娃
为了帮助熙熙“断奶”,家里的爷爷奶奶、和爸爸都一致认为:
“男孩子,就要坚强一些,遇到事情一定不能哭,太脆弱会被人嘲笑,总是哭哭啼啼也根本就长不大”
小学三年级时熙熙跟同学走在路上打架了
被打鼻青脸肿的他回家不敢说话,躲在房间里生怕被发现
大家察觉异常后就开始撞门的撞门,找钥匙的找钥匙
当熙熙顶着“惨状”出现在大家面前后,爷爷奶奶激动地要到学校讨公道,妈妈在一旁淡定地说:“熙熙别怕,想哭就哭出来吧”
随着一阵哇哇大哭声后,熙熙和同学发生矛盾的前因后果,也因为心情平复过后慢慢浮出水面
后来,熙熙和同学的矛盾也在彼此沟通下慢慢被化解
当看到两个小朋友转敌为友相互拥抱那一刻,妈妈也意识到:
“允许孩子哭,这不是软弱,而是疏散悲伤之后,给自己腾出更理智的空间去解决问题”
第七件事:
给孩子体验机会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直接感触
有一个男孩,他出生在农村,是一个特别有创意的淘小子
为了可以创意探索,男孩每次趁着家里人出去干活时,就开始随意乱涂乱画
有次,趁着爸爸出远门,他偷偷溜进父亲的房间,并翻箱倒柜地开始找笔
终于,在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男孩找到了一只毛笔
接下来,就是提笔作画的信手涂鸦时刻了
刚开始的时候,男孩只是在墙上随便画一些奇形怪状的小人儿
还没过多久,洁白的墙面上就遍布黑色墨水画
这样的一幕,换做大多数家长都少不了一顿批评打骂
可男孩的父亲就是那么与众不同,他非但没有批评,还给专门买了一块小黑板,让孩子可以尽情地展现画风
再后来,男孩年仅15岁时就成为了优秀的职业漫画家,他的漫画作品也遍布全球四十多个国家
允许孩子探索就是在激发创造力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所做出的一切淘气、或不理解的行为,也不过是好奇想要感受罢了
你可以反驳孩子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但不要阻止孩子探索
给他们一个相对于安全、可以随便乱造的空间去自由探索,你会发现比起不断阻止孩子,他们在自由空间下更容易激发想象力、获得成就感
第八件事:
保持家庭合睦
家,永远是一个人获得幸福感最开始的地方
孩子所生活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也直接会决定他们是否幸福
有位爸爸,他的脾气很大
每次工作上遇到困难后就会喝很多酒,回家也会对着妈妈大发雷霆
不是指着鼻子骂妈妈“就知道花钱,在家里吃闲饭”,就是发酒疯地揪着以前很多过错不放
仿佛要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妈妈身上后,爸爸心里就舒服了
但平时闹归闹,妈妈对自己的女儿却很有责任心
每次吵架过后不管多么痛苦难受,她都提前跑到卫生间去调解好情绪,等到心情平复一些后才出来面对女儿
一直以来,妈妈认为自己都做得天衣无缝,可住在一个家庭里又怎会瞒得过呢
随着女孩慢慢长大,她的内心有着极重的负罪感
特别是看到妈妈不开心时,她都认为:“都怪我,如果不是我,妈妈早就可以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也不用经常被爸爸骂”
就那样,原本挺乐观开朗的女孩慢慢变得抑郁、憔悴,甚至愧疚到想要自杀的地步
都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是一个账户,你存多少快乐,就会取出多少幸福感
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是一样
比起不完整的缺爱家庭,真正让孩子感到痛苦、害怕的,是来自父母剑拔弩张的争吵谩骂
每次推搡、争吵、甚至打架,都可能成为降低孩子幸福感的精神分裂
所以,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一起去爱孩子,保持好家庭和睦、温暖有爱,这才是我们送给孩子成长里最具幸福感的礼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