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机关单位工作,被称为“笔杆子”是一种荣誉,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象征,从单位领导,到门卫大爷,都会对“笔杆子”敬重有加。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笔杆子”思路清、素质高、文笔好,受到领导器重,在仕途上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但现在,“笔杆子”似乎成了贬义词,特别在年轻人面前,如果这么称呼,说不定他会在心里暗骂:你才是“笔杆子”,你全家都是“笔杆子”!

而且,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年轻人正在刻意躲避、远离,甚至逃离材料岗位,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感叹,现在要找一个能写材料的年轻人可真不容易,更别说培养“笔杆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笔杆子”越来越不好当了呢?

一、写材料对人的消耗太大

想必过来人都深有体会,单位的各种材料单靠上班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免不了经常加夜班,别人晚饭后散步打牌、喝茶聊天,自己只能在办公室苦思冥想、点灯熬油。

在材料没有写好的时候,“笔杆子”即便不在办公室,也会时时惦记在心,利用空闲时间构思框架、寻找灵感,遇到一些有难度的材料,甚至会菜饭不思、夜不能寐,当真是既劳形又伤神!

长年下来,很多资深老“笔杆子”都会变得秃头谢顶,形容枯槁,双目无神,而且伴随颈椎、腰椎、肩关节等一堆职业病,三四十岁的人活得像一个小老头。

二、写材料的人常年被道德绑架

“这个材料别人都写不了,只能请你出马。”这种话,领导经常会对“笔杆子”说,表面上是客气,实际上是道德绑架

言外之意就是,因为你能写,所以找你写,你就别推了,否则就是不够意思。

于是,久而久之,很多该写的和不该写的材料,都会压到“笔杆子”身上,注意,不是被求着写,而是被逼着写,还不能拒绝,无法反抗!

三、写材料的人被过度依赖

一些领导没干过写材料的活,理解不了写材料的苦,认为对于“笔杆子”来说,写各种材料都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平时大事小事都要准备材料,连到下级单位调研座谈都要拟一个发言提纲,把“笔杆子”搞得苦不堪言。

殊不知,“笔杆子”并不是百晓生,更不是机器人,很多工作他们也不了解,需要收集素材、谋篇布局、整理加工、反复润色,才能交出一篇堪用的稿子,材料中的每一个字,都凝聚了“笔杆子”的心血。

此外,一些提供素材的人会有这种想法,你“笔杆子”不是很能写吗?我随便写点就交上去,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自己慢慢改,我能交差就行了。

面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笔杆子”也只能表示无奈,总不能打回去让对方重写吧,自己也没有这个权力。

四、写材料的人容易被标签化

经常写材料的人,到年底都有这么一种感觉,似乎忙了一年,又似乎忙了个寂寞,没有什么拿得出头的成绩和荣誉。

那些干具体业务的人,工作总结写得非常充实,为群众办了多少件事、举办了多少场活动、完成了多少项工程、使用了多少资金,而“笔杆子”的总结则是写了多少篇讲话稿、出了多少篇会议纪要、报了多少篇信息,相较而言虚了很多。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写材料岗位呆得太久,很容易被贴上“只会写不会干”的标签,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并非好事。

五、写材料的人入坑容易出坑难

在一个单位,如果大家都认为一个“笔杆子”很能写,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者,那么这个“笔杆子”就会一直写下去。

单位的每一个领导,为了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不会轻易把成熟的“笔杆子”放走,当“笔杆子”请求换岗的时候,领导总会用缓兵计把他稳住,让他先干着,以后有人能顶上来才考虑。

于是,拖了好几年,直到领导调离,“笔杆子”还是原地不动,而新领导到来后,又会安抚“笔杆子”,你先顶着,以后有合适的替代人选再考虑。

而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沾上写材料的活,培养不出接班人,老“笔杆子”只能年复一年这么熬着……

综上,“笔杆子”没地位、没前途、没成绩,又累、又憋屈、又不受人待见。所以,现在的人都学聪明了,一开始就不写,能写也说不会写。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给领导做秘书写材料的,还是很有机会提拔的,但是需要耐心等,做好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