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俞大猷是明朝的抗倭名将,尤其是戚继光,他的戚家军名震当时,他的兵法流传后世,他早已成为我国古代军事领域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而实际上,在当时的抗倭战争中,戚继光还有一位刚强果敢,才能出众,统帅一方的顶头上司,这个人是嘉靖朝的封疆大吏,位极人臣,最后却惨死狱中。

这个人就是胡宗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宪是安徽宣城绩溪人,他早年学习刻苦,进士及第,成为朝廷官员。在任职期间秉公执法,颇有政绩,官运亨通。嘉靖朝中后期,东南倭寇横行,严重威胁当时中国的赋税基地。

胡宗宪以东南地区总督的身份负责抗倭事务,在他的统筹指挥下,明军在东南地区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在胡宗宪的幕府中,集结了一大批能人异士,著名的如徐渭、茅坤、沈明臣、罗文龙等人。

同时,胡宗宪还提拔任用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才能出众的基层军官,让他们放手编练军队,为明朝锻造了一支精锐的武装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祸明朝东南地区多年的倭寇终于被胡宗宪荡平,按理说,这样的功劳足以让胡宗宪荣华富贵,安享晚年。

但是没想到,嘉靖后期的政局十分动荡,胡宗宪卷入了政治斗争,闹得晚节不保。

嘉靖晚年开始着手清理严嵩一党,而胡宗宪任总督期间,与严嵩关系密切,徐阶等人控制内阁以后,一直怂恿嘉靖彻底处理胡宗宪,永绝后患。

本来嘉靖念及胡宗宪的功劳,只是将其罢免,并没有杀胡宗宪。

但是,徐阶等人利用抄没罗文龙家产时获得一封早年胡宗宪巴结严嵩严世蕃的书信,说书信中有胡宗宪假拟圣旨的内容,以此要置胡宗宪于死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拟圣旨在古代是不赦之罪,嘉靖大怒,将胡宗宪下狱。

胡宗宪写了一篇万言书,为自己辩解,可是始终没有得到回复,最终,53岁的胡宗宪死于狱中。

有人说他是自杀,还有人认为他是病死,据说他临死前写下一句诗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实际上,胡宗宪之死是纯粹的政治斗争的产物。

严嵩作为嘉靖早年的“白手套”,大肆敛财满足嘉靖的奢侈生活,待民怨沸腾,嘉靖便抛弃严嵩,找了一个替罪羊。

徐阶作为嘉靖留给儿子的政治遗产,在嘉靖晚年备受重用,而徐阶为了清算曾经的政敌严嵩,对胡宗宪自然不会手软。

胡宗宪如果不死,在功劳上他不输徐阶。胡宗宪又是天然的严嵩一党继承人,日后很可能对徐阶形成威胁。另外,胡宗宪集团的势力范围和徐阶家族的利益有冲突,徐阶除掉胡宗宪是“于公于私”都对自己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宪被杀固然有冤情,但是胡这个人的个人作风并不好,他在权、钱、色等方面都饱受诟病,而且他本人虽然工作雷厉风行很有能力,但其实他也是一个马屁精,对严嵩对嘉靖都曾极尽吹捧之能。

胡宗宪的下场其实是明朝中后期官场政治生态的体现,后来戚继光成为万历朝的军事支柱,同样勾结内阁首辅张居正,并且用贪污受贿自污以求自保。